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索瓦·奧朗德主要經歷
弗朗索瓦·熱拉爾·喬治·尼古拉·奧朗德(Fran_oisGérardGeorgesNicolasHollande),1954年8月12日出生於法國魯昂,法國政治家,法國第24任總統兼安道爾大公。
1979年,奧朗德加入法國社會黨。1980年,從法國國家行政學院畢業。1981年,擔任弗朗索瓦·密特朗的總統府顧問,並於次年進入總統府經濟班子。1988年,當選法國國民議會議員。1997年至2008年,擔任社會黨第壹書記。2012年5月6日,當選法國總統,兼任安道爾大公。2016年,放棄連任。2017年5月14日,正式卸任法國總統。
奧朗德執政期間,為解決預算赤字問題而采取了激進增稅政策,中後期則轉向更加親自由市場的立場。2013年,奧朗德政府通過同性戀婚姻法案。2014年,通過行政區劃改革議案。2015年,在聯合國氣候大會上通過了《巴黎協定》。然而法國財政經濟、就業、恐怖襲擊、難民、私人生活等問題讓奧朗德在離任前成為了民意支持率最低的民選總統。
中文名:弗朗索瓦·熱拉爾·喬治·尼古拉·奧朗德
外文名:Fran_oisGérardGeorgesNicolasHollande
國籍:法國
出生地:法國魯昂
出生日期:1954年8月12日
職業:政治家
畢業院校:法國國家行政學院
主要成就:法國第24任總統(2012年—2017年)
費利克斯·烏弗埃-博瓦尼和平獎(2013年)
代表作品:《法國夢》
政黨:法國社會黨
派別:左翼
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1954年8月12日,奧朗德出生在法國北部城市魯昂,從幼兒園到小學三年級壹直是在宗教學校“洗禮讓·約翰寄宿學校”裏接受教育。
1968年,奧朗德全家遷往巴黎,並入住巴黎郊區的壹個市鎮納伊市。到巴黎後,奧朗德進入了巴斯德中學。高中畢業後,他考入巴黎大學法學院(現巴黎第二大學)就讀。獲得學位後,又先後在法國高等商學院、巴黎政治學院進修。
1974年,奧朗德介入政治,成為左翼學生工會組織法蘭西學生聯合會的主席。他在學校組織校友,為社會黨總統候選人弗朗索瓦·密特朗吶喊助威。
1979年,奧朗德正式加入法國社會黨。1980年,他以第七名成績從法國國家行政學院畢業。畢業後,奧朗德進入審計法院擔任審計員,同時也在巴黎政治學院給三年級學生講授經濟學。
從政經歷
1981年,密特朗當選法國總統,奧朗德成為總統府顧問,並於次年進入總統府經濟班子。
1988年,奧朗德在法國科雷茲省首府圖勒市當選國民議會議員。1993年,競選連任失敗。
1997年,重新當選為國會議員,並從利昂內爾·若斯潘手中接過社會黨第壹書記的職務。
2001年,當選圖勒市市長。
2008年,社會黨在連續三次總統選舉失敗後,奧朗德了辭去社會黨第壹書記的職務,開始為參加2012年法國總統大選做準備,他成為社會黨任期最長的第壹書記;同年,當選科萊茲省的省議會主席。
2011年10月16日,奧朗德成功贏得黨內初選提名,成為法國社會黨總統候選人。
2012年4月22日,法國總統大選第壹輪投票中,奧朗德和尼古拉·薩科齊的得票率排名前兩位,分別獲得28.63%和27.18%的有效選票,***同進入第二輪角逐;5月6日,在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中獲得51.24%的有效選票,以微弱優勢戰勝薩科齊,當選法國總統,兼任安道爾大公,成為法國17年來首位社會黨總統。
2016年12月1日,發表電視講話稱,他不會參加2017年法國總統選舉。
2017年5月14日,正式卸任法國總統。
為政舉措
政治方面
2014年12月,法國國民議會通過了奧朗德提出的行政區劃改革議案。根據議案,法國從2016年1月1日起把本土22個大區合並為13個超級大區。
面對恐怖襲擊,奧朗德兩次宣布法國進入國家緊急狀態(在2015年11月13日恐怖襲擊之後,在2016年7月14日恐怖襲擊之後),設立了5000名備用警察和憲兵崗位。對於法國社會的網絡監管也開始進入法律化階段,例如:允許警察進入瀏覽聖戰相關網站的國民私宅查看情況。
