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企業服務 - 央行發大招是怎麽回事?

央行發大招是怎麽回事?

1月20日下午2點多,壹個大消息在市場中傳開:

確認,因近期流動性缺口過大,工農中建交五大行近日已獲央行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各家分批分次,期限為28天,並非擇機恢復正常。

下午4點多,央行發布消息:

央行宣布,為保障春節前現金投放的集中性需求,促進銀行體系流動性和貨幣市場平穩運行,人民銀行通過“臨時流動性便利”操作為在現金投放中占比高的幾家大型商業銀行提供了臨時流動性支持,操作期限28天,資金成本與同期限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大致相同。這壹操作可通過市場機制更有效地實現流動性的傳導。

不過,消息內未提降準。

事實上,央行壹周之內通過逆回購等方法,放水量規模已再次創下記錄!

據路透上海1月20日報道,隨著月度繳稅和春節取現高峰雙重發酵,疊加MLF到期抽離流動性,本周資金面壹度緊張勢頭加劇,中國央行順勢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單周凈投放逾萬億創歷史新高,同時通過對幾家大型商業銀行提供了臨時流動性支持,前所未有大手筆援助,令資金面趨於改善,亦為市場跨節流動性信心註入強心劑。

史上首次!央行使用定向與定時降準?

如果真如市場傳聞的那樣,工農中建交五大行近日已獲央行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的話,中金固收預計此次大約釋放6000億資金。這是歷史上貨幣當局第壹次使用定向與定時降準。以往的降準都沒有限制期限,而這次是臨時性的,在春節後會恢復正常。主要為了應對春節前提現、繳稅、補繳存準等的影響。

報告稱,如果央行只是依靠MLF和逆回購投放流動性,因為期限較短,效果會較差,而且目前總量投放也不足。為了應對這壹局面,此次央行定向定時降準緩解了燃眉之急。畢竟降準不需要銀行質押債券,避免了質押券不夠的問題,而且降準對銀行而言成本也低於逆回購和MLF。

說到底,其實是因為市場太缺錢了,如果不放水可能出現“錢荒”,那樣股市、債市、期貨市場都可能受到連鎖反應,可能引發金融風險。

2016年以來,央行為了避免給市場造成“貨幣政策放松”的感覺,暫時擱置了“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的做法,而是通過逆回購、中期借貸便利(MLF)和補充抵押貸款(PSL)等方式釋放流動性。這樣做有兩個好處,資金釋放的時間可控,方向可控,但同時等於提高了市場資金成本。

本周央行公開市場凈投放11300億元

近日,為應對節前資金面緊張,中國央行公開市場接連“大手筆”投放流動性。本周,央行公開市場累計凈投放11300億元,為史上最大單周凈投放,其中周二凈投放2700億元,為壹年來最高。

今日shibor連續第六天全線上漲。其中3個月shibor上漲1.83個基點,報3.8213%,為2015年5月7日以來高點。

2016年3月1日起,央行普遍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以保持金融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貨幣信貸平穩適度增長,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這也是去年全年唯壹壹次降準,向市場投放了大約相當於6930億元的基礎貨幣。

不過此後,盡管在多個時點降準似乎“呼之欲出”,但央行始終保持了“克制”,利用被市場稱為“酸辣粉”(SLF)、“麻辣粉”(MLF)的各種工具解流動性之渴。

央行為何遲遲沒有動用準備金?

央行以借貸便利工具替代掉降準,實質上是壹種流動性頂層的期限錯配,這意味著央行更願意創造短期資產(對應增加銀行的超額準備金),而銀行作為該操作的債務人,債權人縮短其資金供應的久期實質上會加速影響到債務人的資產配置決策以及風險管理策略(比如應對LCR以及NSFR等監管指標)。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此前表示,外匯占款負增長了,市場流動性偏緊了,但是準備金這個工具卻遲遲沒有動用,其制約因素有兩條。

第壹因素是人民幣貶值。貨幣政策繼續向松調整,降準有可能對人民幣貶值帶來進壹步的刺激,所以至少這個時候不適合。如果人民幣匯率穩定,它調整壹下也不是不可以,這是壹方面的制約因素。

第二因素是對銀行業信貸的影響。連平稱,只要妳準備金放下來,很容易增加信貸,今年信貸已經比較多了。“事實上今年實際新投放信貸對銀行來說不是恐怖的所謂11萬億,全年我們估計接近12萬億,再加5萬億,那就是放了17萬億的信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