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企業服務 - 戴琦遲來的通話,反應了美國的急迫心理,這場拉鋸戰還要打多久?

戴琦遲來的通話,反應了美國的急迫心理,這場拉鋸戰還要打多久?

自從特朗普上任以來,加大了美國對中國的打壓力度。在這之前,中美雖然有競爭,也有合作,但是總體上看,合作是大於競爭的,而且之前歷屆美國政府對中國的定位都是: 有缺陷的合作夥伴。

然而, 隨著特朗普奉行“美國優先”政策, 悍然發動中美貿易戰,中美之間的關系就轉變為了競爭為主、合作為輔的格局。美國對華發動貿易戰以來,從戰況上看,中國並未受到很大的影響,反而是美國經濟遭受了沈重的打擊。

眼看對中國打經貿牌無效, 近日美國貿易代表戴琦終於在上任2個多月後, 主動和中國中***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展開貿易對話。

那麽,兩個人的首次通話都談了什麽?過程是否順利? 中美的這場貿易戰到底要打到什麽時候? 中國又將如何應對?對中國的影響又有哪些呢?

戴琦在2021年3月開始擔任美國貿易代表,源於其專業的知識能力,特別是對中國的了解程度,拜登對其寄予厚望, 希望她能夠在中美貿易談判中取得突破性進展。 然而,戴琦卻拖了2個多月的時間才與中方展開談判,這段時間她都去幹了什麽呢?

首先,戴琦認為, 中美之間的貿易是不公平的, 特別是對美國不公平,原因有兩點:

第壹,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商品總額要大於中國從美國進口的商品總額,中國壹直處於貿易順差的位置;

第二,因為美國民眾壹直喜歡購買中國產品,對本國的產品需求很低,因此她認為這就造成了大量勞動崗位被迫取消,產生了大量失業人員。

其次, 戴琦認為美國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制造業空心化嚴重, 因此要加快重構產業鏈,將原來疏解出去的產業,特別是制造產業回流到美國去。

最後, 因為美國自身現在的能力不足以應對中國的崛起, 所以戴琦在這兩個月時間裏,與美國的盟友進行了密集溝通,溝通的內容要麽就是所謂的“中國經濟侵略”,要麽就是重構產業鏈,把中國排除在外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 雖然戴琦上臺以後沒有直接同中國交流, 但是在與別國交談的內容都是中國。

就在近日,美國政府發現了壹個緊迫的情況: 因為中國制造的產品種類非常豐富, 美國人已經形成了對中國產品的依賴,加之新冠疫情期間各國都停工停產,用以替代中國的別國產品基本上沒有了。

因此出現了這樣壹種情況,即美國政府印刷的鈔票, 本來是發給民眾用來讓民眾度過新冠疫情的困難時期的, 結果這些錢都用於去購買中國的產品了,而美國給中國增加的關稅,中國只承擔了10%,其他的九成都由美國百姓承擔了。

這樣壹來,中國的商品出口不但沒有減少, 反而因為漲價而獲得了更多的利潤,中國政府還可以拿著這些外匯, 去投資到我們需要的領域,這樣還能沖抵美元泛濫給中國帶來的潛在的通貨膨脹的風險。

因此,戴琦著急了,她坐不住了, 本來想借助這種“不著急”的態度, 希望在談判中換取對中國的優勢,結果自己卻繃不住了。

對於這次會談,我們的報道內容非常簡單,關鍵詞只有4個: 坦誠、務實、建設性、持續溝通。 大家都知道,報道的內容越簡單,說明背後的事情越大。我們來解讀壹下這四個關鍵詞背後的事實情況。

首先,坦誠, 表明了雙方在談判的過程中有著激烈的爭吵, 毫不避諱;務實,說明了兩國在談判的過程中沒有進行所謂的沒有意義的寒暄,而是直奔主題,深入闡述自己的立場;

建設性,表明了雙方在談判的過程中,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的,雙方是平等的, 沒有壹方能夠在談判中完全壓制住對方; 繼續溝通,則是說明雙方這次沒有談妥,沒有什麽實際的讓步和成果,所以,還會有下壹次爭吵。

因此,通過這種外交辭令,我們可以基本判斷出, 中美貿易牽頭人此次的通話, 是壹次激烈的交鋒,雙方各不退讓,堅持自己的立場,談判沒有任何進展。

中美博弈至今,趨勢越來越激烈,領域越來越全面。中美作為世界性大國,經濟總量占據世界前兩名,因此, 兩國之間的競爭對世界經濟都會帶來深刻影響。

從這個角度去考慮,中美這次的貿易牽頭人的通話,實際上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雖然說兩國沒有談出什麽實質性的結果, 但是談,本身就是壹個很好的結果。兩國在短期內不可能談出什麽實質性的成果,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壹, 美國談判追求的目的是中國不能接受的。 美國談判的最終目的就是希望,中國能夠回到美國主導的舊的、不公平的國際秩序中來,成為美國的小弟,聽從其命令,不要有自己的想法,更不能超越美國。對於這壹點,別說是像中國這樣的世界性大國了,就是壹般的主權國家都不會接受的。

第二,客觀上, 中美競爭領域已經開始涉及到美國的核心命脈。 中美之間的競爭領域主要是在人力、資金方面,如今已經上升到美國的核心命脈,那就是 科技 和金融。眾所周知,美國之前搞了去制造業的運動,因此現在留下的 科技 和金融行業是最賺錢、最輕松、最容易有利於其繼續稱霸的產業。

