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企業服務 - 河南省駐馬店上蔡楊集鎮有壹個安村嗎?

河南省駐馬店上蔡楊集鎮有壹個安村嗎?

曾被河南省譽為“中州名鎮”的上蔡縣楊集鎮是大江南北久負盛名的“毛筆之鄉”“鐵鍋之鄉”“禮品之鄉”。楊集毛筆和上蔡鐵鍋飲譽全國,走向海外。楊集鎮位於 上蔡縣東部,地處兩市(駐馬店、周口)三縣(上蔡、商水、項城)交界處,總面積78平方公裏,耕地面積59400畝,轄21個行政村,近6萬人。該鎮是河南省30家改革發展建設試點鎮之壹,是省首批命名的“中州名鎮、鄉鎮之星、百強鄉鎮”。楊集毛筆 種類繁多,用料考究,質地精良。筆分大楷、中楷、小楷、寸楷四大類,80多個系列。筆鋒用料分羊毫、狼毫、鼠須、貂毛、香貍毛、細光風羊、白尖羊毛、馬毛等。以羊毫和黃鼠狼尾毫混合為上乘佳品,制出的筆圓潤、飽滿,堅挺且有彈力,鋒尖而又柔穎,修削整齊,書寫流暢等特點。具有不掉頭,不脫毛,不發叉,楷、行、草、隸書寫,繪畫之功能。在制作過程中,楊集人采用傳統的制作工藝,從整理原材料到完成制作,要經過浸、落、梳、拔、拌、連、索毫、配鋒等近百道工序,僅選料就需20余道。 為了提高毛筆制品的新檔次,楊集人運用現代化的操作工具,采取傳統工藝與同現代化技術相結合的方法,對筆桿的牛角、玉米采用機床車磨等工藝,並將竹桿、塑料、牛角和有機透明琉璃進行了新的組合。使其更具有實用性和觀賞性。楊集毛筆歷史 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相傳,春秋戰國時期,楚國人用麻皮操作細絲,捆綁壹起,據說,這就是我們最原始的“筆”的雛形。後來,老樵夫的子子孫孫都做起了制筆的生意,並逐漸改麻為羊、馬、鹿、黃鼠等畜、獸毛,改木棍為竹子,於是就有了毛與竹的“筆”;改蘸有色植物的漿汁以研磨黑蘸色的土或石,於是就有了黑與土的“墨”;有了筆蘸墨的筆,就不必再用刀鋒與錐尖在石頭、甲骨、竹片、木片上刻刻畫畫。在絹帛上書字及其後代紙的發明,用毛筆書寫和繪畫,是中華民族文化史上的壹大飛躍。 聞名海內的上蔡鐵鍋和楊集鬃刷均出產自楊集鎮, 上蔡鐵鍋、楊集鬃刷和楊集毛筆壹起,成為河南省出口創匯名牌產品,其中國家二級企業上蔡縣楊集鎮鍋廠生產的“豫上牌”鐵鍋、噴塗防銹保健鍋、不銹營養鍋、稀土合金鍋分別被評為國優部優產品。 現在的上蔡縣楊集鎮,已經成為壹個飛速發展中的商貿小鎮,全鎮有50%的勞動人口在從事禮品文具的加工和貿易。在全國的每個省會城市和大中型城市,都有楊集人忙碌的身影,楊集人民用自己得天獨厚的文化產業優勢和敏銳的商業頭腦,使自己成為了先富起來的那部分人。村村通公路,家家有樓房,全鎮平均每20戶人家就有壹部私家車。 2006年2月5日,《中國青年報》以“駐馬店壹鄉鎮兩百多農民開豪華轎車回家過年 四大勞務輸出品牌讓農民挺起胸脯”為題,在頭版頭題位置刊發了反映駐馬店市上蔡縣楊集鎮人民,勞務輸出外出經商情況的消息。就是楊集鎮人民發家致富的真實寫照!行政區劃 楊集鎮位於上蔡縣東部。距縣城42千米。轄楊集、前橋、高嶽、前李、中街、東北莊、戚老、小戚、中呂、前常營、後常營、鄧魏、趙寨、板張、謝莊、馬喬、大鄭營、大付營、相灣、裏灣20個行政村。上(蔡)項(城)公路過境。楊河流經西南部。 [代碼]411722102:~200楊集村 ~201前橋村 ~202高嶽村 ~203前李村 ~205中街村 ~206東北莊村 ~207戚老村 ~208小戚村 ~209中呂村 ~210前常營村 ~211後常營村 ~212鄧魏村 ~214趙寨村 ~215板張村 ~216謝莊村 ~217馬喬村 ~220大鄭營村 ~221大付營村 ~223相灣村 ~228裏灣村 [沿革]1959年建高嶽公社,1961年更名楊集公社,1983年改鄉,1988年設鎮。1997年,面積50平方千米,人口5.6萬,轄楊集、高嶽、東北莊、中街、戚老、中呂、謝莊、扳張、鄺馬、鄧魏、趙寨、裏灣、狼坡莊、小戚、前常營、後常營、大鄭營、大傅營、小傅營、馬橋、傅劉、寨外、相灣、前李、前橋、仨莊、代莊、西張28個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