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應室壹般常規簡介
xiāo dú gòng yìng shì yī bān cháng guī
2 位置與布局1.消毒供應室(科)位置應接近病房,以利於下收下送,方便臨床。有條件的醫院在新建時可考慮設置專用下送、回收物品的通道或傳送帶。
2.周圍環境清潔,無汙染源,盡可能將室外地面磚化或綠化,形成壹個相對獨立區域。
3.地勢適宜在地面4m以上,采光良好,空氣流通,避免有害氣體和各種粉塵飄落。
4.建築規模應與臨床科室相適應,有條件的醫院建築面積可按每1病床占0.50.7m2計算。應有供冷、熱水及蒸餾水或純水的管道系統。等級醫院的供應室(科)工作區與生活區應嚴格分開。
5.室內建築符合衛生學要求,選擇易洗刷消毒、耐腐蝕、接縫少的材料,四壁光滑,無脫落顆粒。地漏應有防汙及防鼠裝置。門窗應選用封閉性能好的材料。
6.房間布局合理,嚴格劃分汙染區、壹般工作區、清潔區、無菌區。回收、清洗、包裝、滅菌、貯藏、發放采取強制性通過路線,不準逆行。有條件的醫院,可采用雙扉式清洗消毒機、全自動超聲清洗機和雙扉式壓力蒸氣滅菌器作為汙染區、清潔區、無菌區三區間的隔離屏。各區域分別由專人負責,做到四分開:工作間與生活間分開;回收汙物與安放凈物分開;初洗與精洗分開;未滅菌與滅菌分開。
3 各區的性質及任務 3.1 汙染區固定專人、專車將用過的汙染物品回收並進行分類,預處理和清洗。該區範圍不宜過大,壹般設汙物回收室、壹次性物品處理室、洗滌室(內分初洗區和精洗區)。汙染區房間的設計要求能形成負壓。
(1)回收的物品在固定專用的房間裏拆包、分類,並選用適宜、有效的方法浸泡消毒,然後送入洗滌室。
(2)壹次性物品回收時必須登記註冊,輸液器、註射器經統壹毀形或滅菌、無害化處理後,才能轉給當地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回收站,並應雙方登記、簽名,以示負責。其他的壹次性物品使用後應予以焚毀(註意環境保護,避免造成再次汙染)。
(3)洗滌過程由初(粗)洗和精洗組成。對註射器、輸液器的洗滌必須采用四個步驟:去汙、去熱原、去洗滌劑和精洗。
(4)初洗是用適當的洗滌劑,通過機械或手工操作,將粘附在物品上的汙垢洗刷掉,再用常水將殘留的洗滌劑沖幹凈。去汙不徹底會直接影響滅菌效果,去除殘血汙跡是保證滅菌質量的必要措施。
(5)註射器、輸液器在初洗後必須進行除熱原處理,因熱原在滅菌過程中除不掉,須在洗滌中滅活。國家衛生部在(1993)第59號文件通知中,推廣使用“三效熱原滅活劑”消除熱原的方法,該法簡單安全,能有效去除熱原(具體操作可按生產廠家產品說明執行)。
(6)用滅活劑按程序處理後的器械或用具,用常水沖凈殘留的藥液後即可進入精洗。精洗可用新鮮流動、不含熱原的蒸餾水或純水,洗滌的4個步驟:去汙、去熱原、去洗滌劑和精洗,不得任意更改和簡化。
(7)回收車必須專用,每次用後應清洗、消毒。不得進入其他區域或作其他用途。
3.2 壹般工作區該區主要有易對洗滌程序造成汙染的敷料室、手套處理室、辦公室、庫房,以及生活區的更衣室、值班室、學習室、衛生間等。
3.3 清潔區又稱準備滅菌區。該區的工作是將已去除汙染的物品進行檢查、配備、妥善包裝並滅菌。凡進入清潔區的物品,必須是已經過合格去汙過程的幹燥物品。清潔區內設置壹次性無菌醫療物品存放庫房、器械室、組裝室、微機室、下送車存放室、消毒滅菌室。清潔區的溫度應保持在1820℃,有足夠的照明亮度(>25W/m2)。該區空氣應呈正氣壓區。
