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迎的《經濟學原理》
張教授後期轉向了奧派,教材中可以明顯的感受到。
亞當斯密認為,經濟學是“研究國民財富增長和分配的科學”,而最有效的分配機制就是市場,看不見的手,因而經濟學很大程度上就是研究市場運作的科學。
20世紀30年代,萊昂內爾.羅賓斯提出,“經濟學是研究稀缺資源如何有效配置的科學”,時至今日,這仍是最流行的定義方式。但是這個定義過於靜態和狹窄了,很多領域都納入不進來,比如新資源的發現、創新等,並不是資源配置問題。
也有些學派主張把經濟學定義為“研究理性人如何決策的科學”,奧地利學派主張“經濟學是研究有目的的人的行動的科學”。
張教授覺得以上定義皆有局限,他更傾向於把經濟學定義為“研究人類如何合作的學問”。
此處有模仿曼昆之嫌。
1、人的行為是有目的的
奧派基本觀點。
2、只有個體才有能力決策
只有個體才能決策,集體不會思考,也不可能有行動。奧派基本觀點。
3、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
弗裏德曼說,如果只用壹句話概括經濟學,就是這句。機會成本。
4、人們總是在邊際上做選擇
我們從來都不是在所有的吃飯和所有的看電影之間比較,而是在接下來吃壹頓飯和看壹場電影之間比較。對於企業來講,服務所有顧客的平均成本和服務下壹個客戶的新增成本是不壹樣的。
5、自由交換是互利的
市場經濟下的自由交換,大部分都不是等價的,只有對某件商品的主觀評價出現差異,交易才會發生,而交易壹旦發生,就雙方都創造了價值。國與國之間的貿易,本質上都是個人交易。
6、分工是進步的源泉
市場的擴大促進了分工的細化,分紅的細化導致了技術進步與創新,進而促進了經濟發展,如此反復,良性循環。
7、結果比動機更為重要
人人利己,結果可能是利他。政府經常好心辦壞事。同樣的目的,總可以思考有沒有成本更低的替代方案 。
8、自由競爭是件好事情
“利己之心”可以產生“利人之行”,條件就是自由競爭。
9、制度比人強
制度可以制約人性,改變人的行為。最重要的制度是產權制度和個人自由。
10、世界是不確定的,企業家是重要的
世界充滿了不確定性,是無法準確預測的。正是由於那些善於判斷未來並願意承擔風險的企業家發現了沒有被滿足的市場,創造了各種新技術和新產品,過去200多年的經濟進步才成為可能。
馬歇爾是壹名數學專業出身的經濟學大師。對於數學在經濟學中的應用,他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指出:“數學訓練是有用的,因為數學能通過異常簡練準確的語言來清楚表達壹些壹般關系和壹些經濟推理的簡短過程,雖然這的確可以用日常語言來表達,但不會有同樣清晰的輪廓。”
數學本來是經濟學研究的工具,但現在經濟學卻有了變成數學奴隸的危險。有壹種傾向是,所有經濟問題都以數學上可處理來設定,如果數學上不能處理,就避而不談。亞當·斯密的分工交易、規模經濟等重要理論長期以來被很多經濟學家們放棄了,只剩下均衡和資源配置,就是因為數學上沒辦法處理分工和技術進步。企業家是市場經濟最主要的協調者和推動力,但在主流經濟學中看不到企業家的身影,也是因為沒辦法用數學來模型化企業家的決策。
保羅·克魯格曼曾警告說,過去壹百多年,“經濟學是沿著數學阻力最小的方向前進”。
盡管從數千年前起,人們就開始考慮經濟問題,但作為壹門學科出現,經濟學只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亞當·斯密《國富論》的出版,被公認為是經濟學脫離道德哲學,成為獨立學科的開始。
