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企業服務 - 如何評價 Lana Del Rey 的新專輯 Ultraviolence

如何評價 Lana Del Rey 的新專輯 Ultraviolence

這是今年非常出色的壹張另類流行專輯。

今年Lykke Li推出三專I Never Learn後,蝦米便有用戶高呼:誰也不能奪走打雷姐在我心目中殯儀館天後的地位!隨著新專輯Ultraviolence的推出,我想說:這位大哥妳是對的。如果音樂風格也存在某種“市場細分”,那麽Lana Del Rey已經在其專精領域達到壹定高度(我不想用詞匯形容其風格),甚至地位不可動搖——這就像安利,即使妳不喜歡其銷售方式,也要承認它是“”領域的壹面旗幟。

說回新專輯。這張專輯有Dan Auerbach參與制作——Dan Auerbach何許人也?The Black Keys主唱兼創作核心。說到這,妳的腦海中可能回想起Lonely Boy的旋律:“(唱)I'm a lonely boy, I'm a lonely boy,Oh Oh Oh Oh, I got a love that keeps me waiting~~~”同時伴以搖頭抖腿不停歇——等壹下!兩者風格相差得太遠了吧?同步率能協調嗎?——剛聽到這個消息我疑惑道。不過話也不能說死,大家熟悉的El Camino是壹張很搖滾的專輯,而在國內度知名度並不算高的專輯比如Magic Potion和Brothers(時代周刊評選的年度最佳專輯)則更根源、速度更慢。聽完Ultraviolence後我大致明白Dan帶來的改變:首專中的Hip-Hop要素消失了,比如那些節奏強烈帶有hip-hop特點的“咚咚咚”節拍;相應的,新專輯overproduced痕跡減少;保留弦樂的同時突出吉他的作用,甚至還有大段大段的電吉他solo,這壹定是Dan的手筆。在Dan的幫助下,專輯帶有“慢搖”的特點。

專輯的另壹個變化是加大回音混響由此帶來空間的空曠感和隔離感效果。這種效果又有兩個作用:氣勢恢宏的大氣感(壹些樂隊在開闊空間錄制專輯,即為追求該效果,比如WU LYF的Go Tell Fire to the Mountain和PJ Harvey大媽的Let England Shake在教堂錄制,惘聞的《八匹馬》則在圖書館錄制);隔離感帶來的高冷氣質,即所謂“仙氣”(去年Haim在專輯中做的)。

綜合上述變化,Ultraviolence更加復古、華麗、優雅,女神範兒十足。Lana Del Rey和Dan將新專輯的音樂風格稱為“real narco swing”——“迷幻搖擺”,這個詞挺貼切,因為專輯中的很多歌曲既有仙氣又能讓妳的身體跟著微微搖動。

雖然很多人吐槽Born to Die,不過這張專輯的旋律創作頗有亮點,很符合主流的“流行旋律”要求,流暢、上口、“螺旋狀上升”,每首歌都能貢獻有記憶點的旋律段。相對而言,它的編曲雖有新意,制作卻很模式化,弦樂、Hip-Hop節拍酌情勾兌,每首歌風格差別不大,因此也擔上“矯揉造作惡意復古”的批評。而在EP Paradise中已可窺見Lana Del Rey的改變,hip-hop節拍消失,旋律抓耳度有所下降。比如歌曲Yayo中,初聽壹遍旋律讓我抓不住走向,印象深刻的卻是銷魂轉音“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Ultraviolence則在EP的基礎上繼續邁進。它的旋律較之Born to Die有所下降(尤其是專輯後面的幾首非主打歌),但編曲制作上的亮點頗多,比如Shades of Cool橋段的吉他solo,聽得我精神壹振。而幾首歌曲中的節奏運用令我聯想到The Black Keys前期的專輯。

說到整張專輯的立意,那真是“滿滿負能量”。請註意壹點,Lana Del Rey的歌詞中,主語皆為“我”,即以第壹人稱代入,敘述的是自己的“故事”(真實性不論),而非旁觀者,因此有很強的情境感。以第壹人稱的角度講述那些畸形的故事,比起中立的旁觀者效果更直接。歌曲中充斥著物、、自殘、自我厭惡.Lana Del Rey以多變的、極富戲劇性的聲線唱出自己對愛的渴求和為愛所受的痛苦:I'm bad、I'm sad、I'm crazy、He hit me and it felt like a kiss、I'm in love.很明顯,這樣的歌詞必然不招女權主義者待見,因為這是壹種明顯的對男性“示弱”或“討好”行為。但我並不覺得Lana Del Rey歌曲中帶有“祈求”意味,她更象塞壬(Siren),遠遠的用歌聲誘惑聽眾:“來吧,來欣賞我的傷痕,來傾聽我的痛苦——妳會愛上我。”於是被誘惑的水手/男人壹頭紮進海裏

Lana Del Rey從壹出道便受到不少爭議,圍繞著她有不少傳聞乃至誹謗。Lana Del Rey在采訪中否認了傳聞,但她在采訪中說的話也是真假參半。我很佩服其壹點的是,她——也許還有幕後團隊,雖然Lana Del Rey否認自己是幕後團隊的傀儡——從音樂作品到造型到氣質到聲線嚴絲合縫的打造了“Lana Del Rey”這個形象。Lana Del Rey現實中的音色“甜美如小女孩”,並非歌曲中的低沈聲線。所以我認為當年SNL的車禍現場並非“沒唱好現場”那麽簡單。想象壹下,妳很喜歡壹個平面模特,但是見到真人後發現她“動”起來都是毛病:雙眼失焦!聲音粗啞!笑容露牙齦!走路同手同腳!於是飽受現實打擊的妳捧著模特照片蹲在墻角默默流淚同樣Lana Del Rey在現場僵硬的表情和舉止對於“氣質”的破壞,已經危及其形象了。好在團隊意識到問題,這幾年她的現場進步不少,並在Billboard評選的十佳現場中榜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