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企業服務 - 衫國演義的發展經歷

衫國演義的發展經歷

個性化定制造就了差異化生存的核心競爭力,然而規模與盈利能力卻是繞不開的現實問題 。

在上海的年輕人中間,衫國演義是壹個頗有人氣的T恤品牌。“個性化制作、價格不高,衣服質量很好”,這是衫國演義品牌的慣有形象。曾經有人在辦公室做過這樣的調查,10個人中間,至少就有3個人知道衫國演義。不依靠廣告,完全仰仗口碑式營銷,對於衫國演義的銷售業績和品牌形象,創始人任柳非常知足。

作為國內第壹批經營個性化T恤的創業者,2001年任柳在上海開了衫國演義的第壹家門店。9年過去了,衫國演義早已鋪向全國,加盟店近200家。但是任柳說,現在要做的是放慢腳步,做新的調整,成長中亦有想不到的困惑。 創業初期,任柳的想法很簡單:“以個性化謀生存,為追逐潮流和時尚的人提供物美價廉的T恤”。為了這個近乎理想式的創業動機,任柳做了很多的嘗試。學設計出身的他堅持擁有自己的設計團隊,自己的加工工廠,產品直接進入自己的專營店進行銷售,“這樣在每個環節上,盡量做到最大的自主權”,因此任柳敢保證,創業8年來,他始終保持了個性化且價廉物美的特點。起初創業時,普通T恤是68元的價格,如今他仍然維持著基本款68元的價格。創業9年之後,大部分的產品價格水準維持在100元左右。

另外壹方面,任柳壹直想努力保持的是較低的“撞衫率”,曾經有過壹個圖案賣20多件就銷版的紀錄。壹度還將壹個圖案的銷售量控制賣出400件左右,除了經典圖案,其余的只要賣出壹定數量就會銷版。

因為價格、質量以及稀缺性的堅持,衫國演義的名聲通過年輕潮人迅速傳播,很多明星也成為衫國演藝的“粉絲”。徐靜蕾曾經跑到衫國演義,壹口氣買下20多件T恤。但任柳發現明星們漸漸來得少了,“有的版實在太好賣,銷售量上去了,撞衫率大大提高,講個性的人就不是那麽喜歡了。”任柳發現了自己經營模式中的悖論,“要價低還要質好,產品成本高,再控制銷售規模就很難保證合理的盈利。”擺在他面前的有兩條路:要麽像江南布衣那樣堅持個性化,繼續鎖定小眾市場,靠提高產品價格,保證較高的利潤;要麽繼續把量做上去,依靠規模取勝。

不願意違背品牌創始的初衷,任柳選擇在現有的基礎上精耕細作。在質量上,衫國演義繼續作加法,引進新的面料、新的技術,把衣服做得更好。但是在價格方面,仍然維持壹貫的水準。衫國演義當初定義的目標消費者是25歲到35歲的年輕人,喜歡時尚,追求個性。任柳說,為了滿足這部分消費者的需求,就必須在款式上、圖案風格上繼續吸引他們。在原有的基本款式上,衫國演義開始拓展T恤的品類,從最基本的圓領短袖到長袖,潮流衛衣,也推出了自己的POLO衫。他也註意到年輕消費者在審美上的變化:三四年前他們用到的民族圖案比較多,那時候20歲左右的年輕人有懷舊的情緒。但是這壹套卻對90後並不奏效,衫國演義於是就與時俱進,推出了“囧”圖案等潮流之作。

任柳還通過觀察發現,壹些年紀大、看重質量的老年消費者也在買衫國演義,這是件讓他哭笑不得的事情。為了保證品牌的個性化,他也不得不在顏色、尺碼、衣服板型上做壹些控制,“譬如有的圖案就只做修身版,最大尺碼只是L號”。

因為對生產環節的控制力強,穩定的設計水準與即時的應變速度也是其維持個性化的秘密武器。在2008年奧運會期間,衫國演義針對奧運會設計了壹系列的T恤,形成持續熱銷。2009年開發的老虎生肖T恤,已經走量5萬件。壹些突發性事件也給他們帶來機遇,“譬如傑克遜突然辭世,事發次日晚上,我們專門設計的紀念版T恤就上市了”。任柳分析,在行業內“時尚都是被提前制造出來的”,“往往是春天就已經訂了秋天的貨品,能像他們這樣及時應變,即時捕捉潮流的並不多”。針對產品鏈的持續調整保證了衫國演義的持續增長。創業頭幾年,增長速度維持在50%左右,2009年的經濟危機中,衫國演義也仍然把持了33%的業績增長。盡管如此,調整依然是未來的主題。據任柳透露,衫國演義有可能開發旗下的附屬品牌,堅持走小眾化個性化的路線,附屬品牌的價格會向上調整。

任柳說,每年他都會到世界各地去搜羅靈感,最近又去日本買了大堆的T恤回來研究。“日本有很多經營得很好的設計品牌,店面規模也並不大,或許就是衫國演義未來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