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電話亭為背景的電影
壹個男子被壹個變態殺手封閉在壹個電話亭裏不得脫身,只要離開他電話亭就會被打死。全部的情節就在壹個電話亭周圍展開。雖然表現的空間非常狹窄,卻依然高潮叠起,刺激不斷。
如果僅僅從故事題材(變態殺手行兇,主人公最後死裏逃生)和諸種懸念橋段的編造(主人公使出渾身解數,同時外部因素的不斷加入)來看,這部電影倒也沒有太多的新意。最大的創意就在於:如何在壹個電話亭周圍展開跌宕起伏的故事。
電話亭在曼哈頓58號大道上,因為現場被觀眾包圍,只剩下前後不超過150米的街道作為全部的場景。如何不讓觀眾對翻來覆去出現的那點空間生厭,而又不離開故事發生的現場,導演實在是動足了腦筋。他並沒有單純依靠有限的場景,因為無論變化多少機位,總歸還是在那麽點大的地方附近。那麽只有用別的辦法加快故事節奏,吸引觀眾註意力,以及豐富畫面表現的內容。
壹方面當然是依靠劇情。殺手不是單純的行兇,就象《七宗罪》裏的兇手是為了傳道壹樣,這個兇手似乎也有壹些個人的精神追求。而科林·法瑞爾飾演了壹個娛樂圈的騙子,靠東拉西扯的騙人吹牛為生。終於被人用槍堵在了電話亭裏,被逼著懺悔、道歉。我們應該習慣了如今的警/匪類型片,沒有單純的善與惡,沒有純粹的英雄或罪犯,道德的判斷不再被作為情節前進的主要背景。如何制造出壹個問題,然後解決問題,追求過程的豐富和懸念的新穎,並且是此類電影的價值所在。實事求是的說,《電話亭》在這個方面僅僅是差強人意。故事本身沒有太多的嚼頭,也沒有《七宗罪》那樣的峰回路轉,基本上是在情理之中發展下來。
好在科林·法瑞爾的表演沒有讓人失望。全片基本上就靠他壹個人支撐著所有的劇情。無論是氣質、感覺,規定情境中的反應,都很準確而自然。另壹個主角,那個殺手,基本上沒有露面,單純地依靠電話裏的聲音來演出。至於其他的演員,比如警長,也可圈可點。(好萊塢的好演員實在是太多了。建議大家註意壹下本片以及其他美國大片裏的群眾演員,壹般來說都比咱們電視劇裏的配角甚至主角要強壹點。)
剪輯是本片另壹個重要的因素。幾乎沒有長鏡頭,全是快速而細碎的切換。視覺節奏的迅速變化使故事氛圍更加刺激緊張。當然,這樣緊張的故事怎麽少得了音樂的幫助。我懷疑導演以前拍過MTV,快節奏的紐約街頭音樂和剪輯的節奏以及故事的前進非常吻合,看得還是很過癮的。
導演在不少地方用了畫中畫的技術,既從情節上更完整的交代了劇情的進行,也起到了吸引觀眾註意力,豐富畫面表現內容的作用。畢竟,就象我們剛才說的,如此局限的場景不足以維持全部的電影時間,壹定要有些新鮮酷辣的因素。
大家可以註意到壹個細節:片中打了N個電話,所有的通話聲音都是被處理成電話中聲音的效果,惟有殺手的聲音不象是在電話裏,倒象話外音壹樣,在觀眾背後響起。這個效果還是很有意思的,強化了那淳厚而危險的聲音,讓人不寒而栗。
總的來說這是壹部非常酷的電影。它從另壹個角度表明:即使沒有廣闊的空間和多變的視覺元素,電影依然具有足夠的魔力來刺激觀眾的神經。當然這需要制作者們的高超功力。雖然本片從取材到立意都乏善可陳,但畢竟只是在壹個電話亭的方寸之間裏輾轉騰挪,而依然達到了驚險片的娛樂效果,這已經是難能可貴了。
全片始終在高度緊張的節奏下進行,懸念壹直維持到結束和未來。按照它的結尾來看,續集是免不了了。但是全部的創意還是不會離開下面這句話,也是本片作為點睛之筆的最後壹句臺詞:
Isn't it funny? You hear the phone ringing, it could be anybody.
But the ringing phone has to be answered.
Doesn't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