堅硬如水3000字讀後感
第壹人稱的敘述視角,以壹個革命者的口吻進行敘事,應該是少有的。以往的文革作品,主人公大多是以壹種受害者的形象出現,而《堅硬如水》裏的主人公高愛軍就是壹個革命者,他的革命讓他的老婆程桂芝上吊自殺了,丈人瘋了,而在他的講述裏,這些事情根本就沒讓他有絲毫愧疚或者不安,相反他利用桂枝的死來抓丈人的把柄。於是,妳跳出書本看時,便突覺高愛軍是壹個幾乎沒有人性的人。他壹心想著革命想著夏紅梅,他對權利和性愛的欲望填滿了他的生命。所以,整部小說裏,高愛軍的所有感情和情緒都圍繞在權利和性愛周圍,書中對他母親和孩子的描寫很少。有的只是高愛軍升官後,對他母親說妳的兒子也是國家幹部了之類的話。以及妻子死後,孩子半夜醒來哭鬧,對他來說只是打擾了他第二天革命活動的正常開展。其次,小說雖然以壹種第壹人稱進行敘述,但是他的心理活動和行為的緣由涉及的並不多,就算有關於這方面的描寫也與革命和夏紅梅有關。顯然,閻連科用壹種抽象的筆法,把壹個活生生的人進行了壹定的處理,但這是否正是壹個文革時代“革命患者”的典型影射呢?反正在我看來,高愛軍是個人性缺失陷入時代瘋狂中並試圖利用壹個時代來獲得權力滿足性欲和權欲的壹個可惡可憐的人。
再看高愛軍和夏紅梅的關系,他們之間是否有愛情存在或者只有壹種純粹的性愛關系,革命在他們的關系中又有著怎樣的作用?高愛軍從部隊復員回家時,在鎮上和夏紅梅第壹次相遇,這壹部分有對夏紅梅衣著和身體,從看見夏紅梅的第壹眼起,高愛軍似乎就想和她做愛了。而夏紅梅呢,她想要高愛軍身上穿的軍裝。而兩人的第二次相遇,在高愛軍的敘述下是很美的,夏紅梅像壹幅畫。這壹次比上次見面,高愛軍的感情純粹了壹些,更靠近愛情了壹點。但其後,倆人頻繁地在不同的場合做愛,在革命的歌聲裏和浪潮裏,有關革命的壹切似乎成了他們情愛的催化劑。當沒有有關革命的東西介入時,高愛軍甚至會沒辦法和夏紅梅做那事兒。柏拉圖倡導精神戀愛,沒有性愛的愛情,不能說這恰恰與高愛軍和夏紅梅的關系相反,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們的感情和性愛密不可分。他們的每壹次密會無不是為了做愛,身體上的關系可能讓他們對彼此產生了壹定的感情,但他們之間脫離身體關系獨立存在的純粹的柏拉圖式的愛情是肯定不存在的。革命和性愛是《堅硬如水》的兩個主題,僅就書中人物而言,革命是他們性愛的催化劑,而他們之間的關系在很大的程度上也依存在革命取得的成功上。高愛軍不進行革命,在正常的社會環境中,他是絕沒有可能和夏紅梅之間發生關系且存在那麽長的時間。夏紅梅是壹個革命狂熱者,高愛軍壹回來就聽說了夏紅梅之前的壹些革命行為,但她的革命行為是被打壓的,直到高愛軍也進行革命,兩人之間的第壹次肉體接觸就發生在高愛軍舉行革命動員大會之後。所以,沒有革命,高愛軍和夏紅梅之間能否發生關系還是壹個未知數。革命怎麽就和性愛聯系在壹起了的呢?性愛是壹種原始的欲望,在日常生活裏它得不到釋放,當它披上革命的外衣時,有了革命的庇護後,它就得到了壹定的滿足?抑或在有著道德約束的社會裏,性愛是被壓抑的,它是與道德等緊密相關的,當革命打著反資反封的旗號以狂風驟雨般的氣勢席卷而來時,性愛也披著紅色的外衣混入其中,於是革命成了性愛的催化劑?
高愛軍是書中壹個典型的革命者,但他的革命理想又是否是真的,又或是他謀取權利的外衣?他壹會到村裏,心心念念想得就是發動革命,而理由或者說是出發點呢?丈人許諾他娶了程桂芝復員回家時讓他當上村幹部,書中關於高愛軍去找丈人要村幹部的職位時,丈人讓他有話坐下說,而他的反抗表現得非常堅定。而他革命之後,就壹心壹意地想著升官村長鎮長專員書記之類的官階多次出現,他革命的目的就是獲得權力!他要炸了程寺,是因為在飛革命年代裏,他在程村屬於外姓人,是沒有發言權的,因此受了壓迫的高愛軍即使在他人生的危要關頭也壹定要炸了程寺。革命讓高愛軍的的地位有了壹個翻天覆地的變化,壹個外姓人壹個退伍軍人壹個受著丈人指使且母親也因此在妻子面前毫無地位的人,披上革命的外衣,成了村莊的領導者,逼死妻子逼瘋丈人羞辱程村最有名望的人。這些都是他權欲的體現,是他利用革命來達成的。而那些跟著高愛軍鬧革命的人呢,也無非是為了分得土地孩娃能優先分得工作。總之,革命被利用了,成了滿足私欲的高尚借口。
小說裏大段大段的紅色革命話語,我起初讀來時便覺有礙正常閱讀,在我看來那些話全是假大空的廢話。但慢慢讀來,感嘆高愛軍瘋了的同時,也不得不承認閻連科太牛了。這麽多革命話語,寫出來成了大段大段的文字,看來閻連科腦子裏存儲了不少這樣的語言。再細讀這些話語時,便會發現閻連科運用得太好了!在不同的情境下,這壹套壹套的紅色話語都有壹定的“邏輯”在那兒,並非胡編亂鄒。人們見面打招呼甚至是日常對話時,也是毛主席革命話語在前,其次是日常話語。當然這在其他文革文本裏很常見,謊謬顯而易見。高愛軍抓丈人的“小辮子”時,其思維邏輯和文革中的人壹模壹樣,看來時代和人都徹底瘋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