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宣布凍結招聘重組部分團隊,釋放了哪些信號?
行外人不是很看好元宇宙首先廣告收入這塊,fb存在三座大山,全球實體經濟下行壓力加大,apple隱私政策和tiktok 的圍
獵,其他的咱不太懂廣告,就不跨界銳評了
vr方面,從消費者角度來說下,首先ar不說了,他家造的東西確實是挺不錯的,這個沒得黑。
quest2目前消費級vr設備本身 生態沒得講。但是這個東西我的感覺是,quest2 在全球截至目前
售出了1480w臺左右,已經是壹個相當亮眼的業績了。
以目前的算力,實現元宇宙的可能性比較低。第壹次用quest2的時候,那個體驗對我來說相當驚
艷。比如在遊戲pavlov 裏面,大家可以改變傳統突突突的遊戲方式,而是可以把玩家集合在壹起
圍成圈玩之前線下才能玩的遊戲,比如丟手絹。VRchat也給因為不能見面的大家帶來了壹個身
臨其境的線上見面活動。這個體驗是傳統平板屏幕下無法比擬的。
壹、但問題在於,這個東西要想體驗
全部功能,妳需要有壹臺算力非常強大的pc2060打底,內存16G以上,以及可能的串流wifi的
費用,從零開始總體花銷下不了小1w。如果放在壹體機上的話,以現在的算力和電池續航,個人認
為不太行,並且短期內沒有看到重大改善的希望。僅代表個人觀點 近些年其他廠家的發展也是突飛猛進,比如meta的最大挑戰者之壹,pico ,之前受困於自身定位
和產品品質問題有些迷茫,不過被字節收購之後有在發力,尤其是在quest2提價之後似乎壹下子就
找準了定位。
我原來在實習的時候趁打折買過壹臺pico neo3 ,到手用了下直接就退了,
換了quest 2。這幾天pico 4 的出現,目前看網上的視頻,對於原來我認為3存在的壹些關鍵問題
做了重大改善,進步速度不可謂不快。而且售價方面,全球經濟下行大背景下C端都不太好做,拋
開pancake和菲涅爾的區別不談,提價之後的quest2 vs pico 4確實成了壹個需要斟酌的問題。?
二、meta雖然有在生態方面的優勢,但面臨的競爭壓力在逐漸增大。因為壹體機方面並不是當下vr的全
部,串流 上有差別麽?我感覺沒什麽特別大差別。丟定位問題目前幾款都在可接受範圍內。
目前vr還處於壹個比較親民的遊戲機和娛樂設備階段,個人感覺還需要假以時日,非短期可以搞定
的。
Meta股價已處於20年爆發以來的最低點。Meta股價在過去12個月裏下跌了61%,是美股主
要大型科技公司中跌幅最大的,整體跌幅是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同期跌幅的2倍。
紮克伯克出現何種狀況?Facebook發生什麽Meta何以出師不利壹串串問題攪動著華爾街。
三、其中壹個最大原因是Facebook轉型元宇宙,我給其壹句話評價是,蜜蜂爬到玻璃上,前途光明,無
出路!誰都承認VR、AR,元宇宙是發展方向而前景廣闊,但是短期盈利點在哪裏?虛無縹緲,看
不清楚。而像馬斯克 的特斯拉電動自動駕駛汽車,使用價值很明確,賣壹輛就進賬壹輛銀子。
在社交媒體平臺廣告收入增長緩慢情況下,Meta前景確定很難說。
紮克伯克卷入到選舉等政
治之中,公信力塌方式崩塌。
各項數據的持續下滑也使市場對於紮克伯格五年內變成元宇宙公司、將繼續增加元宇宙項目
開的言論持懷疑態度。投資者開始要求Meta管理層提供更具體的信息、說清楚元宇宙計劃中的
投資去處,以及在元宇宙業務與核心業務之間將如何實現成本削減。
四、早在非死不可變成馬它的時候,明眼人都能看出非死不可的資金鏈存在重大問題,不然也不
會如此孤註壹擲。
雖然紮克伯格是搶了元宇宙的先手,但市場上到現在都還沒有搞清楚元宇宙的價值邏輯,所以紮克
伯格這回的炒作是失敗的。
孤註壹擲最大缺點就是輸不起,而元宇宙的炒作失敗肯定會導致非死不可的財務狀況嚴重惡化,而
現在停止招聘就顯然是要露餡了。?
在這種情況下選擇用孤註壹擲這種招數的管理者,應該都已經對其公司的發展能力徹底失去信
心,他是自認為沒有任何辦法挽救了才會選擇去賭,而這就是非死不可的現實。
另外,之所以選擇去賭而不是出售,是因為他認為出售不是壹個可接受的選擇,而現在非死不可的
估值肯定要大幅縮水,出售的價格自然會更加不可接受,所以紮克伯格很有可能繼續作死,直到有
人能拉住他。
還有,紮克伯格之所以無法接受出售,有可能也與其個人債務有關,搞不好出售收入不夠他償還債
務,而如果非死不可出現破產,那麽紮克伯格也很可能會個人破產。
五、美元加息,對中國互聯網依靠美元債和美股融資的那些公司,在沒有long covid+本幣降息的情況
下,影響都那麽大。
對美國本土公司的影響可想而知。
還是那句話,如果美元加息對中國公司的影響是減了壹些hc,那美國、新加坡之類完全依賴美元市
場的公司,可能就是快破產倒閉了。當然hc可能還是會有不少,但這不是新增的崗位,而是用於填
補因為covid殘疾的同事的。
不過吧,其實員工的死亡與殘疾,在資本主義法權下,對公司而言反而是壹件好事。公司不需要去
承擔解雇員工的成本了。作為公司老板,最希望的就是員工都能工作到40歲然後意外死亡,這樣主
動空出崗位去招新的年輕員工,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