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唐代詩人韓愈壹生的經歷!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
貞元八年(792年),韓愈登進士第,兩任節度推官,累官監察禦史。後因論事而被貶陽山,歷都官員外郎、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軍司馬,參與討平“淮西之亂”。其後又因諫迎佛骨壹事被貶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謚號“文”,故稱“韓文公”。元豐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並從祀孔廟。?[1]?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後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壹”、“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後人很有指導意義。著有《韓昌黎集》等。
人物生平
編輯
困苦童年
韓愈肖像?[3]
大歷三年(768年),韓愈出生。他的祖輩都曾在朝或在地方為官,其父韓仲卿時任秘書郎。韓愈三歲時,韓仲卿便逝世。他由兄長韓會撫養成人。
大歷十二年(777年),韓會因受元載牽連,貶韶州刺史,到任未久便病逝於韶州任上。韓會早逝後,韓愈先是隨寡嫂回河陽原籍安葬兄長,但卻不得久住,只得隨寡嫂鄭氏避居江南宣州,韓愈這壹時期便是在困苦與顛沛中度過的。?[4]韓愈自念是孤兒,從小便刻苦讀書,無須別人嘉許勉勵。?[5]?
科舉之路
貞元二年(786年),韓愈離開宣城,只身前往長安。其間韓愈赴河中府(即蒲州,今山西永濟)投奔族兄韓弇,以得到河中節度使渾瑊的推薦,卻毫無收獲。?[6]?
貞元三年(787年)秋,韓愈取得鄉貢資格後再往長安。是年,韓愈在長安落第,生活無所依靠,又傳來從兄韓弇死於非命的噩耗。約在此年末,韓愈因偶然機會,得以拜見北平王馬燧,得到他的幫助。韓愈後曾作《貓相乳》以感其德。?[6]?
貞元三年至五年(787年-789年)間,韓愈三次參加科舉考試,均失敗。貞元五年(789年),韓愈返回宣城。
貞元八年(792年),韓愈第四次參加進士考試,終於登進士第。?[7]次年,參加吏部的博學宏詞科考試,遭遇失敗。同年,韓愈之嫂鄭夫人逝世,他返回河陽,為其守喪五個月。
貞元十年(794年),再度至長安參加博學宏詞科考試,又失敗。
貞元十壹年(795年),第三次參加博學宏詞科考試,仍失敗。期間曾三次給宰相上書,均未得到回復。同年,離開長安,經潼關回到河陽縣,於是前往東都洛陽。?[7]?
兩入幕府
韓愈
貞元十二年(796年)七月,韓愈因受宣武節度使董晉推薦,得試任秘書省校書郎,並出任宣武節度使觀察推官。?[7]?
韓愈在任觀察推官三年間,在指導李翺、張籍等青年學文的同時,利用壹切機會,極力宣傳自己對散文革新的主張。
貞元十五年(799年)二月,董晉逝世,韓愈隨董晉靈柩離境。韓愈剛離開四日,宣武軍便發生兵變,留後陸長源等被殺,軍中大亂,韓愈因先離開而得免禍。?[7]韓愈隨董晉靈柩至洛陽,其後於二月末抵達徐州。同年秋,韓愈應徐泗濠節度使張建封之聘,出任節度推官,試協律郎。?[8]同年冬,張建封派韓愈前往長安朝正。?[7]韓愈談論直爽坦率,從不畏懼或回避什麽,操行堅定純正,卻不善於處理壹般事務。?[9]?
貞元十六年(800年)春,韓愈回到徐州,於夏季離開徐州,回到洛陽。同年冬,韓愈前往長安,第四次參吏部考試。?[7]?
屢遭貶謫
貞元十七年(801年),通過銓選。?[7]次年春,韓愈被任命為國子監四門博士。他曾告假回到洛陽,前往華山遊玩。?[7]?
貞元十九年(803年),韓愈晉升為監察禦史。?[7]當時關中地區大旱,韓愈在查訪後發現,災民流離失所,四處乞討,關中餓殍遍地。目睹嚴重的災情,韓愈痛心不已。而當時負責京城行政的京兆尹李實卻封鎖消息,謊報稱關中糧食豐收,百姓安居樂業。韓愈在憤怒之下上《論天旱人饑狀》疏,反遭李實等讒害,於同年十二月被貶為連州陽山縣令。?[7][10]?
