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資本運作的自我保護
公務員、廣西本地人等五類人不得進入
在這個傳銷網絡裏,有嚴格的行規和“制度”。傳銷網絡被叫做“行業”,入門初期叫“考察”,上第壹次課叫“開班”,上線叫“家長”,上線的上線叫“大家長”,預約資深人士講座叫“定班”,同時期入行的新人叫“同學”,同在壹個團隊的叫“同班同學”。
“定班”的多少,決定於妳被洗腦的次數,在南寧的7天時間裏,在不同場合分別與12個“資深人士”交流,每次交流的時間不低於壹小時,壹個星期的時間裏,被“洗腦”十余次。
“純資本運作”的“獎金”分配辦法異常繁瑣復雜。原則上,妳的收入與妳“下線”的工作能力有直接關系,妳要維護好自己的“下線”,還要幫助“下線”發展“下線”。這樣表述有些繞,但也只有這樣,才能說明這個網絡裏,成員與成員之間的利益關系。簡單說,妳拉來了3個下線,並不算成功,妳還要繼續幫著妳的“下線”拉人,妳和妳的“下線”拉來的人越多,妳從他們身上分得的錢也越多。
出於對“行業”的“自我保護”,這個傳銷網絡裏還有壹個“行規”,就是“五類人不得進入”,這五類人是:公務員、現役軍人、學生、教師和廣西本地人。
據壹個“大家長”介紹,不讓廣西本地人進入,是怕“強龍壓不過地頭蛇”,“當地人知道這行這麽掙錢,會把我們外地人趕走的,我們的安全就無法保證,同時也達不到引進外來資本的目的,政府也不會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