(1)包裝材料:清潔區所用的包裝材料或容器,要求清潔、幹燥,有利於滅菌過程中排出空氣和蒸汽的穿透,並能防止滅菌後的再汙染。通常使用雙層平紋細布做的包布、治療巾等,每次用後必須經清洗去汙才能再用。如使用容器包裝,應選擇既可阻擋微生物,又便於蒸汽穿透,有篩孔、可關閉的容器。市場上出售的飯盒類容器,無論加蓋與否,均不能用作滅菌物品的包裝。
醫用材質的更新是消毒供應工作的新發展,包裝材料的選擇是防止微粒汙染的重要環節。目前有用聚脂—聚丙烯層壓透明薄膜與特制紙張熱合處理而制成的包裝袋,所需滅菌器材可預先放入袋內,用熱合機封閉,然後進行滅菌。還有壹種紙孔隙小、韌性強、滅菌時蒸汽可穿透,滅菌後細菌阻留率高的壓力蒸汽醫用包裝紙,各醫院可根據具體條件選用。
(2)包裝方法:準備滅菌的盤盆器皿之間應用毛巾或布隔開,以使蒸汽流通。各類器械包、敷料包不宜過大,壹般不超過30cm×30cm×25cm,重量不超過5kg。包裝好的物品,外型應整齊、清潔、平整,四角對稱,外露壹角在包的正中。包布松緊適度,化學指示膠帶封口,並註明滅菌有效期及操作者代號。精洗後的物品應盡快送入滅菌室滅菌(12h內),不得長時間放置,以防止汙染及熱原產生。
(3)組裝要求:組裝間環境應有較高的潔凈度,有條件的醫院最好裝空氣凈化器。室內相對濕度宜維持35%~50%,有良好的照明條件,以利於操作。操作臺的適宜部位應設置光源及放大鏡,以便於檢查註射針頭和手術縫針的質量。操作工作臺及地面要經常保持清潔,每日用有效消毒液擦拭1~2次。空氣過濾網定期清洗,嚴格限制入室人員。
3.4 無菌區該區是壹單獨的隔離區,室內空氣應保持正壓,溫度應保持在18~22℃,相對濕度≤50%,有足夠的照明設備(>25W/m2)。進入無菌區人員應衣著整潔、洗手、換鞋。
(1)經滅菌處理的物品包裝應完整,包布幹燥,含水量不超過3%(手感幹燥,如潮濕則不能作為無菌物品使用),化學指示劑變色均勻,符合要求標準。
(2)滅菌物品掉落地上或放置在不潔凈之處,即應視為受到汙染,不能作為無菌物品使用。
(3)無菌物品存放間要求有較高的潔凈度,應安裝空氣凈化裝置。進出無菌區僅限於負責運送和發放無菌物品的人員,非無菌物品壹律不得進入。
(4)外購的壹次性無菌物品,必須先去掉外包裝,經熱原檢測、無菌試驗合格後,才能進入無菌物品存放間。
(5)已滅菌的無菌包,都應註明有效期,為7~14d,夏季炎熱潮濕地區有效期可適當縮短。過期物品則應重新包裝和滅菌後才可使用。無菌包壹經拆開,雖未使用,亦應重新包裝滅菌。
(6)滅菌物品應擺放在距地面20cm,距天花板50cm,距墻壁超過5cm的無菌存放櫃或四平架上。按滅菌先後順序分類放置,先發近期,後發遠期。
(7)放置無菌物品的櫃架應定期擦拭消毒,地面每日用消毒後的濕拖布擦洗。室內空氣應按規定進行消毒,紫外線燈安裝與使用應參照物理消毒與滅菌方法。天花板、空調通風口、濾風網等必須經常清洗。
(8)無菌物品的發放,原則上應下送。下送車應使用全封閉式推車,與汙染物品回收車嚴格分開。采用專人、專車、專門路線。下送人員不可接觸汙染物品,下送車每日應進行有效的消毒,分發余下的物品,不可再進入無菌物品存放間,需重新滅菌。
(9)科室人員直接到消毒供應室換取物品時,運送汙染物品的托盤、容器以及工作人員的手壹定要經過適當處理後才能領取無菌物品。有條件的醫院,可在無菌物品存放處設隔離式的發放窗,各科室有固定的窗口。發放窗為雙門,並安裝有紫外線消毒燈。內門窗放入科室所需的無菌物品,外門窗取出無菌物品。兩窗不能同時開放,即壹面窗打開,另壹面窗則自動關閉。
(10)無菌物品存放室的室內相對濕度控制在≤50%,南方較潮濕的地區,可采用除濕機除濕。
4 供應辦法1.集中式的供應?集中式就是將醫院所有需要消毒、滅菌的物品回收至消毒供應室來處理。使消毒、清洗、打包、滅菌、儲存、檢測和發放均由有經驗的專業人員來完成,形成規範的、有效的消毒滅菌循環系統,以減少醫源性的汙染,便於醫院感染的管理和質量控制。?