貞元二十年(804年)春,韓愈抵達陽山縣就職。?[7]?
韓愈像?[11]
貞元二十壹年(805年)春,韓愈獲赦免,於夏秋之間離開陽山縣。八月,獲授江陵法曹參軍。?[7]?[12]?
元和元年(806年)六月,韓愈奉召回長安,官授權知國子博士。?[7]?
元和三年(808年),韓愈正式擔任國子博士。?[7]?
元和四年(809年)六月十日,改授都官員外郎、分司東都兼判祠部。?[7][13]?
元和五年(810年),降授河南縣令。?[7]當時,魏、鄆、幽、鎮四藩鎮各設留守藩邸,暗中蓄養士兵,並窩藏逃犯,意圖不軌。韓愈要揭發他們的違法行為,便部署官吏,事先自斷他們與百姓往來,等天明就公布,留守官員十分害怕,被迫停手。
元和六年(811年),任尚書職方員外郎,回到長安。?[7]?
元和七年(812年)二月,復任國子博士。?[7]?
元和八年(813年),韓愈認為自己才學高深,卻屢次遭貶斥,便創作《進學解》來自喻。宰相看後,很同情韓愈,認為他有史學方面的才識,於是調韓愈為比部郎中、史館修撰?[7],?[14]奉命修撰《順宗實錄》。
元和九年(814年)十月,韓愈任考功郎中,仍任史館修撰。同年十二月,任知制誥。?[7]?
元和十年(815年)正月,晉升為中書舍人,此後獲賜緋魚袋。?[15]不久,厭惡韓愈的人稱他先前任江陵掾曹時,荊南節度使裴均留他住宿禮遇厚重。裴均之子裴鍔是平庸淺陋之人,裴鍔看望父親時,韓愈在為裴鍔送行的文章序中,仍稱呼裴鍔的字。這壹說法在朝官中引起很大反響,韓愈因此被改授為太子右庶子。?[7][16]?
隨征淮西
元和十二年(817年)八月,宰相裴度任淮西宣慰處置使、兼彰義軍節度使,聘請韓愈任行軍司馬,賜紫服佩金魚袋。?[17]?韓愈曾建議裴度派精兵千人從小路進入蔡州,必能擒拿吳元濟。裴度未及采行,李愬已自文城(今河南唐河)提兵雪夜入蔡州,果然擒得吳元濟。三軍謀略之士,無不為韓愈惋惜(關於《韓愈神道碑》所載關於韓愈此段建議平淮西之事,存疑,暫置於此)。?[18]韓愈又對裴度說:“如今憑借平定淮西的聲勢,鎮州王承宗可用言辭說服,不必用兵。”他便找到柏耆。口授致成德節度使王承宗的書信,叫柏耆執筆寫下後,帶上書信進入鎮州曉喻王承宗。王承宗攝於兵威,就上表獻上德、棣二州,表示服從朝廷。?[19]?
同年十二月,淮西平定後,韓愈隨裴度回朝,因功授職刑部侍郎,憲宗便命他撰寫《平淮西碑》,其中很大篇幅敘述裴度的事跡。當時,李愬率先進入蔡州生擒吳元濟,功勞最大,他對韓愈所寫憤憤不平。李愬之妻入宮禁訴說碑辭與事實不符,憲宗便下令磨掉韓愈所寫碑文,命翰林學士段文昌重新撰寫刻石為碑。?[20]?
元和十三年(818年)四月,尚書左仆射鄭余慶因諳熟典章,被任命為詳定使,對朝廷儀制、吉兇五禮加以修定。韓愈被引為副使,參與修定工作。?[21]?
諫迎佛骨
韓愈聽穎師彈琴?[22]
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憲宗派使者前往鳳翔迎佛骨,長安壹時間掀起信佛狂潮。韓愈不顧個人安危,毅然上《論佛骨表》極力勸諫,認為供奉佛骨實在荒唐,要求將佛骨燒毀,不能讓天下人被佛骨誤導。憲宗覽奏後大怒,要用極刑處死韓愈,裴度、崔群等人極力勸諫,憲宗卻仍憤怒。壹時人心震驚嘆惜,乃至皇親國戚們也認為對韓愈加罪太重,為其說情,憲宗便將他貶為潮州刺史。?[23]?
