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婭·馬內紮的個人生活
廣州亞運會上,邁婭·馬內紮為哈薩克斯坦奪得了在該屆亞運會的第二枚金牌,哈薩克斯坦電視臺記者自然要在賽後第壹時間采訪她。可是,數聲“哈裏少”之後,邁婭·馬內紮依舊是靦腆不語。好在邁婭·馬內紮的翻譯及時趕到,將她用中文發表的賽後感言翻譯成了俄語,幫了哈薩克斯坦記者的忙。
廣州亞運會舉重賽事組委會也沒有給邁婭·馬內紮配備俄語翻譯,邁婭·馬內紮用帶有東北口音的普通話發表了奪金感想。中新社記者現場問邁婭·馬內紮,中文流利的她在哈薩克斯坦訓練時是否需要俄語翻譯。她直截了當地回答:“不用。”
出現在廣州亞運會女子舉重領獎臺上的兩位哈薩克斯坦女力士都能說壹口流利的中文。哈薩克斯坦“東幹族”女力士祖利菲婭·欽尚洛就讓采訪亞運會的中國記者大吃壹驚,她不僅臂力驚人贏下亞運會銀牌,也能說壹口流利中文,基本上不用翻譯就能和中國記者交流。
據亞組委官方提供的材料顯示,邁婭·馬內紮出生於吉爾吉斯斯坦,但在2007年遷到哈薩克斯坦前在北京居住過很長時間。但是,據搜狐體育的報道稱,邁婭·馬內紮不是在吉爾吉斯斯坦出生的,而是於1985年出生在中國的遼寧省阜新市。她還有壹個不為人熟知的中國名字,那就是姚麗。具有舉重天分的她在初中就開始接觸舉重。現任中國國家隊教練朱明武時任遼寧隊教練,他看中了姚麗的潛質,將她選入省隊。隨後,朱明武轉戰湖南的時候,也把姚麗帶到了湖南舉重隊。在那裏,姚麗和隊友趙常寧被公派援外至哈薩克斯坦,兩人隨即加入了哈薩克斯坦國籍,姚麗並改名為“邁婭·馬內紮”。而趙常寧正是2012倫敦奧運會女子53公斤級舉重金牌的獲得者祖爾菲婭。邁婭·馬內紮隨後也以總成績245公斤打破了該屆奧運會紀錄並摘得冠軍。兩名同期外派交流的選手,都入籍並獲得奧運會冠軍。這樣的情況,實屬罕見。
出乎意料的是,馬內紮在倫敦奪冠之後卻否認自己與中國的關聯。在混合區面對曾經在亞運會采訪過在自己的記者,馬內紮選擇了視而不見。當時賽後有記者叫了她的中文名“姚麗”,她先是下意識地回了壹下頭,又猛地像做錯了事壹樣,小跑著離開了現場。對於自己的母語中文,她更是裝作根本聽不懂。新聞發布會上,壹些曾在廣州亞運會采訪過她的中國記者試圖向她用中文提問,馬內紮則向現場主持人抗議。結果是抗議有效,所有記者只得用英語或者俄語提問。馬內紮堅持稱,她的舉重生涯與中國毫無關聯。
“我告訴過妳們,我出生在吉爾吉斯斯坦。我沒有在中國進行過舉重訓練!”馬內紮的回答讓許多了解她履歷的外國記者非常費解。然而,和對付中國記者壹樣,馬內紮的答復還是寥寥數語,“我只是隨家人在中國短暫生活過10年,我的心代表的是哈薩克斯坦。”會後,路透社和法新社記者紛紛表示,這是他們此生見過最奇怪的事情。
馬內紮和祖爾菲亞代表他國在倫敦奧運奪金也讓國人有了壹個普遍的疑問:為什麽馬內紮、祖爾菲亞能在哈薩克斯坦的土地上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而反觀中國國內的許多好苗子,卻在眼下的競爭中未能獲得破土的實力和機會?與馬內紮、祖爾菲亞同期被看好的鄧建英和李萍等選手,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出現在本屆奧運的舉重臺上。看來中國舉重運動在選拔機制、地方利益平衡等方面存在的深層次問題,已非壹日之寒,已到了應該省思的時刻。“馬內紮”們的奧運奪冠,作為人才輸出國有很大功勞。但不可否認的是,對方的人才選拔、培養制度,以及選手的自身努力、科學訓練也頗為關鍵。這也恰恰是中國舉重運動需要改進和完善之處。“援外”的同時,也要“安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