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企業服務 - “關於耐克李寧安踏三大品牌市場競爭環境的調查報道”怎麽寫?

“關於耐克李寧安踏三大品牌市場競爭環境的調查報道”怎麽寫?

耐克、李寧與安踏:貴有貴的道理 俗話說的好,“貴有貴的道理”。

壹雙售價1300元的科比專屬的耐克(NKE,83.76,-0.90%)ZOOM KOBE V X籃球鞋,在產品設計,材質用料及品牌效應各方面,全面超越奧尼爾代言的價格為八百多元的李寧籃球鞋及CBA贊助商安踏生產的價格為四百多元的籃球鞋。

以上觀點,在懂籃球裝備的籃球愛好者心裏應該是***識。

貴有貴的理由,壹分錢壹分貨。

我要說的是,這話絕對不錯。能以壹般的價格買到好的東西,就是壹筆好生意。

所以,鞋子我要耐克,股票我買安踏。

經營模式

耐克是輕資產運營的鼻祖,李寧成功模仿

現代制造業的主流模式是,擁有知名品牌的公司通過將生產外包而集中精力設計產品、運作品牌獲取利潤,而不是用保留各種生產線的方法來達到目的。耐克便是這種典型的“啞鈴式”結構,它專註於設計和開發新產品以及管理與發展銷售體系等附加值較高的企業功能,而將具體生產承包給勞動力成本低廉的國家和地區的廠家。

耐克實質上就是壹個品牌運營商,沒有自己的工廠,但擁有兩個無價的網絡,即前端的開發網絡和後端的營銷網絡。所以我們看到耐克的鞋子上通常印著“Made in China”或“Made in Indonesia”,所以我們看到耐克的新產品層出不窮,所以我們可以輕易的感受到“耐克”品牌的存在。

李寧是輕資產模式在中國的模仿者。它也將生產外包,僅僅在設計與銷售兩方面發力。從近年來的銷售額來看,李寧的輕資產策略模仿的相當成功。

安踏有些另類

在註重產品設計與銷售的同時,並未放棄產品生產。於2009年6月30日,安踏擁有24條鞋類生產線、1家鞋底廠及2個服裝生產基地。產品制造收入占安踏收入的比例約為35%,安踏未來的目標是將其比例下降至30%。這說明安踏也青睞輕資產模式。為什麽不更早更快更徹底的進行生產環節外包呢?安踏總裁丁誌忠給出的原因有三:制造業務仍然在賺錢;自己的生產線“更懂制造”;生產線“直系部隊”更加靈活方便指揮。

我們粗略的分析下。

不賺錢的事沒人願意幹,制造業務當然賺錢,只是毛利率低下。

“更懂制造”的意思有兩點,壹是了解制造成本,在與代工廠談判時掌握主導權;二是“高難度”、“技術含量高”的產品,都是在安踏自己的生產線上完成,以此確保產品的品質,而這又確保了安踏品牌在消費者那裏的美譽度。這個理由很幽默,難道耐克和李寧不清楚自己產品生產的成本,難道沒有自己的生產線耐克和李寧的產品就沒有技術含量、質量不過硬嗎。

擁有自己的生產線“直系部隊”,可以在戰略層面支持公司決策,這才是關鍵。

自己生產產品,將生產過程中的利潤讓給渠道商,有助於維持與渠道商的長期合作關系。

還有個例子很好的為生產線“直系部隊”的靈活做註解,2008年,當COC(中國奧委會)競標進入最後的決戰階段時,國家體育總局找到參與競標的幾家大品牌,希望找壹家為10月在北京舉行的首屆世界智力運動會提供服裝等裝備,幾家大品牌都婉言拒絕了。安踏最後接下並圓滿完成了這個任務。因為這次合作,增加了安踏在競標COC時的印象分。其他品牌不是不想做,是沒有能力做。像耐克這樣的國際品牌,全球壹盤棋,總部又不在中國,光反應時間就要幾個月,更別說是這樣的小訂單。而李寧這樣的本土廠商,沒有自己的生產線,要讓代工廠停下幾條生產線,臨時“加單”,難度很大。只有安踏,因為擁有自己的生產線可以快速反應迅速支持。因此安踏可以對世界智力運動會提供“閃電贊助”,也能夠根據市場變化做出快速反應,隨時調整產品策略。