韓愈到潮陽後,上奏為自己辯白。憲宗對宰相說道:“昨日收到韓愈到潮州後的上表,所以想起他諫迎佛骨之事,他很是愛護朕,朕難道不知道?但韓愈身為人臣,不應當說人主奉佛就位促壽短。朕因此討厭他太輕率了。”憲宗意欲重新起用韓愈,所以先說及此事,觀察宰相的態度。但同平章事皇甫镈憎恨韓愈為人心直口快,怕他重被起用,便搶先回答說:“韓愈終究太狂放粗疏,暫且可考慮調到別郡。”適逢大赦,憲宗便於同年十月量移韓愈為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7][24]?
元和十五年(820年)春,韓愈抵達袁州。按照袁州風俗,平民女兒抵押給人家做奴婢,超越契約期限而不贖回,就由出錢人家沒為家奴。韓愈到後,設法贖出那些被沒為家奴的男女,讓他們回到父母身邊。於是禁止此種風俗,不許買人為奴。?[25]?
此年九月,韓愈入朝任國子祭酒,於冬季回到長安。?[7][26]?
出使鎮州
長慶元年(821年)七月,韓愈轉任兵部侍郎。?[27]當時,鎮州(今河北正定)兵變,殺害新任成德節度使田弘正。都知兵馬使王廷湊自稱留後,並向朝廷索求節鉞。
長慶二年(822年)二月,朝廷赦免王庭湊及成德士兵,命韓愈為宣慰使,前往鎮州。?[28-29]?
韓愈即將出發時,百官都為他的安全擔憂。元稹說:“韓愈可惜。”唐穆宗也後悔,命韓愈到成德軍邊境後,先觀察形勢變化,不要急於入境,以防不測。韓愈說:“皇上命我暫停入境,這是出於仁義而關懷我的人身安危;但是,不畏死去執行君命,則是我作為臣下應盡的義務。”於是毅然只身前往。
到鎮州後,王庭湊將士拔刀開弓迎接韓愈。韓愈到客房後,將士仍手執兵器圍在院中。王庭湊對韓愈說:“之所以這麽放肆無禮,都是這些將士幹的,而不是我的本意。”韓愈嚴厲地說:“皇上認為妳有將帥的才能,所以任命妳為節度使,卻想不到妳竟指揮不動這些士卒!”
有壹士卒手執兵器上前幾步說:“先太師(指王武俊)為國家擊退朱滔,他的血衣仍在這裏。我軍有什麽地方辜負了朝廷,以致被作為叛賊征討!”韓愈說:“妳們還能記得先太師就好了,他開始時叛亂,後來歸順朝廷,加官進爵,因此,由叛逆轉變而為福貴難道還遠嗎?從安祿山、史思明到吳元濟、李師道,割據叛亂,他們的子孫至今還有存活做官的人沒有?”眾人回答:“沒有。”
韓愈全身像?[30]
韓愈又說:“田弘正舉魏博以歸順朝廷,他的子孫雖然還是孩提,但都被授予高官;王承元以成德歸順朝廷,還未成人就被任命為節度使;劉悟、李祐當初跟隨李師道、吳元濟叛亂,後來投降朝廷,現在,都是節度使。這些情況,妳們都聽說過嗎!”眾人回答:“田弘正刻薄,所以我軍不安。”
韓愈說:“但是妳們這些人也害死田公,又殘害他家,又是什麽道理?”眾人都稱善。王庭湊恐怕將士軍心動搖,命令他們出去。然後,對韓愈說:“您這次來成德,想讓我幹什麽呢?”韓愈說:“神策六軍的將領,像牛元翼這樣的人不在少數,但朝廷顧全大局,不能把他丟棄不管。為什麽妳到現在仍包圍深州,不放他出城?”王庭湊說:“我馬上就放他出城。”便和韓愈壹起飲宴,正逢牛元翼逃潰圍出,王庭湊也不追。?[31-33]?
