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名字+故事
許亨植又名李熙山,1909年生於朝鮮慶尚北道善山郡,因其父參加朝鮮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義兵運動失敗,於1913年被迫舉家流亡中國東北,1930年加入中國***產黨,9.18事變後,許亨植到濱縣、湯原、慶城等地發動群眾組織抗日遊擊隊,1936年1月起,先後在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路軍任團長、師政治部主任、十二支隊政委、東北抗日聯軍第九軍政治部主任、軍長兼第十二支隊政治委員等職,率領部隊在哈爾濱東部地區與敵周旋,消耗日軍的有生力量。許亨植還大力發動群眾建立抗日救國會組織,為東北人民的抗日鬥爭積蓄了力量。在這個時期,他在慶城縣(慶安縣)指揮了十六道崗、八裏川等多次戰鬥.1936年9月,許亨植帶領部隊奉命西征,來到慶城縣十六道崗宿營。午夜,突然有兩名老鄉跑來報告,說有300多鬼子,有的騎馬,有的乘汽車,從鐵力方向圍過來了。隊伍剛集合起來,雙方就交了火。因抗聯部隊處於平地,背靠歐根河,地形不利,許亨植派二團趟過河去,搶占了對岸山頭,用密集的火力,打亂了敵人的馬隊,封鎖了敵軍步兵火力,打得敵人擡不起頭來。)戰鬥從後半夜打到天明,又持續到傍晚,晚7點時,在山頭火力的掩護下,抗日聯軍向敵人展開了沖鋒,到夜裏10時擊退來犯之敵。戰鬥中抗聯部隊傷亡十幾人,但殲滅日軍四十余人,並繳獲了壹部分槍支彈藥。這次戰鬥的勝利,擴大了抗日聯軍的影響,當地壹些群眾積極報名參加抗日聯軍。
1940年4月,許亨植率第三路軍十二支隊在慶城東南50裏處的八裏川,伏擊日本開拓團,殲滅日本警衛兵20多人,繳獲戰馬39匹和壹些軍用物資。
1942年8月1日傍晚,許亨植帶領兩名戰士,返回慶城密營途中在青峰嶺南坡少淩河轉彎處露營,生火做飯,由於地勢低窪且無風 ,炊煙不散,被南面四裏處元寶頂山上的慶城“討伐”挺進隊發現,翌日早2時,挺進隊50多人開始行動,設四道卡子,拂曉前包圍了許亨植的宿營地,經過2個小時的激戰,許亨植終因寡不敵眾英勇犧牲,時年33歲。
解放後,慶安人民為紀念這位抗聯英雄,在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烈士陵園內為許亨植將軍設立了紀念碑。紀念碑上記載了他的生平簡歷及抗聯時期譜寫的動人詩篇。每年,廣大黨員群眾和學校師生都來到這裏開展紀念活動,重溫革命鬥爭史,緬懷先烈,增強愛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