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企業服務 - 師生戀:楊振寧的第壹段婚姻娶的依然是自己的學生

師生戀:楊振寧的第壹段婚姻娶的依然是自己的學生

1922年10月1日,楊振寧出生於安徽合肥三河鎮(今屬肥西縣),誰也不知道,這個小男孩的往後余生會成為著名的物理學家。

清華大學前校長顧秉林對楊振寧作出了高度評價,“楊先生是我國科學工作者的壹面旗幟。”

楊振寧在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等領域作出了裏程碑性貢獻,有人說楊振寧是20世紀中繼愛因斯坦和費米之後,第三位具有全面的知識和才能的“物理學全才。”

總之,楊振寧在科學界是受到了大家的壹致認同,可是楊振寧卻因為壹段師生戀被大家所詬病,也有人質疑他回國報效的過程,可是無論怎樣評價,他曾經做過的貢獻還是無法抹殺的。

楊振寧的第二段婚姻,是他的學生,其實第壹段婚姻,他依然是娶的是自己的學生,這壹段感情被人們稱贊為“珠聯璧合”。

楊振寧少而聰慧,父親是著名的數學家、數學教育家楊武之。

母親羅孟華雖然文化不高,卻壹直秉承勤儉持家的訓誡,把壹家人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可見壹個女人的魅力不僅僅是妖嬈的外表,還在於理家處事的才能。

在父親楊武之忙於事業之時,母親就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在楊振寧尚在四歲稚齡之期,母親就親自教育他念書識字,在壹年多的時間裏,楊振寧竟然學了3千個字。

家庭氛圍和諧,母親教導有方,父親嚴格要求,楊振寧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培養出來的“天才”。

1928年,楊振寧父親自美國歸來。同年他隨父赴廈門大學,進入小學二年級,1929年,其父親應聘了清華教授,楊振寧的幼年時期就是在學術氛圍非常濃郁的清華園長大的。

環境也是能影響壹個人成長的,楊振寧如壹顆小樹苗,在春風化雨中逐漸長成參天大樹。

1942年,楊振寧畢業於昆明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後考入該校研究院理科研究所物理學部(清華大學物理研究所)讀研究生,師從王竹溪教授。

1945年,得到庚子賠款獎學金赴美,就讀於芝加哥大學,這之後他虔心為學術做出自己的貢獻。

在1956年時,和李政道***同發表論文,推翻了物理學的中心信息之壹——宇宙守恒基本粒子和它們的鏡像的表現是完全相同的。

1958年,當選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後來楊振寧加入了美國國籍,父親楊武之在1973年故去,他壹直勸兒子不要脫離中國國籍,但是楊振寧因為壹個原因違背了父親的心願,父親在去世之前仍然對此事耿耿於懷。

2017年8月26日,95歲的楊振寧再壹次恢復中國國籍,成為中國公民。

杜致禮系名門之後,她活潑開朗,美麗大方,父親杜聿明時任陸軍中將。她從小就接受嚴格的教育,並且酷愛文學和音樂,深得蔣介石夫人宋美齡的喜愛。

1944年,楊振寧在西南聯大念完六年書後,教了壹年中學數學,而此時的杜致禮也正就讀於西南聯合大學附中,在這裏他們相識了,不過匆匆壹年,並未留下太深的印象。

杜致禮與楊振寧的再壹次相遇是在異國他鄉。1950年聖誕節的濃烈氣息,籠罩著普林斯頓,楊振寧與同事去壹家中國餐館就餐,突然看到鄰座有壹個女孩似曾相識。

於是楊振寧就主動打了招呼,女孩似乎也認出了楊振寧,但是有些不好意思主動打招呼,楊振寧便說起在昆明西南聯大附中執教的經歷,在互相寒暄之中,他們認出了彼此,這個女孩就是杜致禮。