晚年生活
長慶二年(822年)九月,韓愈轉任吏部侍郎。?[7]次年六月,升任京兆尹兼禦史大夫。?[34]神策軍將士聞訊後,都不敢犯法,私下裏相互說:“他連佛骨都敢燒,我們怎麽敢犯法!”?[35]?
韓愈任職不久,便因不參謁宦官,被禦史中丞李紳彈劾。韓愈不服,稱此舉經穆宗恩準。二人妳來我往,爭辯不止。宰相李逢吉趁機奏稱二人關系不合,朝廷便派李紳出任浙西觀察使,韓愈也被改職兵部侍郎。不久後,穆宗得知其中事由,再任韓愈為吏部侍郎。?[36-37]?
病逝於家
長慶四年(824年)八月,韓愈因病告假?[38]。同年十二月二日(12月25日),韓愈在長安靖安裏的家中逝世,終年五十七歲?[39]。?[40]獲贈禮部尚書,謚號文。?[7][41]次年三月,葬於河陽。
元豐元年(1078年),宋神宗追封韓愈為昌黎伯,並準其從祀孔廟。?[1]?
主要成就
編輯
文學
韓文
主詞條:古文運動、唐宋八大家
韓愈石刻像[42]
韓愈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繼承先秦兩漢散文傳統,反對專講聲律對仗而忽視內容的駢體文。韓愈文章氣勢雄偉,說理透徹,邏輯性強,被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時人有“韓文”之譽。杜牧把韓文與杜詩並列,稱為“杜詩韓筆”;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韓柳倡導的古文運動,開辟了唐以來古文的發展道路。韓詩力求新奇,重氣勢,有獨創之功。韓愈以文為詩,把新的古文語言、章法、技巧引入詩壇,增強了詩的表達功能,擴大了詩的領域,糾正了大歷(766年-780年)以來的平庸詩風。在封建思想道德方面,他也有獨到的建樹,大力提倡儒學,以繼承儒學道統自居,開宋明理學家之先聲。?[43]?
韓愈文章的特點之壹是“發言真率,無所畏避”,或“鯁言無所忌”,也就是敢於講話,而且敢講真話。這個特點是和他積極的政治態度分不開的。他的幾篇奏疏都是敢於揭發事實,敢說“群臣之所未言”的話。《禦史臺上論天旱人饑狀》和《論淮西事宜狀》都有這個特點。當然,最有代表性的文章還是《論佛骨表》。其中所講的就是“群臣不言其非,禦史不舉其失”的話。在封建社會中,敢於說出別人該說而不說的話,這是了不起的膽識。正因此,韓愈這類文章也就有內容、有深度、有力量。再加上韓愈的語言藝術不同凡響,便成為氣勢磅礴的好文章。?[44]?
韓愈文章之“發言真率,無所畏避”,不僅表現於他在君主面前敢說真話,而且還表現於他不顧儒家的傳統觀念,敢講違背舊說的話,甚至說了同自己別的文章互相矛盾的話。例如《讀墨子》壹文曾說“孔子必用墨子,墨子必用孔子,不相用不足為孔墨”。這樣的言論顯然同他尊崇孔孟之道有所牴牾。對於這樣的言論,前人指為“刺謬”,其實這正是韓愈雖然尊儒卻不墨守的表現。?[44]?
韓愈文章之“發言真率,無所畏避”,還不僅敢於不顧儒家的傳統觀念,有時也敢於突破社會上的流俗之見。例如他寫《諱辯》壹文,是專為李賀不得應舉而發表的意見。李賀之父名晉肅,“晉”與“進”同音,為了避諱,李賀便不得舉進士。對於這樣的世俗之見,韓愈是不以為然的。於是他便“考之於經,質之於律,稽之以國家之典”,甘冒天下之大不韙,寫成了極有說服力的壹篇《諱辯》。?[44]?
