饸饹面有哪些做法
高粱饸饹面做法:
食材:馬鈴薯丁(脫水)100g、酸菜100g
調料:食鹽適量、醬油適量、花椒適量、調和油適量。
具體步驟:
1.將酸菜切碎,放到碗中,放入香油、鹽、醬油、蔥。
2.將酸菜與高粱面饸饹放到蒸鍋中蒸二十分鐘。
3.土豆切條。
4.鍋上火,油熱放入花椒、蔥爆香,倒入土豆條翻炒,加入水沒過土豆條。放入鹽。土豆條熟後,將蒸好的酸菜倒入鍋中,混和。
5.高粱面饸饹蒸好後,再放到開水中煮幾分鐘,直到煮軟。
6.饸饹煮好後,挑到碗中,澆上做好的酸菜土豆條鹵就可以開吃啦。
擴展資料:
饸饹面是壹種傳統的壹種面食,制作者用饸饹床子(做饸饹面的工具,有漏底)把和好的蕎麥面團、高粱面團(現多用小麥面團)放在饸饹床子裏,並坐在杠桿上直接把面擠軋成長條在鍋裏煮著吃。
這種面,吃著筋滑利口,操作簡便,速度快,非常適宜於大壹點場面的集體就餐。同時,饸饹的臊子加入用純羊油熬制的辣椒和百年老鍋湯及新鮮味美的羊肉,輔以八角、茴香、辣椒、胡椒、肉桂、蔥花、枸杞等十余種佐料,吃起來不僅味道鮮美,香而不膩。
而且有暖胃去寒,滋陰壯陽,保健防病的功能。內蒙古中部也用蓧面來做饸饹吃,蒸熟後熱的蓧面饸饹可蘸肉鹵或燉菜食用。如此傳統而又獨特的飲食制作方式早在1400多年前就已經有了雛形。先祖們起初是用牛角鉆6-7個小孔,孔如粗麻線大小,面糊放入牛角內,落入沸水鍋中煮成面條。
據說,清朝康熙年間,康熙皇帝指派專人對全國風味小吃進行摸底統計,而"河漏"也被作為其中壹種上報朝延.壹天,康熙按圖索驥尋找名吃時,看到“河漏”,因其名字古怪而引起註意,隨命人依法炮制。
吃後對其獨特的風味贊不絕口。但因名字“河漏”之諧間與治理河道不協調,心中不快,揮筆把“河漏”改為“饸饹”。這樣壹來做工講究,味美價廉,備受民眾喜愛的饸饹面,就成了我國北方地區獨特的風味名吃。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饸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