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堿地如何生產優質稻?
(1)搞好農田基本建設。在新開墾的鹽堿土地區種植,需要搞好水利建設,開溝排水,降低地下水位,降低稻田鹽分,靠海的地區要新修水閘,防止海水的入侵。其中鹽堿地種植水稻最重要的是要有足夠的淡水資源和完整的排、灌系統;在水稻種植前需要平整整地和淡水泡田洗鹽,使0~20厘米土層的含鹽量降到0.2%以下。(2)改良土壤結構。解決鹽的問題後,要解決土壤板結和土質貧乏問題。通過種植綠肥、稻草還田和增施有機肥等措施增加土壤有機質,改良土壤結構,減少土壤水分蒸發:施用的有機肥需要作為基肥翻耕入士,而不能面施,以減少換水時的養分流失。(3)掌握灌水時期。田間排灌是鹽堿地種好水稻的重要環節,水稻在苗期的抗鹽能力較弱,可以通過灌深水的辦法防止鹽害,灌水深度在8厘米左右。以後根據不同生育期調節水層深度,在水稻分蘗期水層可淺些,在孕穗期需深些。灌水壓鹽需要做到勤灌勤換,防止水分中鹽濃度提高:同時還可調節土壤通氣狀況。壹般是每天上午灌水,傍晚排水,以薄水層過夜,次日排幹再灌深水,能有效控制鹽害,促進稻苗生長:如遇陰雨天可以少灌或不灌,有利於通氣發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