韓愈的《師說》壹文。也是壹篇不同流俗的文章。柳宗元在《答韋中立書》中曾經說過:“今之世不聞有師,…獨韓愈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後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愈以是得狂名。”又《報嚴厚與書》說:“仆才能勇敢不如韓退之,故不為人師。”由此可知,在那個時代,不顧流俗,不怕笑侮,抗顏而為師,是要有些勇氣的;能夠寫出《師說》這樣的文章,也是相當大膽的。?[44]?
韓愈文章的再壹個特點是不僅真率大膽,而且慷慨激昂,憂憤甚廣。從韓愈的全部文章看,凡是論及人材,便往往憤激不平,別具風概。例如《雜說》對於人材不為世用所發的不平之論,《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也是宣傳選拔人材的壹篇宏論。所謂“相為天子得人於朝廷,將為天子得文武士於幕下,求內外無治,不可得也”雲雲,這正是韓愈對於國家用人的殷切希望。《送董邵南序》更是壹篇悲歌慷慨的文章。韓愈自己是屢試而不得誌於有司的,所以對於文中的董邵南“不得誌於有司”,便感同身受,無限嘆惋。悲歌慷慨,發自肺腑。?[44]?
韓愈還有壹篇類似俳諧而實質是抒發才高見屈、憂憤甚廣的文章《進學解》。歷來的論者都說此文源於東方朔的《答客難》和揚雄的《解嘲》,《新唐書》本傳也說他“既才高數黜,官又下遷,乃作《進學解》以自喻。”其實這篇文章的意義要比“自喻”廣闊得多。其中有“自喻”,卻不僅是“自喻”,主要還是宣傳選拔人材的觀點。?[44]?
韓愈文章的另壹特點,是不但真率、大膽、慷慨激昂,而且還寫得自然隨便、如話家常。這類文章和他的《原道》、《原性》諸篇的面貌不同,不是坐而論道,而是促膝談心,無所拘束,生動活潑。《與崔群書》、《與孟東野書》、《答崔立之書》、《題李生壁》等,都屬這類作品。例如《與崔群書》先說自己對崔群為人的認識,中發賢者不遇之嘆,後講自己困窮之狀,是壹篇感慨很深的雜文。?[44]?
韓愈像?[45]
在韓愈看來,崔群是他平生交往之中壹個沒有缺點的朋友。但是,對於這樣的朋友也有人懷疑。於是韓愈十分感嘆,他說:“自古賢者少而不肖者多,自省事已來,又見賢者恒不遇,不賢者比肩青紫;賢者恒無以自存,不賢者誌滿氣得;賢者雖得卑位,則旋而死;不賢者或至眉壽。不知造物者意竟如何,無乃所好惡與人異心哉?又不知無乃都不省記、任其死生壽夭邪?未可知也。”由崔群之賢,說到賢者不遇,而不賢者反而得勢。這樣的文章很像司馬遷的《伯夷列傳》。劉大魁說:“公與崔最相知,故有此家常本色之言,中間感賢士之不遇,尤為郁勃淋漓。”“感士不遇”本是歷代文章的壹個傳統題目,韓愈這段文章是比“感士不遇”之文涉及者更為深廣的。?[44]?
韓愈為文的又壹特點是突破傳統寫法。例如墓誌銘這壹文體,在韓愈筆下,便頗有新的特征,形式多樣,甚至“壹人壹樣”(李塗《文章精義》)。與墓誌近似的文體,還有哀祭之文。這類文字韓愈也有獨創,不同尋常。例如《祭河南張員外文》,茅坤就評為“奇崛”。姚範以為“他人無此”。劉大櫆也說:“祭文退之獨擅。”至於《祭十二郎文》,曾國藩雖然認為這類文章“究以用韻為宜”,但他又說:“韓公如神龍萬變,無所不可。”就是說,韓愈之寫祭文,也是變化不測的。?[2]?
韓愈文章之別開生面者,還有送序壹類。在唐代,送序之文是常見的文體,前輩作者如王勃、陳子昂、李白、任華,所為送序,都很出色。但從多數文章的寫法看,大抵不出壹種格式。先敘離情,後綴風景,情致物態,尚似六朝。林紓所謂“狃於六朝積習”者,即指此類。但到韓愈筆下,送序之文就多種多樣了。?[44]?
