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級市昆山為何能躋身大城市行列?
簡單的來說就是天時地利人和,昆山市人民憑借自己的地理優勢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奮進開創了自己盛世。
1、有錢。
說起中國的百強縣,昆山可以說是百強縣的老大哥。昆山,壹個剛剛被認定為大城市,連續17年的百強縣第壹位。在2021年全國縣級市GDP中,江蘇省昆山市已超4700億的GDP,位居2021年全國GDP10強縣,老大哥位置超越了很多三線城市,甚至是部分的省會城市。而昆山當時還是由蘇州代管的縣級市,從2019年開始,它的人均GDP就高達24萬,高出上海非常多,上海當時的人均GDP才17萬左右,是真正可以和壹線城市可以扳手腕的地方。
2、有人。
昆山常住人口達到209.25萬人,城區人口達到141.43萬人,城區人口達到Ⅱ型大城市要求。主導產業在全國甚至全球都是領先的,有了優勢產業就會吸引外來人口,據說昆山本地人口60萬,外來人口220萬。我們常說安居樂業,壹般來說先就業掙錢,在安居發達的產業,充足的就業崗位是根本。
3、有優勢。
古人雲“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昆山的地理位置就占了先天優勢。妳可以說昆山是上海的後花園,也可以說昆山是蘇州的錢少錢有經濟發達的上海大都市後,有實力不俗的蘇州做支撐,昆山無論怎麽混都不會太糟糕。當然了,有這樣的背景優勢,如果自己不抓住機遇,也很難發展起來。憑借著地理優勢,昆山這些年的發展也是有目***睹,以至於昆山的外來人口每年都很多。
昆山的經濟結構是怎樣的?
昆山很大壹部分的經濟都是由外來務工人員創造的,因為昆山電子廠特別多,而且臺資企業有很大比例,這些電子廠每年為昆山帶來的經濟效益不容忽視。昆山之所以受到這些企業的青睞,主要原因還是在上海和蘇州的企業成本高,這些企業為了降低成本,昆山自然是不二的選擇。
所以說去過昆山打工的人對於昆山沒有什麽好感,畢竟所謂的電子廠工作就是人類錢少。而對於在昆山定居的人來說,自然還是可以的。在昆山定居,去上海和蘇州都很方便,這也是昆山能夠吸引人的壹大優勢。現實中很多人房子買在昆山,人卻在上海工作,因為那些高科技企業大多位於上海,而上海的房價讓很多人拋棄了在上海購房的幻想,這也是為什麽很多人定居昆山的原因之壹。
在昆山找工作,如果妳只是想找份工作,打工其實沒什麽難度,但是如果想找個合適的工作,確實很難。說白了,昆山很多企業給不了上海那樣的工資水平,也許同樣的工作,在上海的工資要比昆山高。
昆山是怎麽發展起來的?
昆山是昆山人民壹步壹步的走出來的。1985年,眼瞅著國家批準了14個沿海經濟特區沒他的份兒,昆山人決心賭壹把,自己創立了壹個開發區。在老城區東邊的壹塊水稻田裏面劃出了壹塊地,壹座小院,兩幢平房,十幾個人便從財政裏面摳出了50萬,自費成立了工業小區,並且還把廣告打到了上海虹橋。
昆山有個著名招商方式--拆筆記本招商,就把壹臺筆記本拆出1000多個零件,逐步核對看看哪樣是昆山沒有生產,就針對於這壹項進行招商。就這樣,昆山把整個電子信息產業鏈摸得門清,從基礎的材料到產品組裝,昆山都能夠供應。昆山成為全球最大的筆記本電腦生產基地,巔峰時期,全世界1/3的筆記本都在這裏生產。
在昆山,壹臺筆記本十分鐘就可以組裝完成八成零部件,開車30分鐘就能買到壹筆十萬的訂單,工廠四天就能交貨。所以有壹句話是這麽說,昆山鬧感冒,國際市場就要打噴嚏。
昆山接下來將面臨怎樣的挑戰呢?
走出來不容易,要走下去就更不容易,現在的昆山總體來說靠的還是會密接性的代加工產業,要想繼續穩步發展的話,急需產業叠代升級和數字化轉型,高科技高技術性產業才是昆山的未來。
說在最後的話:昆山的發展對於其他縣級市有其借鑒意義,但是還是要根據自己的優勢產業,走自己的創新之路,單純的復制永遠不可能創造奇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