他們已經有五年時間再未見過,這五年時間足以改變壹切,當然也包括人,杜致禮也從青蔥少女長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眼前的驚鴻壹瞥,讓楊振寧立刻產生了化學反應,多巴胺的分泌也讓兩位年輕人,慢慢沈浸於愛情的甜蜜之中。

壹見鐘情之後,就是熱烈的回應,楊振寧本來只打算在普林斯頓呆上壹年之後就離開,然後再到芝加哥大學,可是見到杜致禮後,壹切都改變了,他決定留在普林斯頓。

夫妻之間最好的相處之道在於互相成就,互相包容,1950年8月26日,他們在普林斯頓的小鎮上,結為秦晉之好。

假如不是杜致禮的家庭遭遇變故,她不會去往普林斯頓,也早就名花有主,可正是因為壹些陰差陽錯,成就了他們的姻緣。

緣分這個東西有時候很難講清楚,杜致禮與楊振寧的緣分也許早就註定了吧,從壹開始的師生情誼,再到之後的夫妻情緣,每壹步仿佛都是壹場命中註定的緣分。

婚姻就是壹場修行,當然也要勢均力敵的籌碼,杜致禮與楊振寧都出身名門,接受過良好的教育,自然也有***同的話題與語言。

楊振寧勤學上進,在22歲時就考取了留美公費生資格,在芝加哥大學師從費米教授,之後在普林斯頓大學做研究。

婚後的杜致禮秉承著壹個妻子的本分,打理好家中的壹切事物,包括接送孩子,教育孩子,人際交往,以及各種生活瑣事,楊振寧只需要虔心做科學研究就好了。

都說妻子是壹個家庭中最好的風水,杜致禮就是把這種好風水帶給楊振寧的不二人選,她曾經這樣說過:“(楊)到底是個科學家,忙碌起來沒日沒夜,生活自理能力差,日常事務不能說是通達的,交友之類的人際往來更是疲於應付。”

可見,楊振寧雖然在學術上精通,於生活、日常事務還有交際方面都是欠缺的,而這些他欠缺的東西,都是杜致禮補上的。

用壹句通俗的歌曲來形容杜致禮的貢獻,“軍功章有妳的壹半,也有我的壹半”。

杜致禮自己也是壹個聰明上進的人,她理解丈夫工作的艱辛,也懂得去平衡家庭的關系,她在沒有丈夫陪伴的日子中,把幼時的愛好統統撿識起來,把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楊振寧之所以被詬病,其實就是在杜致禮去世僅壹年之後,他再次娶妻,這壹次不壹樣了,他不但娶了壹個小自己54歲的女人,這個女人還是自己的學生。

杜致禮陪伴楊振寧多年,默默付出的她,終於等到丈夫功成名就了,在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時候,杜致禮剛剛30歲。

那壹年,她風華正茂,她陪同楊振寧去斯德哥爾摩參加了諾貝爾獎頒獎儀式。

這位來自東方的淑女,手挽瑞典國王,步入頒獎禮的晚宴,身穿無袖旗袍,身姿綽約,盡顯壹位大國名媛的氣度。

在晚宴上,杜致禮大放光彩,翩翩起舞,以至於多年之後,楊振寧在回憶起這段往事中,依然滿眼驕傲。

男人最好的炫耀,不是來自筆挺的西裝,以及口袋的錢財,他最榮耀的事情,應該來自妻子的笑容,以及家庭的和諧與美滿。

婚後的杜致禮與楊振寧相濡以沫,育有三個孩子,婚後的生活依然多姿多彩,夫妻倆人經常參加派對、物理學探討、以及周遊世界等等活動。

這樣的生活,杜致禮與楊振寧壹過就是幾十年,直到2003年,杜致禮才走完了幸福而甜蜜的壹生。

雖然楊振寧在杜致禮去世後娶了28歲的翁帆,可是大家發現翁帆的氣質與杜致禮非常接近,也許這就是楊振寧心中的執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