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企業服務 - 為什麽服裝模特道具都是西方人面孔呢

為什麽服裝模特道具都是西方人面孔呢

時裝模特道具這東西本身就是舶來品。1573年,意大利修道士聖·馬樂爾柯用木料和粘土制作了壹個類似玩偶的人體模型,並用零碎的抹布加以裝飾。這就是早期的人體模型。此後人體模型很快傳入法國,巴黎的壹位女裁縫利用這種人體默特向顧客展示新式服裝,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引起了裁縫界的爭相效仿。當時,人們稱這種穿上時裝的人體模型為“時裝模特”。我國服裝生產和出口十多年來壹直位居世界第壹,塑料時裝模特道具也已經100%的國產化,為什麽中國的服裝店內還在使用假洋鬼子作服裝模特道具呢?西方人尤其是女性身體整體線條起伏較大,胸部、臀部突出,肩略寬,體型相對高大。換句話說,西方人是天生的衣裳架子,時裝模特道具當然要按照西方人的身材來做。這是中國時裝店內使用西方人模特道具的生理解釋。從文化的角度進壹步分析這個問題,我認為時裝店家使用假洋鬼子做模特道具和服裝廠家用洋名字來包裝自身品牌有異曲同工之妙。在商店裏走壹圈,服裝模特道具身上穿的大都是什麽“雅戈爾”、“羅蒙”、“培羅蒙”、“喬頓”、“艾格”、“波斯登”、“黛安芬”、“凱普狄諾”這樣的品牌,其實都是正宗的Made in China。與其說廠商崇洋媚外,不如說精明的廠商在滿足中國消費者的心理。壹份專業調查顯示,有53.3%的國內消費者傾向於購買比較有“洋味”的服裝品牌,認定國內品牌的僅16.7%。假洋品牌穿在假洋鬼子模特身上,不是很合乎邏輯嗎?還有,國服裝店內使用西方人當服裝展示模特主要與中國人對**文化的認知有關。中國歷史博大精深,遍地都是文物,卻沒有留下什麽**的藝術。相比之下,西方文藝復興以後壹直到今天,西方的**藝術(繪畫、雕塑、攝影等)的精品數不勝數,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安格爾的《泉》,羅丹的《青銅時代》等,都是中國人所耳熟能詳的作品。也許讀者們和我壹樣會質問這位法國人:妳說的這些與服裝模特道具有什麽關系?Et bien,這些服裝展示模特出廠的時候是不是**?是不是到了商店裏才穿上衣服?而且,有時候顧客還可以在商店裏看見還沒有及時換季的**模特呢,中國人不能忍受讓中國女子在大庭廣眾之下招搖(哪怕是塑料的也不行),所以只好讓有**文化的西方女子代勞了,反正她們不知道也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