韓愈有的送序之文幾乎通篇議論。這是壹個突出的特點。林紓曾說:“韓昌黎集中無史論,舍《原道》外,議論之文,多歸入贈序與書中。”例如《送水陸運使韓侍禦歸所治序》,曾國藩就看作“條議時事之文”。?[44]?
韓愈的幾篇“遊戲”之文,也是新體。同前代的俳諧文字比較,是有新的特點的。例如《毛穎傳》就是壹篇奇文,不可以尋常俳諧之作視之。柳宗元《答楊誨之書》雲:“足下所持韓生《毛穎傳》來,仆甚奇其書,恐世人非之,今作數百言,知前聖不必罪俳也。”但與此同時,裴度卻對這類俳諧之文很不滿意。他在《寄李翺書》中,把韓愈的俳諧文字看作“以文為戲”,是很不贊成的。?[44]?
現在看來,時人“罪俳”,大概不止壹個裴度。像柳宗元那樣肯定《毛穎傳》這類作品者恐是不多的。柳宗元“甚奇其書”,不是無緣無故。因為,自從六朝以來,俳諧之文如張敏的《頭責子羽文》、沈約的《修竹彈甘蕉文》等等,雖有寓意,並不深遠。而《毛穎傳》壹篇,則與前此諸作不同。雖說所寫不過壹篇“兔傳”,實際則寫壹個多才多能而終被廢棄之人。文章寫到最後,韓愈對毛穎之“以老見疏”無限同情。這裏又壹次流露了韓愈痛惜人材不盡其用的壹貫的思想。這樣的俳諧之文,前所未有。?[44]?
韓愈行文之超越前輩者,除了上述文體的獨創之外,還有吐辭造語之精工,也是壹個重要的方面。關於這壹方面,前人和今人已經多所稱道。例如《進學解》壹篇之中就有“業精於勤”、“刮垢磨光”、“貪多務得”、“含英咀華”、“佶屈聱牙”、“同工異曲”、“動輒得咎”、“俱收並蓄”、“投閑置散”等等,都已傳為流行的成語;還有壹些成語如“提要鉤玄”、“焚膏繼晷”、“閎中肆外”、“啼饑號寒”等等,也是從這壹篇的語句中凝縮而來的。?[44]?
自古以來,壹篇文章之中能夠選出如此大量的歷代流傳的成語,此文之外,恐不多見。韓愈文章之所以傳誦不絕,之所以為壹代所師法,歷代之典範,其造語之精工,也是壹個重要原因。這樣的辭章造詣,在他前後,很少有人企及。?[44]?
韓詩
韓愈的文學成就,主要在文,但其詩亦有特色,為壹代大家,對後代有較大的影響。?[44]韓愈多長篇古詩,其中不乏揭露現實矛盾、表現個人失意的佳作,如《歸彭城》、《齪齪》、《縣齋有懷》等,大都寫得平實順暢。他也有寫得清新、富於神韻、近似盛唐人的詩,如《晚雨》、《盆池五首》,尤其是《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其壹。?[46]?
但是,韓愈最具獨創性和代表性的作品,則是那些以雄大氣勢見長和怪奇意象著稱的詩作。他“少小尚奇偉”(《縣齋有懷》)、“搜奇日有富”(《答張徹》),天生壹種雄強豪放的資質,性格中充溢著對新鮮奇異、雄奇壯美之事之景之情的追求沖動,而他壹再提倡的“養氣”說,更使他在提高自我修養的同時增添了壹股敢作敢為、睥睨萬物的氣概,發而為詩,便是氣豪勢猛,聲宏調激,宛如江河破堤,壹瀉千裏。?[46]?
