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姓的姓氏源流
源於神農氏,出自炎帝之妻桑氏,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據史籍《姓氏考略》記載:“神農娶承桑氏,亦作桑水氏,其後有桑姓。”
相傳,神農氏娶了桑氏之女作為自己的妻子,他們的後代中即有人以桑為姓氏,稱桑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壹。 源於己姓,出自窮桑氏(金天氏)少昊的後代,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
據史籍《姓譜》、《萬姓統譜》等記載:“黃帝裔孫少昊窮桑氏之子孫以桑為氏。”
窮桑氏,即少昊,己姓,名摯,字青陽,號金天氏,是遠古時期東夷族的部落聯盟首領,後人為了有別於太昊氏,故稱其為少昊、或少暭。因其在窮桑登上了帝位並都於窮桑,故又稱窮桑氏。
在少昊的後裔子孫中,又壹部分族人以地名稱號作為姓氏,稱為窮桑氏,後來省文簡化為單姓桑氏、窮氏。
桑氏族人大多尊少昊為得姓始祖。 源於嬴姓,出自春秋時期秦國公族公孫枝,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根據《姓苑》記載:“秦公孫枝,字子桑,其孫以王父字為氏。”
春秋時期秦國公族有叫公孫枝,在秦穆公執政時期擔任秦國的大夫,他的最著名的貢獻,就是向秦穆公薦舉了原虞國的大夫虞奚。在公孫枝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子桑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桑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桑氏正宗。 源於姒姓,出自戰國時期古桑國,屬於以國名為氏。
據史籍《姓考》記載,春秋時期有個古桑國,亦稱桑幹國(今山東陵縣),是依附於魯國的壹個小諸侯國,國君為大禹的後裔子孫,史書甚少記載。
在戰國後期的周郝王十年(前305年),桑君起而反抗秦國統治,因此被秦昭襄王破國,桑君被誅。在桑國滅亡後,其王族子孫以及國人中有以國名為姓氏者,稱桑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誌·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蒙古族桑果爾氏,亦稱索羅噶爾氏,世居察哈爾(今河北張家口壹帶,包括河北、內蒙烏蘭察布盟、錫林郭勒盟壹部、山西部分地區)。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Solongar Hala。清朝中葉以後,蒙古族、滿族桑果爾氏多冠漢姓為桑氏、索氏、羅氏、爾氏等。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誌·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烏庫理氏,亦稱烏色裏氏,源出金國時期女真烏古倫部,滿語為Ukuri Hala,漢義“細鱗鯪魚”,世居黑龍江兩岸,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壹,後多冠漢姓為桑氏、商氏、劉氏、烏氏、李氏、訥氏等。
⑵.滿族誇爾達氏,亦稱誇爾那氏、誇哈那氏,滿語為Kuwarda Hala,世居哈達(今遼寧西豐小清河流域),所冠漢姓即為桑氏。
⑶.滿族薩瑪爾吉氏,亦稱薩馬爾基氏,滿語為Samargi Hala,世居虎爾哈布爾哈村(今黑龍江牡丹江流域)、索倫(今黑龍江嫩江市以西廣大地區)、松花江等地,後多冠漢姓為桑氏。
⑷.滿族塞楞吉氏,亦稱薩基氏,滿語為Sailgi Hala,世居塞楞吉石赫寨(今黑龍江下遊右岸),所冠漢姓即為桑氏。
⑸.滿族商佳氏,亦稱尚佳氏,滿語為Sanggiya Hala,祖先原為漢族,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後融入鮮卑族,後逐漸演化為海西女真,世居鄂和(今內蒙古莫力達瓦旗額爾河流域),後多冠漢姓為桑氏、商氏等。 源於彜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彜族桑氏,源出古老的食桑氏部落,就是在史籍《山海經·海經·大荒南經》中記載的“蜮山者,有蜮民之國,桑姓,食黍,射蜮是食。有人方扜弓射黃蛇,名曰蜮人。”
“蜮”,就是傳說中的“含沙射影”,“蜮人”,就是指“南蠻彜”;而“桑姓”在史籍《禦覽·南蠻六》中註釋為“食桑”,實際上就是古代彜族的先民之壹,統稱食桑氏,早年分布在蜮山(今湖北宜都宋山)。在明朝時期的改土歸流運動中,該部落頭人流改為漢姓桑氏,其後裔子孫及其部分族人隨稱桑氏,世代相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