斯密之後,李嘉圖及其追隨者成為古典經濟學的代表。相比於斯密,李嘉圖學派有兩個重要轉變:壹是將經濟學的主要關註點從動態的經濟增長轉向了靜態的收入分配;二是用更為形式化的論述代替了斯密基於經驗的論證。
到了約翰·密爾時代,整個古典經濟學的體系已經十分完備,以至於密爾在其著作《政治經濟學原理》中甚至宣稱以後的經濟學理論只會有小修小補的進步。但他沒有料到的是,其實這時的經濟學已經到了巨大變革的前夜。
近代經濟學的第壹次重大變革是“邊際革命”。在這場思想革命中,門格爾、傑文斯、瓦爾拉斯等經濟學家所倡導的邊際價值學說替代了古典經濟學所信奉的勞動價值論,成為經濟學研究的全新範式。隨後,英國經濟學家馬歇爾在邊際主義的基礎上構建出了壹整套完整的經濟分析體系,這就是所謂的“新古典經濟學”。直至今日,新古典經濟學仍然是現代經濟學的主流。
近代經濟學的第二次重大變革是“凱恩斯革命”。在李嘉圖之後,直到馬歇爾,經濟學主要是從微觀角度來看各類經濟問題,而對於宏觀經濟的運行則相對忽視。在《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壹書中,凱恩斯提出了分析宏觀經濟問題的壹整套框架。自此,整個經濟學分成了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兩個領域。
在最近的幾十年,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都有很多發展,誕生了很多的流派。例如,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的興起就對經濟學的整體結構產生了不小沖擊。
“科學的輝格主義”認為科學總是在進步的,今天的理論要比昨天的好,明天的理論要比今天的好。這是不正確的。
例如,早在公元前二三百年,古希臘的天文學家阿裏斯塔克就提出“日心說”,認為地球圍繞太陽做圓周運動,但他的理論不被接受,托勒密體系的“地心說”統治人類思想壹千八百多年,直到哥白尼1543年發表《天體運行論》,“日心說”才得到確立。在這裏,“地心說”比“日心說”提出得晚,但它卻是錯誤的,而“日心說”雖舊,卻是正確的。
在經濟學中,新理論不如舊理論正確的情況更多。例如,李嘉圖將經濟學的關註點從發展轉向分配,其實就放棄了斯密經濟理論中很多正確的東西;而凱恩斯讓經濟學沒有了“微觀基礎”,其實也是放棄了古典經濟學中的正確認識。
令人擔憂的是,用錯誤的新理論否認正確的舊理論的現象在當今尤其嚴重。壹方面,由於現在的經濟學對數學的依賴程度過於嚴重,因此不少經濟學家為了追求數學的嚴密性,拋棄了傳統經濟學中很多有價值的東西。例如,斯密關於市場過程的討論、熊彼特筆下的企業家等,由於數學上很難處理,所以就很少有人討論了。另壹方面,由於維持既得利益的需要,壹些人故意固守錯誤的新理論。例如,凱恩斯的宏觀經濟理論已經被證明了有很大的問題,但由於它能為政府幹預經濟提供理論支持,因此在政策制定者們當中,它就比更為正確的自由經濟理論有更大的市場。
由於以上原因,在經濟學的學習過程中,我們不僅要看最新的文獻、學最新的理論,而且應該適時回到經典,回到亞當·斯密,去挖掘壹些被歷史遺忘的真知灼見。正如羅納德·科斯指出的:“與亞當·斯密相比,我們的分析越來越復雜,但是,我們並沒有顯示出關於經濟體系運行的更高明的洞見。而且,在某些方面,我們的方法還不如亞當·斯密。”
市場的運作不是靜態的均衡,而是動態的過程,市場過程是企業家活動的結果。企業家是以盈利為目的而提供產品和服務的人。和普通工人不同,企業家賺取的不是合同收入,而是剩余收入。為了獲得剩余收入,他們需要承擔市場中的不確定性。
企業家的主要職能有兩個:壹是發現不均衡,二是創造不均衡。