韓愈壹生用世心甚切,是非觀念極強,性格木訥剛直,昂然不肯少屈,這壹方面使他在步入官場後的壹次次政治旋渦中屢受打擊,另壹方面也導致其審美情趣不可能淡泊平和,而呈現出壹種怨憤郁躁、情激調變的怪奇特征。韓愈詩風向怪奇壹路發展,大致始於貞元中後期,至元和中期已經定型。貞元、元和之際的陽山之貶,壹方面是巨大的政治壓力極大地加劇了韓愈的心理沖突,另壹方面將荒僻險怪的南國景觀推到詩人面前,二者交相作用,乃是造成韓愈詩風大變的重要條件。他在這壹時期寫的《宿龍宮灘》、《郴口又贈二首》、《龍移》、《嶽陽樓別竇司直》、《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謁衡嶽廟遂宿嶽寺題門樓》等詩中,使用最多的是那些激蕩、驚怖、幽險、兇怪的詞語,諸如“激電”、“驚雷”、 “怒濤”、“大波”、出沒的“蛟龍”、悲號的“猩鼯”、森然可怖的“妖怪”、 “鬼物”,都輻湊筆端,構成了壹個個驚心動魄的意象。?[46]?
在詩歌表現手法上,韓愈也作了大膽的探索和創新,用寫賦的方法作詩,鋪張羅列,濃彩塗抹,窮形盡相,力盡而後止。《南山》詩是這方面的代表作。全詩102韻,長達壹千多字,連用七聯疊字句和51個帶“或”字的詩句,鋪寫終南山的高峻,四時景象的變幻。令人讀來,雖覺十分詳盡,卻又頗為煩瑣。再如那首著名的《陸渾山火壹首和皇甫湜用其韻》,極寫壹場山火的強猛酷烈。這是壹種超乎常情的創造,惟其超常,所以生新,惟其生新,所以怪奇。怪怪奇奇,戛戛獨造,乃是韓愈在詩歌藝術上的主要追求目標。?[46]?
但韓愈為詩的新的特點,還不是表現於這類作品,而在於他那“以文為詩”的壹些篇什。如《山石》、《八月十五日夜贈張功曹》,對於這樣的作品,前人多所評論,方東樹《昭昧詹言》謂前篇乃“古文手筆”,後篇亦“古文筆法”。這樣的“手筆”和“筆法”,和初唐、盛唐的前輩詩人相比,顯然有不同者。因此,葉燮《原詩》認為“韓愈為唐詩之壹大變”。所謂“大變”,正是韓愈之詩新的特點。?[44]?
教育
韓愈交談圖
韓愈三進國子監任博士壹職,又任國子監祭酒,招收弟子,親授學業,留下了論說師道激勵後世和提攜人才的文章。韓愈力改恥為人師之風,廣招後學。
在教育方面的論文中,他強調了求師的重要性,認為只要是有學問的人,就是自己的老師;把有才能人比作千裏馬,闡釋了在位之人如何識別人才對待人才和使用人才的問題。[47-48]?
思想
韓愈是位重要的思想家。在宋儒眼中,孔、孟之下,便是韓愈。他在儒學式微,釋、道盛行之際,力辟佛、老,致力於復興儒學,取得了重大的成功。他所倡導的古文運動,其實就是復興儒學的重要手段。?[49]?
政治
韓愈在政治上,反對藩鎮割據。對於韓愈對待藩鎮割據的態度,學者郭預衡指出:韓愈《平淮西碑》的主要傾向是“反對藩鎮割據,而歌頌平叛的勝利;贊揚主戰派,而批評主和派”,認為“韓愈反對藩鎮割據的堅定立場,不應因為碑文少寫了李愬之功便加以貶低”,而且他“反對藩鎮割據的主張,還不僅表現在平定淮西的壹時壹事,他在壹系列的文章裏都貫穿著這個思想。”?[50]?
史學
唐人稱韓愈有史家的筆力,他撰有《順宗實錄》五卷,是韓愈在韋處厚所撰三卷《順宗實錄》基礎上改寫而成,他“削去常事,著其系於政者,比之舊錄,十益六七,忠良好佼,莫不備書,茍關於時,無所不錄。” 從實錄可看出他對宮市之斥責,對鹽鐵使進奉的批判,對京兆尹李實罪行的揭露等等,說明表狀所言,符合實情。《實錄》送呈以後,受到不少人激烈反對,原因是“韓愈撰《順宗實錄》,說禁中事頗切直,內官惡之,二人上前屢言不實。” 於是“累朝有詔改修”。文宗令路隋等重新改寫,幾經曲折,終於遵照旨意,將實錄中所書德宗、順宗朝禁中事“詳正刊去”。?[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