簡單的估值工具比較:

(數據以三家公司最新發布的年報為準,耐克為2010年5月31日截止的財年財報,李寧和安踏為2009年12月31日截止的財年財報)市凈率P/B:由於耐克與李寧是輕資產運營模式,而安踏偏向於重資產運營,不適合運用此工具進行比較。安踏相對而言包含較多的制造業務,隨著公司資產輕質化進程的推進,未來毛利率的提升潛力很大。市盈率P/E:耐克 18.17 李寧 29.86 安踏 29.86

根據瑞銀(UBS,16.78,+0.78%)發布的壹份針對中國運動服飾業的分析指出,從2010年至2020年,中國運動服飾業的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15.7%。

耐克的年報截至日期晚於李寧與安踏(2010年5月31日),而李寧與安踏的2010年半年報還未發布,如果以耐克發布的年報數據,與李寧和安踏發布的2009年財報數據為基礎進行估值比較,顯然不夠科學。

安踏和李寧的數據記錄時間相同,可以進行比較。與耐克5月31日截至的財務數據相比,我們唯壹可以知道的就是差距壹定比以落後的時間進行靜態比較小。

李寧和安踏09年凈利潤增長幅度分別為33%與39%,假定今年上半年凈利增速能保持在30%的水平,大致可估算出李寧和安踏的市盈率約為22.9。與市場對耐克的估值相比,顯然李寧與安踏更貴壹些。

下面我們來看壹些評估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標:

凈資產收益率(ROE)

耐克 14.7% 李寧 41.3% 安踏 26.1%

李寧有這麽高的凈資產回報率是因為它使用了過高的財務杠桿,其負債率高達50.2%。耐克的負債率為32.3%,安踏的負債率僅為16.7%

自由現金流

耐克財報未提供現金流量表。

李寧的自由現金流約為12.6億人民幣,安踏的自由現金流為24.3億人民幣。

綜合自由現金流與凈資產收益率來看,相比而言,耐克的回報率較低,李寧使用了較高的財務杠桿,而安踏在穩健經營的同時還擁有可觀回報率。

再來看看銷售與管理費用在銷售收入中所占有的比重。

耐克 33.3% 李寧32.8% 安踏18.8%

同行業公司中長時期內能壹直以較低的銷售與管理費用占銷售額比率取得較多的利潤增長,表明公司的管理層效率更加高效。

最近壹財年的銷售及訂貨情況

耐克

本財年銷售收入下降1%,凈利增長28%。其中在大中華地區的銷售增長為零,息稅前盈利增長11%。在最近壹財季大中華區收入增長12%,息稅前盈利增長20%。放眼全球,大中華地區及其他新興市場的增長最為迅猛。耐克的銷售量在北美增長緩慢,在歐洲與日本大幅下降。未來中國、印度及巴西等新興市場對於耐克的未來舉足輕重。

10年四季度訂貨情況也應證了這點(中國大陸約占大中華區70%—80%)

李寧

2009財年收入增長25.4%,凈利增長33.2%。10年四季度訂貨會金額同比增長20.3%。壹到三季度的訂單額同比增長11.6%,15.4%和20.3%。

安踏

2009財年收入增長23.2%,凈利增長39.7%。10年四季度訂貨會金額同比增長25%。壹到三季度的訂單額同比增長18%,16%和18%。

中國市場狀況

運動服飾在壹線城市的布局已經飽和,廣闊的二三線城市將成為各大主要品牌的下壹戰略高地。二三線城市的消費水平相較壹線城市偏低,不同的消費狀況將對擁有不同市場定位的各品牌產生差別較大的影響。

