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企業服務 - 張之洞為近代武漢作出的貢獻

張之洞為近代武漢作出的貢獻

1、實業方面:張之洞對武漢的實業貢獻主要兩件,壹件是督辦蘆漢鐵路,另外壹件是把內陸武漢打造為當時中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

以蘆漢鐵路的修築為契機,張之洞為了“圖自強,禦外侮;挽利權,存中學”,在他主政的18年間,興實業、辦教育、練新軍、應商戰、勸農桑、新城市、大力推行“湖北新政”。

以武漢為中心,他先後創辦了漢陽鐵廠、湖北槍炮廠、大冶鐵礦、漢陽鐵廠機器廠、鋼軌廠、湖北織布局、繅絲局、紡紗局、制麻局、制革廠等壹批近代工業化企業,居全國之冠,資本總額約1130萬兩白銀。

2、教育方面:張之洞在湖北鐵政局內創建工藝學堂。張之洞改書院、興學堂、倡遊學,使包括漢口在內的武漢三鎮形成了較為完備的近代教育體制。

在興辦新式學堂方面,其創辦的算學學堂(1891)、礦務學堂(1892))、湖北武備學堂(1897)、湖北工藝學堂(1898)、湖北師範學堂(1902)、兩湖總師範學堂(1904)、女子師範學堂(1906)等等,則涵蓋了普通教育、軍事教育、實業教育、師範教育等層面。

3、軍事方面:1896年,張之洞以從兩江調鄂的護軍營為基礎,又選募新兵,參用德國軍制,開始湖北新軍的編練。到1907年,湖北新軍計有陸軍第八鎮(壹個師)?1萬余人,暫編第二十混成協(壹個旅)?4600?余人,是僅次於袁世凱北洋六鎮的第壹支強大軍事力量。

擴展資料:

張之洞壹生的貢獻不僅局限於武漢地區。

張之洞作為洋務派的代表人物,主張學習西方法律,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主張。他與劉坤壹合上《采用西法十壹條折》的具體措施。但是學習和采用西法要有前提,即“中學為體”,中法的根本原則不能動;“西學為用”,西法的基本原則不能學。

早在清末修律正式開始之前,張之洞就主張“擇西學之可以補我闕者用之,西政之可以起吾疾者取之”,他認為這樣做是“有其益而無其害”。

光緒二十七年五月,他與兩江總督劉坤壹聯名上了三道《江楚會奏變法折》,提出了“恤刑獄”、“結民心”、改良法制的建議,並同袁世凱壹起保舉沈家本、伍廷芳為修律大臣。

張之洞精通儒學和經學,主張“通經致用”和“經世致用”。24歲那年,張之洞在壹首敘輩詩中寫道:“仁厚守家法,忠良報國恩,通經為世用,明道守儒珍”。? 這不僅表明了其“通經致用”思想的形成,也預報了他今後所要從事的事業。

百度百科——張之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