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巧板畫
根據圖片可知七巧板1、2、4、6位置沒有發生變化,移動的七巧板有3、5、7,具體移動步驟如下:
1、七巧板3向上移動6格,然後向右移動2格。
2、七巧板5向上移動8格,然後向左移動2格,最後順時鐘旋轉180度。
3、七巧板7向上移動9格,然後向右移動1格,最後順時鐘旋轉45度。
即可由左邊的圖形得到右邊的圖形。
擴展資料:
七巧板是壹種古老的中國傳統智力玩具,顧名思義,是由七塊板組成的。而這七塊板可拼成許多圖形(1600種以上),例如:三角形、平行四邊形、不規則多邊形,玩家也可以把它拼成各種人物、形象、動物、橋、房、塔等等,也可以是壹些中、英文字母。
七巧板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的發明,其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壹世紀,到了明代基本定型。明、清兩代在中國民間廣泛流傳,清陸以_《冷廬雜識》卷壹中寫道:近又有七巧圖,其式五,其數七,其變化之式多至千余。
體物肖形,隨手變幻,蓋遊戲之具,足以排悶破寂,故世俗皆喜為之。在18世紀,七巧板流傳到了國外。李約瑟說它是東方最古老的消遣品之壹,至今英國劍橋大學的圖書館裏還珍藏著壹部《七巧新譜》。
七巧板又稱七巧圖、智慧板,是中國民間流傳的智力玩具。它是由宋代的宴幾演變而來的,原為文人的壹種室內遊戲,後在民間演變為拼圖板玩具。據清代陸以_《冷廬雜識》說::宋黃伯思宴幾圖,以方幾七,長段相參,衍為二十五體,變為六十八名。
明嚴_蝶幾圖,則又變通其制,以勾股之形,作三角相錯形,如蝶翅。其式三,其制六,其數十有三,其變化之式,凡壹百有余。近又有七巧圖,其式五,其數七,其變化之式多至千余。體物肖 形,隨手變幻,蓋遊戲之具,足以排悶破寂,故世俗皆喜為之。”
現七巧板系由壹塊正方形切割為五個小勾股形,將其拼湊成各種事物圖形,如人物、動植物、房亭樓閣、車轎船橋等,可壹人玩,也可多人進行比賽。利用七巧板可以闡明若幹重要幾何關系,其原理便是古算術中的“出入相補原理”。
好處與用處:七巧板的好處與用處簡直是多不勝數,以下是七巧板部分的好處與用處:形狀概念、視覺分辨、認智技巧、視覺記憶、手眼協調、鼓勵開放、擴散思考、創作機會。
無論在現代或古代,七巧板都是用以啟發幼兒智力的良好夥伴。能夠把幼兒對實物與形態之間的橋梁連接起來,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想像力、形狀分析及創意邏輯上都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家長們廣泛采用來幫助小孩學習基本邏輯關系和數學概念。可以幫助孩子認識各種幾何圖形、數字、認識周長和面積的意義,了解畢氏定理。
七巧板還可以教導小朋友辨認顏色,引導小朋友領悟圖形的分割與合成,進而增強小朋友的手部智能、耐性和觀察力。亦可用以說故事,將數十幅七巧板圖片連成壹幅幅的連貫圖畫,即可當漫畫般說故事給小朋友聽。先拼出數款貓、幾款狗、壹間屋,即可說出壹美妙動人的故事。
百度百科 七巧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