酈食其是劉邦最為優秀的外交家,他最後結局如何?
酈食其是楚漢爭霸期間最出色的縱橫家之壹,他在六旬之時才投靠劉邦,卻給劉邦提出了極具指導意義的統壹全國的策略,並且憑借出色的外交才能只身勸降了擁兵數十萬的齊國。而酈食其的人生結局卻是十分的悲慘——在勸降齊國之後又被齊王田廣烹殺,這到底是怎麽回事呢?
酈生瞋目案劍叱使者曰:“走!復入言沛公,吾高陽酒徒也,非儒人也。”
公元前205年,劉邦乘著項羽北伐齊國的間隙聯絡各路諸侯,率領五十六萬大軍壹舉攻占了西楚的都城彭城。但是沒想到在剛剛取得勝利之後,卻被項羽的三萬精兵擊潰,反楚聯盟瞬間瓦解。次月,劉邦守正殘兵退守滎陽,並派韓信出兵重新征服了魏王豹。此時韓信建議:“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之糧道,西與大王會於滎陽”,即韓信認為當務之急乃是平定北伐,增強實力以與項羽對峙。但是韓信剛走,劉邦再次被項羽圍困,被逼無奈之際,劉邦打算放棄成臯以東的領地,重新退守關中。
此時酈食其提出——漢軍不但不能西退,反而應該逆流而上,繼續東征。因為“王者以民人為天,而民人以食為天”,只有占領了敖倉,掌握了天下糧草之所在,才能穩準陣腳,才能形成“據敖倉之粟,塞成臯之險,杜大行之道,距蜚狐之口,守白馬之津”的形勢。所以,“原(願)足下急復進兵”。劉邦“乃從其畫,復守敖倉”。
此時的北路軍韓信已經取得了空前的勝利——他在井陘之戰中取勝,俘虜趙王歇,隨後迫使燕國投降,現在北方只剩下了最難啃的骨頭——齊國。從整個策略上來看,酈食其與韓信是不謀而合的,他也認為劉邦若想奪取天下,此時的當務之急就是拿下齊國。但是“田廣據千裏之齊,田間將二十萬之眾,軍於歷城,諸田宗彊,負海阻河濟,南近楚,人多變詐,足下雖遣數十萬師,未可以歲月破也”,即,齊國是實力最強的諸侯之壹,如果大漢要強行使用武力來平定齊國,則壹方面浪費時間,壹方面消耗自己的實力。所以,用說客遊說齊國,讓他們主動投降才是上策,而最合適的說客正是酈食其本人。
酈食其奉命前往齊國見到齊王田廣之後,先是分析了劉邦與項羽的優缺點,又分析了當前的國內形勢,最終得出的結論便是——田廣跟著劉邦有肉吃,跟著項羽只能坐以待斃。聽聞之後“田廣以為然,乃聽酈生,罷歷下兵守戰備,與酈生日縱酒”。
但正在酈食其已經勸降齊王田廣之後,北伐途中的韓信卻犯難了——漢王命我率領精兵平定北方,沒想到竟然讓壹個儒生憑三寸不爛之舌搶了功勞,那這個仗我到底是打還是不打啊。韓信的謀士蒯徹說:“打!必須打啊!您是帶兵的將軍,打仗是您的天職,不打仗怎麽在天下人面前證明您的價值呢!再說了,漢王命您東征,卻沒下令讓您停止東征啊(將軍受詔擊齊,而漢獨發間使下齊,寧有詔止將軍乎?何以得毋行也!且酈生壹士,伏軾掉三寸之舌,下齊七十余城,將軍將數萬眾,歲余乃下趙五十余,為將數歲,反不如壹豎儒之功乎?)”,韓信壹聽,蒯徹說得十分有道理啊,於是他便在已經得知齊國投降的消息之後繼續向齊國進軍,早已撤防的齊國當然禁不住軍事天才韓信的強烈攻勢。
此時的田廣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只好再求酈食其想辦法組織韓信的進軍,但“高陽酒徒”酈食其才不給田廣這個面子,也不懼怕田廣的威脅呢,他說:“老子不會替妳求情的(而公不為若更言)”。知道大勢已去的齊王田廣便對酈食其使用了烹刑,隨後引兵向東逃遁。
酈食其在關鍵時刻讓劉邦保住敖倉,占據了天下糧草之所在,又憑借三寸不爛之舌勸降了齊國,可以說是給漢朝建國立下了不世之功。若沒有酈食其的遊說,則田廣必然會屯集重兵防禦韓信,那麽齊國就真的“未可以歲月破”了。而酈食其之死也讓劉邦感到十分的惋惜,漢朝建立之後劉邦破格將酈食其之子酈疥封為高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