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爾諾貝爾利核事故是怎樣的壹場災難?
1986年4月27日,前蘇聯的切爾諾貝爾利核電站第四號核反應堆發生化學爆炸,反應堆廠房的頂蓋被炸飛,墻被炸塌,1700多噸石墨變成了熊熊烈火的燃料,火柱高達30米,溫度升到2000攝氏度以上,最後,采用直升飛機空投壹袋袋鉛砂滅火,並噴灑大量鉛砂,以堆住火口,將整個反應堆廠房封閉起來,阻止放射性物質進壹步泄漏。
這場核事故,使出事地點四座100萬千瓦的核電站全部停止運轉,使前蘇聯核電損失近10%。大火中,反應堆釋放的大量碘-131、銫-137等放射性物質,隨著蒸汽噴射到空中,使周圍放射性劑量達0.05庫/千克?小時,為人體允許劑量的2萬倍,“中間地帶”的家禽全部死亡。前蘇聯5月27日公布的數字表明,***有291人受到大劑量輻射,其中35人受到最高劑量輻射,已死亡19人,另有18人處於危險狀態。電站30千米半徑內8400人全部疏散,進入空氣中的放射性物質,形成了放射雲,隨著刮起的東南風飄往北歐上空,引起北歐諸國驚慌。28日清晨,瑞典人測到空氣中的放射性劑竟比正常值高5~10倍,芬蘭測得超標10倍,挪威超標5倍。
專家們對事故原因進行了分析。核反應堆設計的固有缺陷是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發生事故的四號機組是1984年投產的前蘇聯第二代壓力管式石墨沸水堆。石墨堆熱容量小,萬壹發生失水事故,容易導致堆內溫度升高。事故的起因很可能是堆芯冷卻系統發生故障,使工藝管裏缺水,導致堆內溫度急劇上升,以致造成燃料芯體熔化,鋯與水蒸汽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氫氣,進而引起爆炸。當然,也不排除人為操作失誤的可能性。前蘇聯7月19日宣布,核事故是由於該站工作人員“壹系列粗暴違反反應堆裝置操作規程”而引起的。核電站泄漏事故,導致約幾十平方千米範圍的地面生物全部滅絕,同時出現“鼠大如豬”的景象,狐貍、兔子、野豬,就連河中的遊魚,也怪得不可名狀。截止到1992年,已有6000~8000人死於核幅射,180萬人,包括38萬兒童,居住在不同劑量的放射性塵埃降落區。1986年到1990年,該地區貧血病人增加了114%,腸胃不適的人已增加了3.5倍。兒童得喉炎、支氣管炎,其他肺部和呼吸道疾病的人數增加了4倍。青少年被列為“身體很不好”的人數至少比1986年增加了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