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拳賽有哪些
蠅量級冠軍戰:狄米崔斯-約翰遜(Demetrious Johnson)(C.) vs 約翰-多德森(John Dodson)(#1)
重量級:安德烈-阿爾洛夫斯基(Andrei Arlovski)(#4) vs 佛蘭克-米爾(Frank Mir)(#10)
輕重量級:安東尼-約翰遜(Anthony Johnson)(#1) vs 吉米-曼努瓦(Jimi Manuwa)(#7)
輕重量級:簡-布拉喬維奇(Jan Blachowicz)(#12) vs 科裏-安德森(Corey Anderson)
女子草量級:佩吉-凡贊特(Paige VanZant)(#8) vs 亞歷克斯-錢伯斯(Alex Chambers)
副賽:
輕量級:羅斯-皮爾森(Ross Pearson) vs 保羅-菲爾德(Paul Felder)
雛量級:佛朗西斯科-裏維拉(Francisco Rivera)(#12 BW) vs 約翰-萊因克爾(John Lineker)(#7)
羽量級:安德爾-費裏(Andre Fili) vs 克萊-科拉德(Clay Collard)
中量級:喬-雷斯(Joe Riggs) vs 羅恩-斯特林(Ron Stallings)
輕量級:喬阿奎姆-席爾瓦(Joaquim Silva) vs 納紮雷諾-馬勒加雷(Nazareno Malegarie)
世界上存在多個國際職業拳擊組織,最主要的有四個,除世界拳擊協會和世界拳擊組織外,世界拳擊理事會(WBC)和國際拳擊聯合會(IBF)也有較大影響。
1.世界拳擊協會(The WorldBoxing Association,簡稱WBA)
世界拳擊協會成立於1967年,主席是曼多薩。WBA原是在美國成立的國立拳擊運動協會,以對抗紐約州體育運動委員會。 它主要是壹個美國機構,基本控制著整個美國的拳擊比賽。這個組織宣布有他自己的世界拳擊冠軍,經常與世界拳擊理事會發生 沖突抵觸。阿裏、弗雷澤、福爾曼被稱為“70年代重量級拳壇 三巨頭”,是當之無愧的拳王,他們的得到的金腰帶都刻有WBA 字樣。
2.世界拳擊理事會(The Word Boxing Council,簡稱 WBC)
世界拳擊理事會成立於1963年,總部設在墨西哥城,主席是蘇萊曼。這個組織由美國大多數民族和國際管理團體組成,並得到了紐約州體育運動委員會的支持,同時,它聯合了歐洲拳聯、英國拳聯、拉丁美洲拳聯、美國部分州的拳協和亞洲、非洲的壹些國家拳聯。它更傾向為壹個世界性的、更具包容性的組 織。他們的大部分收人用來促進拳擊運動、保護運動員及改善醫 療設施上。
1979年,WBC進行了重建,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知名度最高、實力最強的職業拳擊組織。
在世界職業拳擊錦標賽上,體重級別增加,結果就產生了更多的較輕級別。在世界職業拳擊錦標賽上具有重大意義的轉變事件發生在1982年,那就是,世界拳擊理事會宣布,本組織所有的賽事,時間最長只能達到12個回合,而不是以前的15個回合。
3.國際拳擊聯合會(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簡稱 IBF)
國際拳擊聯合會成立於1983年,總部設在美國的新澤西州,主席是羅伯特·李。IBF是壹個與WBC對立的組織,這個組織成立的目的在於奪取被美國把持的頒獎權利。這個組織的前身是美國拳擊協會(USBA,成立於1976年),原來兩個組織並存,現在又重新合並,稱IBF/USBA,冠軍為兩個組織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