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企業服務 - 誰知道傑出青年吳希明的事跡?

誰知道傑出青年吳希明的事跡?

初中時的吳希明向往天空、渴望飛翔,立誌要成為“中國的李林達爾”!吳希明上大學期間,正值世界各國軍備競賽,高、精、尖武器飛速發展的時期,而我們中國,航空技術遠遠落後於歐美發達國家。吳希明通過深入學習,看到了我國航空技術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巨大差距,更加堅定了獻身航空、振興祖國直升機事業的堅定信念。1984年,吳希明以優異的成績從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畢業,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位於三線地區的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當時所裏的科研、生活條件極為簡陋,既沒有繁華的街道,也沒有閃爍的霓虹燈,但他卻毅然留下來。從普通設計員到研究室主任、副總設計師直至總設計師,壹步壹個腳印,壹幹就是25年。 如果說創新是成功的靈魂,那麽嚴謹則是成功的基石。“零缺陷、零故障、零疑點”是吳希明二十多年來壹直堅守的工作準則。 有壹次,重點型號進行科研試飛,飛行員對飛機評價很高,只是說偶爾有點小噪音,吳希明沒有放過這個征兆。“海恩法則告訴我們:壹起重大的飛行事故背後有29個事故征兆,每個征兆背後有300個事故苗頭,每個苗頭後面有1000個事故隱患。” 30多天,30多個日日夜夜,他和同事們壹起查閱了幾千份技術圖紙,幾百份計算報告,做了幾十次地面試驗,終於排除了這個隱患。 “壹個小小的噪音=30天沒日沒夜的工作”,這是吳希明敬業精神最好的註解。 從1998年開始,吳希明先後擔任國家重點工程第壹副總師、總設計師,負責重點工程研制的技術協調、組織和管理。他帶領全體參研人員以臨戰的姿態、百折不撓的決心和鋼鐵般的意誌刻苦攻關,長期堅持“6+11”工作制,在重點工程研制任務最艱巨的兩年中,吳希明只在國慶和春節各休息了兩天。家裏的事全都交給妻子照料,很少過問。他不是無情,而是太專情,專情於祖國的神聖事業,專情於科學的無限空間,專情於肩頭國防建設的沈重使命。 2001年,37歲的吳希明挑起了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總設計師的重任。以他為首的總師系統與所行政指揮系統密切配合,統籌規劃,科學管理,靠前指揮,極大地提升了科研工作效率;在帶領科技人員爭分奪秒拼命幹的同時,吳希明十分註重遵循科學規律,不斷推進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充分發揮從事多個型號研制積累的人才和技術優勢,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攻克了壹個個技術難題,化解了壹個個技術風險。由於采用當代最先進的設計手段和設計軟件,直升機所實現了無紙設計和設計數據電子化,史無前例地在壹年時間內完成工程設計發圖,為工程制造鋪平了道路。 壹份耕耘,壹份收獲。在全體參研人員的背水壹戰中,直升機所只用兩年的時間完成了歐美等國家費時多年完成的工作,重點工程按期成功實現了重大節點,創造了多項航空史上的奇跡!通過該型號的研制,將我國直升機研制水平向前推進了20年! 1995~1996年,吳希明在英國出任訪問學者,學期結束時,吳希明沒有在國外多滯留壹天,毅然回到了自己奮鬥的崗位,並於回所的當天鄭重地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所裏的領導和同事都知道Ganfield大學向他發出了進壹步深造的邀請,他在英國有親戚,妻子也到英國陪讀,他有很多理由留下,但是他回來了,回到了條件並不優越的研究所,繼續開始了直升機科研道路上更加艱辛的跋涉。 青春無悔,事業人生。吳希明現任國家高新技術863計劃飛機基礎技術主題專家、國防科工委有突出貢獻專家;他曾4次在型號研制中立功,其中兩次榮立壹等功,4次獲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先後榮獲江西省首屆“十佳百優科技創新標兵”、“江西省突出貢獻人才”、 “中國十大傑出青年”、”、“中國十大科技新聞人物”、首屆“航空航天月桂獎”等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