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殲10是第幾代戰鬥機啊,價格是多少啊?
雖然中國和以色列官方都否認雙方在新型戰鬥機的研發上進行了合作,但普遍的猜測認為,在美國於1987年向以色列施壓,促其放棄了國產“幼獅”戰鬥機項目後,以色列將該項目的先進研究成果轉讓給了中國。並且,非官方的中國媒體也聲稱殲-10/“幼獅”確實從壹開始就是中以兩國的***同研究項目。但是,考慮到兩國不同的政治背景和殲-10與“幼獅”不同的作戰需求,似乎又不能肯定雙方存在過合作。因為,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中國空軍追求的是空防型戰鬥機,而“幼獅”的設計重點是對地攻擊,空戰能力只是其次要考慮。同時,中國新型戰鬥機的設計尺寸要大於並重於“幼獅”,以充分利用其推力為12.5噸的發動機。“幼獅”采用的發動機是推力為9.4噸的普惠1120型發動機。除了以色列的“貢獻”,裝備了F-16A的巴基斯坦空軍也有可能向中國提供了部分先進技術信息。
殲-10的首架原型機可能於1996年中期就首飛了,而中國官方報道的首飛日期是1998年3月23日。但實際上,在後壹個日子上天的是經過重大改進的3號原型機。為向項目發展提供樣機,***生產了五架供飛行測試的原型機(機號1003-1007)和兩架地面測試平臺(機號1008-1009).兩架預生產型殲-10中的首架於2002年6月28日首飛成功。
從2003年2月開始,至少七架(機號1010-1016),也可能是10架預生產型殲-10(可能沒有裝備雷達)陸續提供給了中國空軍。其中的幾架目前正由中國空軍的作戰部隊進行作戰測試和評估,而其余的幾架則留在位於陜西閻良的中國空軍試飛訓練中心用於最後的項目發展階段。
據報道,殲-10的飛行測試於2003年12月全面完成,並獲得了生產許可證。首批50架殲-10A可能已經開始生產。首個裝備殲-10的戰鬥機團(可能歸駐中國西南、印度當面的第44航空師)將於2005年底形成初始作戰能力。估計中國將生產至少300架殲-10,但這壹數量仍只能是其空軍裝備的數千架殲-6、殲-7和強-5中的壹小部分。據稱,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的殲-10月產量為兩架。
作為單座殲-10A基本型的補充,壹種雙座的改型(殲-10B)也於2003年12月進行了首飛。改進機加長了機身,以容納後座艙和增大機內油箱的載油能力。改型機的外觀特征表明該機並不是教練機,而是意在發展壹種新的打擊型戰鬥機,或者是殲-10的電子戰和防空壓制型號。
和印度的“光輝”壹樣,中國也計劃發展新型戰鬥機的海軍型(殲-10C),。據稱,中國海軍更希望裝備壹種雙發動機艦載戰鬥機。因此,殲-10有可能重新設計,並使用兩臺俄羅斯克裏莫夫公司的RD-93型發動機。考慮到海軍型戰鬥機的采購量有限,因此該方案無疑效費比欠佳。中國海軍為此更傾向於使用俄羅斯的蘇-33。
除了滿足中國空軍自身的需求,殲-10(外銷型)極有可能在國際軍火市場上找到自己的壹席之地。但從目前來看,中國沒有將殲-10推向國際市場的明顯跡象,該機也沒有在國際航展上露過面。
總體布局
殲-10沿襲了“幼獅”式戰鬥機於上世紀80年代初期設計時的氣動布局,但為了滿足中國空軍的要求而進行了修改,采用了中國新型戰鬥機最初設計時的大尺寸和大重量。
在對“幼獅”戰鬥機的近耦合鴨式布局進行改進之後,殲-10放棄了“幼獅”的水平尾翼,而采用大三角翼加鴨翼布局(翼展比後者長壹米多,翼面積增加15~18%)。但同時,殲-10保留了“幼獅”(還有瑞典的“鷹獅”)采用的活動翼面技術:外翼前緣為機動襟翼,固定內翼在全動鴨翼的配合下產生絕佳的氣動性能。常規飛機的水平尾翼位置被三角翼後緣的四塊活動副翼所占據。翼尖部分沒有設置用於輕型空空導彈的掛架,這壹點與“幼獅”和“鷹獅”不同。
殲-10布局最為稱道之處是它的翼身融合。通過精心設計主翼與機身中部結合處的曲面,既增加了機內容積(用於載油、裝備,以及為爾後發展預留空間),也有效利用了它帶來的空氣動力增升效果。主翼後部機身兩側沒有安排其他結構,這再次體現了翼身融合的設計理念,只是在尾噴管前端機腹下加裝了兩片外斜腹鰭。這兩片腹鰭用於戰機大迎角飛行時,配合高大的垂直尾翼保持飛機的穩定性。與“幼獅”相同的是,殲-10也設計了四片減速板,其中兩片位於機身上部主翼後方,其余兩片僅位於機尾下部腹鰭之間。
除了機翼,殲-10與“幼獅”的另外壹處重大不同在於進氣道。“幼獅”的進氣道與F-16類似,為固定幾何形狀。而殲-10采用的是帶中心激波錐的二維可調式進氣道,這種帶調節板的進氣道布局與F-4“鬼怪”Ⅱ有些類似。只是殲-10將“鬼怪”的進氣道平移至機腹下,由調節板(位置在邊界層分離板的後方)構成進氣道的前部,這為發動機提供了不同飛行狀態所需的氣流,更加適合高性能空空作戰。此外,可調節進氣道所增加的高效整流壓縮能力(在1.5馬赫時為5%,在1.8馬赫增加至15%,在2馬赫時為25~30%)極大地提高了飛機超音速飛行時的發動機推力,從而使飛機獲得更好的爬升和高速性能。這種進氣道布局的不足主要包括隱身效果欠佳(這也是所有機腹進氣道布局飛機的通病)、重量偏大且結構復雜(F-16為此增重80~100公斤)和生產費用增加,同時調節板的動力和調節系統還加大了飛機的維護負擔。
適合超音速飛行的氣動布局、強勁的發動機和可調節式進氣道使殲-10最大速度能夠達到2.2馬赫,大於“幼獅”宣稱的1.8馬赫。殲-10的高超性能集中於空空作戰,因此無論是執行空防還是截擊任務都將是壹把利器。
考慮到中國明顯地將美國戰鬥機視為其主要空中威脅,加之美國的戰鬥機設計壹直強調奪取空中優勢的能力,因此不難理解中國要將空空作戰能力(包括進攻和防禦)視為其戰鬥機發展的主要需求。同理,殲-10在結構設計上強調機動過載要達到9G(所有最新型戰鬥機都追求的目標),這無疑體現出中國空軍要求這款新型多功能戰鬥機要在制空作戰中技壓群芳,至少要達到F-16最新型號的性能。
殲-10為放寬靜穩度設計,並采用四余度線傳飛行控制系統。這是中國戰鬥機首次采用這種當前最先進的飛行控制系統。中國空軍使用壹架經過特殊改制的殲-8Ⅱ技術驗證機測試經過重新設計的線傳飛控系統,這顯示出殲-10的線傳飛控系統應是中國自主研發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