美國為了加強“大腦”的能力,自己砍掉了“手腳”, 現如今導致高 科技 技術無法落地, 無法應用的結果,這與中國全面發展形成了明顯劣勢。因此,在美國政府看來,中國現在實際上已經動了自己最核心的“奶酪”。如果不能把中國打下去,接下來美國在全球的領導力將會受到嚴重削弱。

第三,中國影響力的提升,客觀上會導致美國盟友體系的不穩定。因為中國在經濟領域、 科技 領域突飛猛進,特別是在新冠疫情依舊肆虐全球的背景下, 各國都需要中國這個唯壹仍有活力的龐大市場來恢復本國的經濟和民生。

第四, 這就在客觀上造成了中國在世界舞臺的影響力直線上升。 與此同時,因為特朗普隨意退群,制裁盟友,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為,導致美國在全球的信用受到嚴重影響,這壹升壹降之間,讓美國感到了來自中國領導力的壓力,這種壓力已經開始讓美國主導的同盟體系不穩定了。

就在前幾日, 歐盟就《中歐貿易投資協定》問題磋商的時候, 德國和西班牙公開表示支持中國,西班牙甚至說,如果這個協定無法簽署,西班牙有可能繞開歐盟,同中國單獨簽署壹個雙邊協定。

之後,包括匈牙利在內的4國外長密集訪華,由此我們可以看到,美國的盟友正在壹個壹個倒向中國,這讓美國更加著急和憤怒。

但是,我們看到,盡管中美之間的博弈最佳的解決路徑就是談判, 但是美國現在因為內政、經濟和外交各方面的壓力, 導致其變得易怒、敏感起來,短時間內想讓他坐下來同中國平等對話是不太可能的,而且即使拜登願意同中國談判,迫於國內勢力的壓力,雙方和好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的。

拜登都如此,何況是戴琦呢?面對這種情況,中國現在最好的選擇就是在“鬥而不破”的原則下,同美國展開壹場拉鋸戰。

美國現在手裏仍然有壹點兒效果的牌就是 科技 牌,如美國對中國禁止了高端芯片的出口等。但是,這張牌的保質期已經越來越短了,對此戴琦也看出來了,不過因為手裏牌所剩無幾,就算是保質期很短了,至少還能用,因此, 戴琦依舊握緊這張牌不放, 還特意表示說,特朗普時期給中國加征的關稅不會取消。

美國希望同中國經濟脫鉤,讓中國發展受阻,實際上是不可能的事。因為中美之間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貿易額逐年提升, 哪怕是遇到新冠疫情, 雙邊貿易同比增長也超過了6成。因此,時間站在了中國的壹邊。有了時間優勢,中國在中美博弈中就有了最重要的法寶。

首先,中美兩國都是大國,實力都非常強悍,想要搞垮壹個這樣的國家,僅從外部來看是不可能的,因為兩國內需都不低,特別是中國,正處於發展的黃金期,加上正確的政策, 國內市場的開放性、包容性、可持續性、韌性都很強。 因此,如果說能夠打敗這兩個國家的,只能是內部因素。

其次,內部因素中, 最重要的就是戰略, 也就是說,源於體量的原因,兩個國家犯錯是可以的,容錯率也是很高的,但是就怕犯下戰略性錯誤,如在道路上、制度上的錯誤,又如在處理關鍵性問題時,冒進或者退縮。

再次,兩國的政治能力都很強, 犯戰略性錯誤最重要的關鍵性因素就是——耐心。 因為有了耐心,在面對問題時,就能夠考慮得更全面、更冷靜,所犯錯誤的概率就會更低。

最後,耐心源於客觀的判斷力、認知力,特別是時間。因為越往後發展,對中國越有利,因此,時間站在中國的壹方, 也就是說中國犯錯的概率會比美國要低很多。 因此,拉鋸戰是中方最佳的選擇,而且只要美國壹天不醒悟,我們就陪他壹天打下去,反正到頭來,損失最多的還是美國自己的利益。

中美兩國貿易牽頭人首次通話,吵得激烈,不僅因為美方的要求我們無法同意,而中方的關切美方不能理解,更重要的是雙方的國家利益不能得到調和。如果中美想要談判成功, 美國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持在壹個平等、尊重的心態下, 換壹個思維模式,承認中國崛起,承認中國市場地位,承認中國的實力。

中美博弈的核心說白了就是利益的再平衡過程。

中美兩國隱形的***同利益,既包括地緣政治合作帶來的利益,又包括在經貿領域冰釋前嫌帶來的潛在利益,這種利益是需要雙方先和解,才能顯現出來的。

中美雙方合則兩利、鬥則兩敗,這是真理,因此,中美貿易牽頭人首次通話,雖然吵得挺激烈,但是學會溝通, 是兩國在博弈中必須要經歷的, 特別是美國,要學會尊重對手,美國要清楚地意識到,霸權主義時代即將結束了,中國不吃這壹套。

至於中美這種拉鋸戰還得持續多久,我想,只要美國不能認清形勢,仍然想對中國居高臨下地指揮,這種拉鋸戰就不會停止,直到美國學會尊重中國,調整心態,真正坐下來好好溝通,到那時, 中美兩國才能開始實現真正的和解, 兩國的利益才會得到真正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