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上幼兒園第壹天爸爸哭成淚人
男兒有淚不輕彈,那是未到幼兒園開學時。
近日,沖上熱搜的壹個視頻,是吉林松原,壹位高大威猛的爸爸送3歲女孩上幼兒園,舍不得離開,在學校門前轉圈圈壹整天,還跟媽媽哭訴:她是不是不需要我了?
鐵漢柔情,看得人又想笑,又覺得心酸。
孩子終究會長大,終究會高飛,請珍惜孩子最依戀的父母的童年。
春節假期結束時,壹個孩子揪著媽媽頭發,哭喊著不讓媽媽走的視頻,看哭了多少人,孩子撕心裂肺地哭喊,死死揪著媽媽頭發不撒手,,在孩子心裏,媽媽走了,就帶走了孩子的全世界。會拼盡全力抓住,不松手。
兩個視頻,都讓人淚目,父母離不開孩子,孩子更離不開父母。
人在壹生中,最依戀父母的時期,就是童年時期。
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自立,對父母的依戀也越來越少。
由此可見,童年時期父母對孩子的陪伴有多重要。
壹、最好的依戀關系—安全依戀
心理學家Ainsworth,研究跟蹤考察了二十六個家庭裏的嬰兒在出生壹年內的情況。
她派出觀察人員四次登門拜訪嬰兒的家庭,每次觀察幾個小時,並有大量的會談。
在孩子壹周歲生日後的第壹個星期內進行了陌生情境測試。
Ainsworth觀察到,母子間的依戀關系有三種:
1、安全依戀
2、不安全-回避型依戀
3、不安全-矛盾型依戀
這三種依戀關系對應的是母親的三種陪伴方式。
1、安全依戀,母親的陪伴方式:
母親清晰地針對孩子的需要信號,提供身體照料、 情感 交流、以及關愛。
在孩子 遊戲 、爬行、或從事自己的其它事情時,這類母親也能給予孩子 “自主空間”。
母親能覺知到孩子的需要和要求,並對相應信息做出反應。
2、不安全-回避型依戀,母親的陪伴方式:
母親會從事許多護理、抱持、或 遊戲 ,但這只是針對自己的需要,而不是針對孩子的需要。
3、不安全-矛盾型依戀,母親的陪伴方式:
母親對孩子的陪伴是漫不經心,母親在陪伴孩子時的心思根本沒在孩子身上,或者母親很少陪伴孩子。
二、兒童安全依戀的作用
在孩子生命最初三年中,安全依戀於至少壹位雙親為人性發展提供了巨大好處。
可以這樣說:這種早年的依戀關系驅動著個人成長。
1、提供充滿愛心的、敏感的細心照顧
父母要善於識別嬰兒發出的各種需求信號,及時滿足他們的身心需要。
擁抱寶寶,與寶寶談話,逗寶寶笑,讓寶寶有真實的被愛的感受和愉快的生活經驗。
這種互動能使寶寶順利有效地與外界溝通互動,產生對母親角色的信任與依賴感,並將這種信任感推及到其他人。
2、固定的依戀對象和充滿愛的家。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有固定的依戀對象,最好是母親,或者能充當母親角色的人。
溫馨充滿愛的家庭也是孩子建立安全依戀的重要條件。
二者兼顧才能讓孩子內心產生不為人知的安全感,這種安全感可以陪伴孩子壹生。
3、父愛如山,讓爸爸更多的參與到孩子的成長過程中。
父愛對兒童建立起安全的依戀感也尤為重要。
父親作為男人,在家庭中角色就是就支柱靠山,能頂門立戶,撐起壹片天。
父親更多的參與到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讓孩子感受到如山般的父愛,孩子的內心是踏實的、陽光的,孩子的表現是自信的。
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是母親給不了孩子的。
在父愛缺失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性格是不完整的。
由此可見,送女兒去幼兒園自己哭成淚人的爸爸,是個好爸爸,沒有缺失在女兒的童年裏。
相反,因為融入得太深,自己反倒離不開女兒了。這壹切都源於父愛如山。
我們在含著淚微笑時,請思考自己在孩子的童年裏,做得怎麽樣?
是否給了孩子最堅實的安全依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