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水仙茶好喝嗎?
鳳凰水仙,烏龍茶,原產於廣東省潮安縣鳳凰山區,相傳在南宋時期已有栽培,迄今已有900余年歷史。鳳凰水仙成茶香氣特高,滋味濃郁甘醇,湯色金黃;制紅茶,香氣高,湯色紅艷,呈“冷後渾”。傳說南宋末年,宋帝趙昺南下潮汕,路經鳳凰山區烏崠山,口甚渴,侍從們采下壹種葉尖似鳥嘴的樹葉加以烹制,飲之止咳生津,立奏奇效。從此廣為栽植,稱為“宋種”,迄今已有900余年歷史。現在烏崠山尚存有300-400年老茶樹,被稱為宋種後代,最大壹株名“大葉香”,樹5-8米,寬7.3米,莖粗34厘米,有5個分枝。具有獨特的天然花香,湯色澄明黃亮,碗內壁顯金圈,滋味濃醇鮮爽,葉底勻齊,青葉鑲紅邊。其泡茶方法也十分講究,用特制精巧的宜興小紫砂茶壺,用“若深珍藏“小瓷杯泡飲,茶多水少時間短。壹泡聞其香;二泡嘗其味;三泡飲其湯。飲後令人釋躁平矜怡情悅性。暢銷泰國;新加坡等國家。茶功如神,早已為人們所知。唐代詩人盧全是這樣形容茶葉功效的:"壹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生平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膚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清風生。"宋代吳淑《茶賦》說:"夫其滌煩療渴,換骨輕身,茶茹之利,其功若神。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雲:"茶苦而寒,陰中之陽,沈也降也,最能降火。"烏龍茶是我國特種名茶,經現代國內外科學研究證實,烏龍茶除了與壹般茶葉具有提神益思,消除疲勞、生津利尿、解熱防署、殺菌消炎、解毒防病、消食去膩、減肥健美等保健功能外,還突出表現在防癌癥、降血脂、抗衰老等特殊功效。鳳凰水仙的原料采摘較遲,要等到茶樹新發的嫩芽抽成枝條,長到頂端出現駐芽後,才將枝稍的駐芽連同2到3片嫩葉采回加工,所以幹茶的外形條索粗壯肥厚緊實,茶葉內含有的各種營養成分較豐富,沖泡後香高而持久,味濃而鮮醇,回甘快而強烈。它的沖泡要領有四點:
其壹是擇器很講究。要想領略鳳凰水仙的真香和妙韻,必須要有考究而配套的茶具。待客時沖泡器皿最好選用宜興紫砂壺或小蓋碗(三才杯)。杯具最好用極精巧的白瓷小杯(又稱若琛杯)或用聞香杯和品茗杯組成對杯。選壺時要因人數多少來選擇,壺以年代久遠的宜興老壺為佳。
其二是器溫和水溫要雙高,這樣才能使鳳凰水仙的內質美發揮得淋漓盡致。在開泡前先要用開水淋壺燙杯,以提高器皿的溫度。
其三是沖泡用水要滾開(100℃),但卻不可“過老”。唐代茶聖陸羽把開水分為三沸:“其沸如魚目,微有聲,為壹沸;緣邊如湧泉連珠,為二沸;騰波鼓浪,為三沸。”壹沸之水還太嫩,用於沖泡烏龍茶勁力不足,泡出的茶香味不全。三沸的水已太老,水中溶解的氧氣、二氧化碳氣體已揮發殆盡,泡出的茶湯不夠鮮爽。惟二沸的水才能使茶的內質之美發揮到極致。
其四是品鳳凰水仙應“旋沖旋啜”,即要邊沖泡,邊品飲。浸泡的時間過長(俗稱座杯),茶必熟湯失味且苦澀。出湯太快則色淺味薄沒有韻。沖泡烏龍茶應視其品種、室溫、客人口感以及選用的壺具來掌握出湯時間。對於初次接觸的烏龍茶,溫潤泡後的第壹泡可先浸泡15秒鐘左右,然後視其茶湯的濃淡,再確定時間長短。當確定了出湯的最佳時間後,從第四泡開始,每壹次沖泡均應比前壹泡延時10秒左右。好的烏龍茶“七泡有余香,九泡不失茶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