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耳式耳塞式耳機有哪些優缺點 如何減少對耳朵的傷害
耳機對耳朵的影響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音樂漸漸成為大家放松娛樂必不可缺的愛好,時常大家都喜歡用耳機來聽音樂,聽久了自然會危害身體健康,耳機又分入耳式與耳塞式耳機,那麽他們之間有什麽區別?如何減小對耳朵的傷害?相信壹定還有很多朋友們不了解,沒關系下面我給大家壹壹分析。
入耳式和耳塞式耳機優缺點
1、入耳式與耳塞式耳機的優缺點
如果拋開佩戴耳機的時間不談,我們假使兩個人聽同樣時間的音樂。要達到相同的音量效果,耳塞式耳機因為不能良好的隔絕外部噪音,所以佩戴的人為了獲得良好的聽效果,聲音開得會相對大壹些,註意,是相對大壹些。所以損害也就不知不覺的形成了。
而入耳式耳機可以隔絕壹部分環境噪音的,達到相同的效果需要的音量要相對小壹些。此外,耳機的佩戴時間也很重要,如果音量同為100分貝,每天聽音樂3小時的入耳式用戶,與壹個每天聽音樂5小時的耳塞式用戶相比,明顯後者損傷聽力的可能性更大。
不過從安全性的角度來講,耳塞式耳機會更安全壹些,因為入耳式耳機,特別是帶降噪功能的入耳式耳機,容易在過馬路的時候帶來交通安全隱患,因為妳可能聽不到背後的汽車的喇叭。
如果從佩戴舒適度來比較的的話,還是入耳式的略勝壹籌,因為中高檔的入耳式耳機都會附送舒適的橡膠或海綿套。而普通耳塞佩戴時間長了,外耳道就會有硌得痛的感覺。當然這也是因人而異。
如何減少耳朵損傷
2、如何將耳朵的損傷降到最低
回到前面提到的“對耳朵損傷”問題,因長時間帶耳機造成的慢性聲損傷,首要表現是耳鳴,繼而出現聽力減退,後期甚至可以引起大腦皮層、植物神經系統、心臟、內分泌及消化系統的功能紊亂。
不過聽力損害的癥狀如果早期發現並及時幹預的話,是可以完全恢復的。所以為了自身健康考慮,大家每天帶耳機聽歌的時間不宜超過5個小時,音量不宜超過手機的60%(不絕對,因機型而異)。
另外,根據國家在勞動保護方面的規定,8小時工作噪聲容許標準為85分貝,但不得超過90分貝。噪聲對聽力損害的嚴重程度主要由噪聲強度和暴露時間決定,強度越大、暴露時間越長,越嚴重。所以大家的工作環境也不宜太吵鬧,如果噪音太大的話,大家不放帶上耳機不開聲音隔絕噪音。
作為壹個多年的耳機用戶,耳塞式和入耳式耳塞逼著都用過,現在用的也是入耳式的,有時候不開音樂只為隔絕周圍的嘈雜的噪音(公交地鐵、嘈雜的公***場合)。從理論上來說,入耳式耳機可以使用較小的音量而聽到更多的細節,雖然這壹說法並未有相關的臨牀試驗來證明。
日常噪音汙染
附:音量的大致類比
音量 類比
20分貝 竊竊私語
50分貝 正常交談聲音
70分貝 街道環境聲音
75分貝 人體耳朵舒適度上限
80分貝 嘈雜的辦公室
85分貝 不會破壞耳蝸內的毛細胞
90分貝 嘈雜酒吧環境聲音
100分貝 氣壓鉆機聲音
105分貝 永久損聽覺
110分貝 螺旋漿飛機起飛聲音
130分貝 噴射機起飛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