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綠現代詩
《綠》是中國現代散文家朱自清於1924年2月所作的壹篇寫景散文。
全文以熱情的筆調,對梅雨潭的景物進行了細致的描寫,頌揚了祖國大自然的絢麗風光,寫得清新細膩,漂亮縝密,精致玲瓏,詩意盎然。表達了作者對美好境界的贊美和追求。
該文第壹部分點明題旨,引出全文。雖然僅僅壹句話,卻交代了時間(第二次到仙巖的時候)、地點(仙巖)和描寫對象(梅雨潭的綠),緊扣題目,突出表現作者對梅雨潭的綠的驚服心情。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寫梅雨瀑的景色。先交代梅雨瀑最低。然後寫梅雨瀑的遠景:聽見的是“花花花花的聲音”,望到的是“壹帶白而發亮的水”。接著寫梅雨亭及其奇特的位置,最後寫了梅雨瀑的近景和梅雨瀑的水花。這些景物,都為下邊寫梅雨潭的綠起到了烘托作用。同時說明梅雨瀑是梅雨潭形成的原因,也是梅雨潭的環境。
文章賞析
作者筆下梅雨亭“踞在突出的壹角的巖石上,上下部空空兒的;仿佛壹只蒼鷹展著翼翅浮在天宇中壹般”壹個“踞”字,氣勢盡出;壹個“浮”字,神態畢現:壹“踞”壹“浮”,化靜為動,把淩空而立、翼然石上的梅雨亭寫得惟妙惟肖、神采飛揚繪畫美,如作者在描寫山間瀑布時,“鑲在兩條濕濕的黑邊兒裏的,壹帶白而發亮的水便呈現於眼前了。”
以壹個“鑲”字描繪瀑布處在山間的狀態,既準確恰切,又形象逼真,使瀑布富於立體感音樂美,《綠》的語言有著鮮明的節奏感和明朗、和諧的旋律,讀起來瑯瑯上口,娓娓動聽,能使讀者陶醉在美妙的音樂之中,產生“既能悅耳,又可賞心,兼耳底而有之。”的審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