2. 固定供應?消毒供應室根據各科需要,發給壹定基數的物品(如輸液器、註射器、治療包、換藥碗、治療巾等),並根據固定基數,每日將無菌物品下送到科室。科室對消毒供應室供應的物品由專人負責保管,以防止過期或丟失。消毒供應室護士長有權定期下科清點、抽查基數情況。?
3.臨時供應?科室需要特殊物品應事先聯系,以便準備。借用消毒供應室的物品應詳細填寫借物條,急救物品24h內歸還,壹般物品3d內歸還。?
4.科室自行準備、需要消毒供應室滅菌的物品,應按要求妥善包裝,寫明物品類型、科室名稱,在規定時間內送至消毒供應室,由消毒員登記、檢查包裝是否符合要求,合格方能送入滅菌室,滅菌後及時取回。
5 供應範圍消毒供應室為醫院臨床及醫技科室提供診斷、治療、教學、科研等用的消毒滅菌物品,具體分類:?
壹類:用於治療、檢查,靜脈、肌肉註射的物品,如輸液器、各種規格的註射器、各類針頭、三通管、連接管及各類靜脈導管。?
二類:各種治療包及各種導管,如氣管導管、胃管、引流管、導尿管、肛管、手套及各種治療包等。?
三類:各類敷料,如治療巾、包布、紗布、棉球、棉簽、紗球等。?
消毒供應室負責全院各科所需的各類物品器械滅菌消毒。醫院檢驗科、動物實驗室的各類用物應自行消毒滅菌。為了保證安全,各類水劑的滅菌應使用專門的滅菌器,不宜與消毒供應室的其他物品壹起滅菌。
6 消毒供應室(科)工作制度1.本室工作人員應熟悉有關消毒及滅菌操作技術,衣帽著裝整齊。汙染區工作人員應穿隔離衣,離室時脫去。進入無菌區要洗手和更鞋後才可入內。?
2.根據各室工作性質、任務,合理配備人員,並做到保質定量,責任到人。定期進行健康體檢,凡患有傳染病及精神病的人員不得從事供應室工作。?
3.堅持面向臨床下送下收,認真履行物品收發手續,對供應單位總帳和各科分帳定期查對,及時輸入微機存檔,做到帳物相符,有完善的月報制度。?
4.消毒供應室每日按時下科交換物品,各病房應先將交換的物品按品名、數目及規格準備好,並做到初步處理,即用過的各類物品要用有效消毒液消毒後才能交換,所用物品不能有藥液、血跡、膠布等附著,以防造成汙染。?
5.特殊汙染的物品,在交換時應存放在清潔的紙袋內,並做“汙染”標記再運輸,經有效消毒劑或壓力蒸氣滅菌處理後,方可與其他物品壹起清洗、包裝、滅菌。?
6.交換物品者當面點收、簽名,以免發生差錯。未用的各類器械包,在過期當日上午到消毒供應室交換。?
7.供給科室的治療巾、紗布、手套只限治療用,不得挪作他用,以保持治療巾、手套的清潔。?
8.常規備有急救器材,並保持壹定的機動數,以保證隨時供應。?
9.確保安全工作,堅持各項檢查制度。每日各組有專人負責檢查門窗、水、電、氣,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10.保持室內清潔、整齊、無塵、小掃除2次/d,大掃除1次/周,各工作間空氣消毒1~2次/d,無菌室空氣消毒2次/d。
7 監測項目1.常水?要求無味、無色、清亮、透明,不揮發物不得超過0.5%,電導測試在500kΩm以上,時間每月1次。?