所謂發現不均衡是在不同地區之間、不同時間之間,以及要素市場上發現潛在的盈利機會,並利用它們實現套利。而所謂創造不均衡,則是借助創新來打破原有的市場均衡,實現新的均衡。
企業家的成功是內在素質和外部環境***同作用的結果。從內在素質上看,成功的企業家需要有對成功的渴望、對盈利機會的警覺、判斷未來的能力和承擔風險的勇氣。而從外部環境上看,企業家需要有完善的產權保護制度和穩定的政策預期。
政府的產業政策不僅不能替代企業家,而且可能會幹擾企業家的判斷。
1、用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替代完全理性。
在現代的主流經濟學中,“理性”壹直是壹個基本假設,人壹直被假定可以完全根據自己的理性精確地做出判斷。但這顯然是不對的,人的大腦在知識加工能力、記憶力等方面都是很有限的,因此表現出的只能是有限理性。
2、用生物學的演化方法替代物理學均衡論的方法。
現代的經濟學是仿照物理學的範式建構起來的,在其中大量運用了靜態、均衡等概念。這讓我們很難分析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也很難從動態上厘清經濟發展的動力。因此,用生物學中演化的思想替代物理學中的均衡觀點可能是引導經濟學向前發展的壹條可行之路。
3、更多采用實證和實驗的分析方法。
前面已經指出,在李嘉圖之後,經濟學開始更重視形式上的推演,而對於現實中的現象則關註得越來越少。事實上,經濟學是壹門和現實聯系很緊密的科學,要發現新的問題、提出新的理論,都需要對現實有更多的了解。這就需要我們做更多的實證研究,為理論發展提供更多的經驗支持。同時,計算機和信息化也使得經濟學家可以在實驗室中模擬現實經濟問題,這為經濟學研究提供了新的路徑。
4、奧地利學派經濟學的復興。
壹百多年前,奧地利學派曾經是主流經濟學的壹部分,並對主流經濟學做出了巨大貢獻。但由於其方法論的獨特(特別是對數學化的拒絕),以及過於具有鬥爭精神,因此在現代逐漸被邊緣化了。但是,奧地利學派的經濟學中,有很多值得現代經濟學吸收和借鑒的東西。例如,奧地利學派關於市場過程、企業家、經濟周期等問題的論述與真實世界更為壹致。今後,經濟學家應該更加積極地發掘奧地利學派經濟理論中有價值的東西,來彌補主流經濟學的不足。
經濟學也許可以被定義為有關“利益”的科學,但如同兩百多年前英國啟蒙思想家、經濟學家大衛·休謨所指出的,盡管人是由利益支配的,但利益本身以及人類的所有事務,是由觀念支配的。理念之所以會影響人的行為,是因為理性人必須為自己的決策找到正當性理由,而壹種行為是否正當,與人們持有的理念有關。
凱恩斯曾經有段名言:
經濟學家和政治學家的思想,不論它們正確與否,都比壹般所想象的更有力量。的確,世界就是由它們統治的。實用主義者自認為他們不受任何學理的影響,其實他們經常是某個已故經濟學家的俘虜。
無獨有偶,凱恩斯的論敵米塞斯也專門強調了思想和理念的重要性,他指出:
人所做的壹切,是支配其頭腦的理論、學術、信條和心態之結果。在人類歷史上,除開心智之外,沒有壹物是真實的或實質性的。
兩位論敵在理念重要性這個問題上持有相同的觀點,正是對理念作用的最好詮釋。
經濟學之所以重要,就是因為它可以改變人的理念。
中國的經濟學家過去三十多年對我們的社會或者說對人類做的主要貢獻,就是讓中國人開始接受兩百多年前亞當·斯密已經提出來的市場經濟的理念,使我們中國的民眾相信,自由競爭、自由價格、私有產權、企業家精神,這些對任何壹個經濟的進步都是不可或缺的。由此才推動了我們的改革,使得中國經濟取得了飛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