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企業服務 - 楊利偉在太空曾聽到神秘“敲門聲”,13年後,專家終於找到答案

楊利偉在太空曾聽到神秘“敲門聲”,13年後,專家終於找到答案

2003年10月15日,神舟5號成功發射,將航天員楊利偉送入太空。這次的成功發射標誌著中國成為繼前蘇聯(現由俄羅斯承繼)和美國之後,第三個有能力獨自將人送上太空的國家。

在在距離地面343千米的太空,楊利偉聽到了“咚、咚、咚、咚!”的聲音,楊利偉在“神舟五號”飛船上進行太空飛行時,就會時不時聽到這個聲音,好像是有誰在敲門壹樣。

楊利偉趴在舷窗那裏,邊聽邊看,試圖找出響聲所在,卻什麽也沒發現。而飛船內部也沒發現任何問題……

楊利偉在接受央視采訪時這樣描述這個神秘的聲音

楊利偉的描述引起了許多專家的好奇,楊利偉究竟是幻聽了,還是真的聽到了這個聲音。當時技術人員就根據楊利偉的描述用各種辦法模擬它,拿著錄音讓楊利偉壹次又壹次地聽,楊利偉卻總聽著不像。

由於聲波的傳輸需要媒介,太空應該是絕對安靜的。聲音的傳播需要媒介,例如空氣顆粒或水分子或固體金屬原子,通過空氣傳播的雷聲,水下傳播的聲音,和固體樂器傳播的聲音,等等。

但是並不是只有楊利偉壹個人在太空聽到了奇怪的聲音,1969年阿波羅10號發射,這是人類首次帶著壹套完整的阿波羅航天器(阿波羅8號未攜帶登月艙)環繞月球,這也是美國宇航局為實施登月計劃而環繞月球的壹次試飛行動。

當飛船處於切斷同地球聯系的月球背面位置時,宇航員尤金·安德魯·塞爾南聽到了無法解釋的奇怪聲音。宇航員把這個哨鳴聲稱為“宇宙音樂”。

這是他們當時的對話:

美國宇航局在隨後的飛行任務中也錄到過類似的聲音,美國宇航局曾公布了圍繞木星飛行的“朱諾”探測器錄到的聲音。

這些聲音至今無法得到壹個確切的解釋,壹些科學家認為這是某種無線電信號幹擾。

11年後,月宮壹號總設計師給出了解釋,謎底才最終揭開。“月宮壹號”是壹個“人—植物—動物—微生物”的四生物鏈環人工閉合生態系統,用通俗的語言形容,就是壹個自給自足的微型生物圈。通過植物的生長釋放氧氣,為宇航員提供食物,再通過代謝為植物提供養料。

“月宮壹號”是我國建立的第壹個、世界上第三個生物再生生命保障地基有人綜合密閉試驗系統。月宮壹號”的核心是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BLSS)。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閉環回路生命保障技術,也是人類實現在外太空長期生存的核心技術。

在載人飛行器進入外太空後,這個系統可以讓飛行器不再需要或很少需要地面物質支持,氧氣、水和食物在系統內通過生物技術實現再生,航天員可長期在太空工作和生活,使得長期載人航天和行星探測成為可能。

“月宮壹號”在2013年10月19日到2014年1月23日進行105天長期實驗前,工作人員在艙內就聽到了與上面描述類似的咚、咚敲擊聲,以為是有人在外面敲艙,外面的人員找了壹圈,沒有人敲。大家都很緊張,開始分析檢查,聲音是哪裏來的。

後來經過研究發現,是艙體內壁材料在艙內壓力變化時發生微小變形所產生的聲音。不過這些變形對艙體的安全沒有影響,屬於正常現象。

要知道,艙內的溫度並不是壹成不變的,會隨著環境等多種因素的變化而變化;艙內溫度的變化,則會引起艙內的壓力發生變化;而艙體的內壁材料又會因為艙內的壓力變化而發生微小的形變: 內外壓差變大時,向外變形,減小時,向內變形,從而出咚咚的響聲, 聽上去類似外面有木頭錘子敲在艙上面的感覺。

而太空飛船也是同理,太空飛船是氣密性很高的密閉的艙室,為了保障人在密閉艙室裏正常的生活,艙內的溫度是進行調控的,因此艙內的壓力也會發生波動。飛船在太空中環境復雜多變,比地面要復雜很多。艙體材料形變發出聲音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2016年,楊利偉也對這個說法表示了肯定:

自此,這項困擾大家13年的神秘事件,也終於有了答案。

在 人類 探索 宇宙的道路上,會出現各種人類暫時無法解釋的現象,我們不應該害怕,而應該去追尋追尋那現象背後的科學原理。

作為中國航天第壹人的楊利偉,在聽到了奇異的聲音之後,不僅沒有慌亂,而且展現了過人的素質,沒有被這聲音攪亂判斷,成功返航。要知道,深邃漆黑的宇宙。在寂靜的孤獨中, 宇航員對聲音變化是很敏感的。飛船哪個地方稍稍有點什麽動靜,都會讓人心驚肉跳——怎麽會有這個動靜?

楊利偉又是中國第壹位登上太空的中國人,之前沒有可借鑒的經驗,很容易被這聲音影響操作,從而釀成大禍。能夠不被這突如其來的聲音影響,已經充分說明了楊利偉的機智勇敢。神舟六號、神舟七號的時候,也出現了這個聲音,楊利偉告訴宇航員,不需要害怕, 是正常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