據瑞銀調查,二三線城市鞋類的“完美定價”在170元—250元之間。

耐克的鞋類在中國的定價區間在400元—1500元之間,李寧的鞋類定價在250元—600元之間,安踏的鞋類定價在200元—400元之間。

可以看出,安踏的價格最適合二三線城市消費情況,李寧的價格也部分與二三線城市接軌,耐克的價格並不適合消費水平較低的二三線城市。

這與品牌自身的市場定位有關,耐克專註高端,李寧追求國產精品,安踏立足“草根”。安踏在今後運動服飾的主要競爭地區顯然已經占據了主動,李寧如果決意擴大二三線城市的份額也非難事,而耐克的高端定位卻讓它在拓展二三線城市份額的問題上顯得尷尬。

耐克個性的品牌文化,新潮的產品設計,先進的制作材料及國際化運營的特點,都是耐克作為領先全球的運動品牌不可分割的部分。就像蒂芙尼(TIF,60.19,-0.55%)(Tiffany. NYSE:TIF)不會為了搶占市場而做出過多的降價壹樣,價格是這些國際化領先品牌的重要標簽,對於它們的消費者來說,適度的降價廣受歡迎,但過度的降價卻會使消費者的體驗大大降低,對品牌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甚至會進壹步影響產品的銷量。

個人認為,耐克在二三線城市擴大市場份額,有兩種方式,建立或收購新的低端品牌,等待二三線城市消費水平上漲至符合消費耐克產品的水平。

若建立或收購新的低端品牌,市場的培育期將會有壹段時間,而先行者如安踏的市場影響力及銷售渠道的控制力也同步增長。難度將會不小,而且從耐克的成長史來看,它沒有建立或收購低端品牌的先例,企業文化也不支持這種做法。

若等待二三線城市消費水平上漲至符合消費耐克產品的水平,恐怕這將會是壹個較為漫長的過程。中國人現在的收入水平是“圖釘型”,意味著收入水平較低的人口占據總收入人口的絕大部分。二三線城市人均年收入大約在壹萬至壹萬五千元,花700百多元購買壹雙中高檔耐克鞋,恐怕不是壹件隨意的事情。只有在二三線城市人民收入水平大幅增長後,耐克在此地區的銷售額才會加速增長。

中國政府推進國民收入增長決心堅決。但加薪還得按順序來,最先受益的是處於社會收入水平最低端的人們,如制造業的勞工。這部分人們最低工資水平提升,對於國產中低檔消費品會產生正面影響,安踏與李寧即含於此列,特別是符合安踏的“草根”策略。而對於國際化巨頭耐克卻有負面影響,耐克生產外包的制造工廠主要在中國內地,勞工成本的上升加上最近人民幣重啟升值之路這兩大因素勢必會侵蝕耐克的盈利。

綜合以上各因素,我們得到如下分析。

被全球運動品牌看重的中國市場,未來的主要增長將來自廣闊的二三線城市。安踏已經是二三線城市市場的領跑者,李寧亦進行跟隨,但對於國際化高端品牌耐克,可以使用的跟進策略卻很有限。

雖然靜態的比較,安踏與李寧的估值相較耐克更貴,但安踏與李寧的盈利增速遠高於耐克,且在運動服飾業未來十年快速增長的大背景下,盈利增長的潛力更大。而全球化運營的耐克,正備受歐洲與日本經濟衰退的煎熬,銷售額快速增長的大中華區與新興市場,合計只占耐克總銷售額的19.9%。即便耐克在新興市場取得較大幅度的增長,對總銷售額的貢獻也比較有限。再加上受自身市場定位所困,無法有效的獲得低端市場的份額。使得耐克未來的成長性遠遜於安踏與李寧。

所以,“貴有貴的道理”,這句俗諺再次被證明正確。看上去比較便宜的耐克,實際則“便宜沒好貨”;看上去比較貴的兩大國內品牌,實際貴的值價。

相比較安踏與李寧,推薦管理效率高、經營穩健、股東回報率高、未來毛利增長潛力大的安踏。

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