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郭英森這類“民間科學家”的態度是怎麽樣的?
壹,顯而易見嘉賓的態度問題和郭英森理論的正確與否無關
簡而言之,方舟子、張紹剛等人的態度太過刻薄,令人厭惡。但這並不意味著站在他們對立面的郭師傅就具備了天然的正當性。“敵人的敵人是朋友”的邏輯太過簡單。
作為電視節目,《非妳莫屬》和《非誠勿擾》本質上是壹回事。正如媒介學者尼爾波茲曼所言,電視本身就是娛樂媒介。從這個意義上說,所有電視節目都是娛樂節目。《非妳莫屬》雖然披著求職節目的外衣,但它本質上並不對求職者負責,而是要對電視機前的觀眾負責。因此也就不難理解《非妳莫屬》、《非誠勿擾》節目上會時不時出現各路奇葩與嘉賓撕逼。他們與節目組各取所需:奇葩們得到了他們最想要的知名度,節目得到了收視率和話題討論的熱度。換句話說,現在的有關郭師傅的輿論風向,是《非妳莫屬》與郭師傅***謀、姚晨等大V推波助瀾的結果。他被包裝成了悲劇英雄,節目嘉賓唱了黑臉,可是有的觀眾好像是太入戲了點,像是當年在延安那位想要擊斃舞臺上黃世仁的小戰士。
老炮兒說,壹碼歸壹碼。方舟子的嘴是眾所周知的討厭,但這和郭師傅的那壹通“理論”是否應該被支持,沒有壹毛錢關系。如果妳認為因為郭師傅在節目上遭受到了嘲笑、所以支持郭師傅理所應當,那麽妳可以關掉本文了。
二,不是所有“夢想”都值得尊重
自從互聯網創業愈發火爆,“情懷”、“夢想”這些詞兒開始頻繁出鏡。它們自帶“引力波”,讓人看到這些詞就開始腎上腺素激增,心潮澎湃。好像只要有情懷、有夢想,就該被這個世界溫暖相待。
據說雞精吃太多會影響智商,這壹點未經確認;但是雞湯灌太多會影響智商,這應當已是毫無爭議的事實。
在這個紛繁雜亂的世界,夢想當然是珍貴的存在。但是郭師傅這裏,恕我沒有看到“夢想”,我看到的只有堆砌了壹堆高中生都知道的物理名詞的“妄想”,並且很可能是私貨滿滿、居心叵測的“妄想”。
妳會告訴我,“夢想”和“妄想”的分界線並不清晰,被人嘲笑的夢想才有實現的價值。妳可以舉出無數例子來證明妳的觀點:馬雲推銷企業黃頁時吃了無數閉門羹;曹雪芹黯然死去後很久紅樓夢才有了曠世經典的地位。但是在自然科學領域,經典的基石已經搭建,郭師傅所說的“正物理學”實質上正是牛頓三定律為之奠基的“經典物理學”的壹個子集,並非他的什麽新觀點。如果說漂浮汽車還是壹個很有可能性的假設的話,那麽郭師傅的其他奇思妙想:長生不老藥、引入八卦研究UFO等,都類似於對基石的顛覆。學過高中物理的人,應該就能看出他的“理論”是多麽支離破碎,就像是小孩子的信手塗鴉。
雖然噱頭十足,但是五年過去了,我們沒有看到他的理論有什麽進步、在國內外獲得了怎樣的認可,相反,卻對“國內首提引力波”的帽子欣然接受。從他的微博可以看出,相較於他的寶貝理論,他更加看重的是諾貝爾獎,“諾貝爾哥”的名頭實至名歸。因為沒有得到世界的“溫暖相待”,他自然抱怨的是主流科學界的壓制、國內創新環境差、這樣下去國家怎麽才能有希望——他只是壹個有著被迫害妄想癥的現代範進。
把他提的那些東西當做夢想,是對真正有夢想的人的侮辱。我們願意尊重有夢想的人,但我們不歡迎拿著噱頭借機斂財、卻讓人看不到什麽真才實學的騙子。
三,請尊重專業!請尊重專業!請尊重專業!
壹個幽靈,反智主義的幽靈,在網絡遊蕩。
相信壹個沒有受過系統科學訓練、無力獲取最新學術資料的人能夠研究好引力波、超光速這些課題的人,是時候清掉頭腦中反智主義的病毒了。這個故事很勵誌,但是很反智。這是對真正在引力波領域嘔心瀝血的研究者的侮辱,證實引力波的科研團隊並不會把郭師傅引為知己,他們所做的事情,僅僅是重疊了“引力波”這三個字,層次完全不同。
在“專家”這個群體被汙名化、“博士”成為高分低能的等同標簽、“讀書無用論”時而沈渣泛起的背後,都是“反智主義”在作祟。
“反智主義”相信,學術世界都是被壹群不學無術的學閥控制,導致草根階層的能人無法上位,反智主義會相信民科的科研成果超越院士的傳說。學歷什麽也證明不了,初中畢業的壹樣可以有媲美諾貝爾獎的成就。如果加壹點民族主義的辣椒油,把標簽再擴大壹下:中國人壹樣可以在世界尖端物理領域取得突破成就,就更加具有雞血的效果了。妳敢質疑郭師傅?妳這是在質疑中華民族的創新能力!美國人說啥都是好的麽?為什麽不信我們自己人的?
我們相信中國人的頭腦,但我們不應該相信壹個業余研究者能夠登上職業研究者都難以企及的最高峰,正如我們不該相信壹個只看看球賽、玩玩足球經理的玩家能夠戰勝職業主教練,壹個只逛論壇的人能夠提出比當政者更高明的真知灼見,壹個只刷朋友圈的人能夠成為最牛掰的醫學養生專家——民間科學家喜歡以哥白尼自居,但他們從不知哥白尼三十年的天文觀測記錄有多麽厚重。
全球有著大抵相近的教育制度。從小學、中學、到大學、碩士、博士,這可以證明的是,這樣的制度是必要且有效的。受教育者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登到哪壹級,做這壹級的人該做的事。換句話說,壹個初中畢業的普通工人,不是不可以出於興趣研究引力波、UFO,但像郭師傅這般沈浸於自己的“正確”中難以自拔、拒絕主流科學界批評、劍指諾貝爾獎的堂吉訶德,最需要的應該就是壹盆涼水。
這是壹個急功近利的大時代,這些懷抱所謂夢想的民科也不例外,他們也只想早點引起關註、早點將知名度和項目兌現成紅利,真正靜下心做研究的人,怎麽可能出現在《非妳莫屬》這壹類破節目上、把諾貝爾獎天天掛嘴邊?
結論:
1,郭英森若非走火入魔的妄人,便是處心積慮的騙子。
2,最需要學習科學的思維和批判方法的,是媒體。
3,多讀書,沒壞處。
4,別讓情緒替代理性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