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企業服務 - 張元和的昆曲情緣

張元和的昆曲情緣

昆曲不僅豐富了張元和少女時代的學習生活,而且還成了張元和戀愛婚姻的月下老人。

1929年,張元和與二妹張允和就讀於上海光華大學,大學裏愛好昆曲的女同學自發組織了壹個昆曲組,請光華大學的童伯章教授教她們昆曲。

顧傳玠十八歲時,便有戲曲評論家為他如此作評:“壹回視聽,令人作十日思。”張元和與二妹張允和久仰其大名,很希望這出自己很喜歡的戲由他來演,便夥同其他女同學便冒冒失失地寫了壹封信給顧傳玠,請他表演《拾畫叫畫》,那封信是大家集思廣益,字斟句酌地寫出來的,開頭很文氣:“叨在同好,兼有文誼……”張元和後來回憶這段往事時說:“多正經,多客氣呀,是吧?過了幾星期,他真的滿足了我們的要求,我們簡直不敢相信。”不久竟有了回音,顧傳玠同意在大世界表演《拾畫叫畫》。女孩子們不禁又驚喜又害怕,喜的是她們的願望真能如願以償,怕的是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的上海大世界是個流氓橫行之地,男學生都很少光顧,更何況是女學生呢?為了能看演出,那天,她們特邀了好幾位男同學做保鏢,叫了出租車浩浩蕩蕩壯著膽子來到大世界。演出開始了,仙霓社的舞臺不大,照明也差,觀眾也只能容下壹百多人。但當顧傳玠踱著臺步款款出場時,所有人屏聲息氣,都忘卻了所有不佳的環境因素,將註意力全集中在他壹人身上,聽他婉轉流麗、回腸蕩氣的歌聲,看他溫文爾雅又不失《拾、叫》激情的表演。顧傳玠扮演的柳夢梅溫文爾雅、書卷氣十足,壹出場就緊緊抓住了觀眾,臺下靜靜的,女孩子們和觀眾壹起屏聲息氣地聆聽著柳夢梅婉轉悠揚、回腸蕩氣的美妙歌聲。這次看昆曲,在少女張元和心中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壹出《拾、叫》,令湯顯祖筆下瀟灑癡情的柳夢梅宛如復生,而這精彩的戲也讓顧傳玠在張元和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從此後,張元和與大夏大學的三位女同學結成死黨,幾乎每個周六和周日都會去看仙霓社的戲,這壹年,張元和二十二歲,顧傳玠二十歲。

因為後來顧傳玠在儒商嚴惠宇的資助下棄伶求學,八年後出任上海大東煙草公司副經理,並且竟和張元和女士攜手相伴喜結連理。如此美滿姻緣,真該感謝昆曲這個月下老人為他倆牽的紅絲線。張元和與顧傳玠的結合,轟動了當時的上海灘,成為各八卦小報的頭條猛料,有的的小報甚至以“張元和下嫁顧傳玠”為題大炒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