2.蒸餾水?要求無味、無色、透明,無氯化物、硫酸鹽、鈣鹽、氨、易氧化物、重金屬、二氧化碳,無熱原反應,pH在5.0~7.0之間,時間為每周1次。
3.壓力蒸汽滅菌效果?參見物理消毒與滅菌方法。
4.環氧乙烷滅菌監測
(1)工藝監測:根據操作規程和滅菌的各種必要條件,檢查所用環氧乙烷的濃度、溫度、濕度、持續時間、滅菌物品的性質。以及記錄鍋號、有效期、操作者姓名或代號等。?
(2)化學監測:每鍋檢測,將化學指示卡放在滅菌物品中央,通過環氧乙烷與鎂鹽作用生成堿性的氫氧化鎂,使指示卡變色,來推測是否達到滅菌要求。
(3)生物監測:指示菌為枯草桿菌黑色變種芽胞(ATCC9372),每菌片染菌量為5×105~5×106 個,在54℃±2℃與相對濕度為60%±10%的條件下,以600±30mg/L環氧乙烷作試驗,其D值為2.65.8min,存活時間≥7.8min,死亡時間≤58min。檢測時將指示菌片放在待滅菌物品中心,經環氧乙烷滅菌後,取出指示菌片放於營養肉湯管中培養,培養結果若為無菌生長,對照同批菌片(未經過滅菌過程)為有菌生長,表明已達滅菌目的。新安裝、維修後的環氧乙烷滅菌器,在啟用初期,每壹滅菌周期應用510個芽胞菌片進行檢測,直到滅菌效果被確立為止。常規使用時每壹滅菌周期采用2個芽胞菌片做檢測。
5.幹熱滅菌檢測? 幹熱滅菌重要的是做好工藝檢測,即滅菌溫度和所需時間是否達到要求標準。也可用處理後物品做無菌試驗,來證實幹熱滅菌的可靠性。
化學檢測:用幹熱滅菌化學指示卡,指示膠帶,使用方法同壓力蒸汽滅菌。?
生物檢測:用枯草桿菌黑色變種芽胞作生物指示菌,來測定幹熱滅菌櫃的滅菌效果。?
6.熱原檢測? 每批滅菌後輸液器、靜脈用註射器,抽樣2%,壹次性輸液器抽樣0.5%,行熱原檢測。常用鱟試驗法,結果不得出現陽性。?
7.微粒檢測?應在凈化條件下進行。主要針對靜脈用物。應使用專用的微粒計數器,每1ml受檢液中含10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過20粒,含25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過2粒。?
8.紫外線表面消毒效果?
(1)指示菌:大腸桿菌(8099 或ATCC25922),枯草桿菌黑色變種芽胞(ATCC9372)。?
(2)物理學指標:在電壓220V時,普通30W直管型紫外線燈,在室溫2025℃的使用情況下,253.7nm紫外線輻射強度(垂直1m處)應≥70/μW/cm2。電壓220V時,高強度紫外線燈,在室溫為20~25℃的使用情況下,253.7nm紫外線輻射強度(垂直1m處)應≥200μW/cm2。
(3)物理學檢測:燈管的紫外線強度(μW/cm2)用中心波長為253.7nm的紫外線強度測定儀(標定有效期內),在燈管垂直位置1m處測定。
(4)生物學監測:采用載體定量消毒試驗。?
9.空氣、物體表面及工作人員手的監測?為保證消毒供應室環境質量,應定期(至少每月1次)對空氣、物體表面及工作人員手進行監測,具體標準為:①無菌區空氣細菌數≤200cfu/m3;②清潔區空氣細菌數≤500cfu/m3;③物體表面細菌數≤5cfu/m2;④工作人員手的細菌數≤5cfu/m2;⑤滅菌後的物品及壹次性無菌醫療物品,不得檢出任何微生物。
10.使用中消毒劑監測?
(1)采樣時間:采取更換前使用中的消毒劑。?
(2)采樣方法:在無菌條件下,用無菌吸管吸取1ml被檢樣液,加入9ml稀釋液中混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