2015年11月的恐怖襲擊事件,奧朗德提出了“剝奪國籍計劃”,因為這條政策不僅針對出生在法國領土之外的後獲得法國國籍的法國人,也針對出生在法國、擁有雙重國籍的人,壹旦犯下了恐怖主義罪行或反對法國重大利益者,也可剝奪其法國國籍。在2016年3月30日的憲法改革中,這項計劃最終被放棄。
經濟方面
奧朗德通過政府改革,厲行勤儉節約廉政政策和向大型企業收稅,壹減壹增的方式,在壹定程度上降低了財政赤字。但在奧朗德執政後期,法國頻繁遭遇恐怖組織的襲擊,反恐行動增加了財政投入,導致法國國家預算明顯提高。
2013年,奧朗德政府調整策略,降低低收入階層的稅額,減輕企業負擔近410億歐元,此舉提高了企業核心研發資金,促進新技術的研發。另外,實行“競爭與就業稅抵免措施”,通過降低企業稅收政策,抵免6%的勞動力成本,帶動就業。
同年7月,議會通過銀行改革計劃,法國銀行被強制要求每年公開在各地子公司的名單,壹個國家接壹個國家地公開,並說明它們業務的性質。此外,奧朗德政府還提出了富人增稅的計劃。
社會方面
奧朗德政府於2013年頒布了針對初級階段基礎教育的改革法案《重建***和國學校的方向與規劃法》,於2016年初實行了初中改革《更好地學習,為了更好地成功》,加大了對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的改革,更好地平衡了學生的學習時間和個性化的課業輔助時間。
薩科齊執政時期被“財政瘦身計劃”取消的8萬個教育行業崗位,在奧朗德時期得到了大部分的恢復,約6萬個教育行業的崗位得以創立,並且教師的工資待遇得以重新評估。被取消的教師培訓,也得以恢復。
奧朗德政府在“教育優先區”(在學業失敗率較高的城區或鄉村)實施了減少學生數額、增加教輔人員及提高教師補貼等眾多措施。
此外,奧朗德政府還取消了正對外國留學生的轉簽限制。
2012年,奧朗德政府推出“未來就業”和“代際合同”措施,試圖緩解就業緊張局面,推動青年人就業。“未來就業”合同包括兩種形式,即長期合同和短期合同。國家將為每份合同提供1至3年的補助,若受益人年紀較小,補助可延長至5年。這壹合同的主要受眾就是16至25歲、缺乏專業技能或技能較差的年輕人,來自貧困街區的年輕人受到政策的特別傾斜。
2013年,奧朗德政府出臺《保證工作安全法案》,目的是為了保證雇員享有更多的權利和安全(不包括周工作時間低於24小時的人群)。奧朗德政府出臺的另壹條法案《庫姆裏法案》內容覆蓋多個方面(尤其是年輕雇員的權利方面)。
為了應對醫療資源比較薄弱的地區,通過在每個地區設立相鄰的健康站點以促進醫療資源的優化分配。提高了全科醫生的收入提成比例,降低了藥物價格。
2015年12月12日,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巴黎舉行,會議通過了《巴黎協定》。另外,奧朗德政府放棄考慮生態學家的意見,批準修建爭議多年的朗德聖母機場。
2013年4月23日,法國國民議會投票通過了同性戀婚姻及收養子女法案。奧朗德簽署後,法國成為全球第14個立法確認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法案允許不同國籍的同性戀者在法國結婚,以及婚後***同收養壹個孩子或收養其中壹方的子女。
此外,奧朗德政府通過了關於結束生命的改革法案,這項法案給與了“深度且持續鎮靜”合法化的權利,使“協助自殺”和“安樂死”走向平等化的第壹步。
外交方面
2013年4月25,奧朗德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邀請首次訪華,抵達北京開始對中國進行為期兩天的國事訪問。奧朗德希望中國的市場能更加開放,中法兩國鞏固在核能、航空航天領域的良好合作,開辟新的合作領域。奧朗德同時還呼籲中國企業家更多地前往法國投資。
2015年11月2日,奧朗德應習近平的邀請第二次訪華,抵達重慶開始對中國進行為期兩天的國事訪問。中法***同發表了《中法元首氣候變化聯合聲明》,***同見證了兩國政府和企業間多項合作文件的簽署,涉及經貿、金融、能源、環保、人文等多個領域。
奧朗德上任後推行積極外交政策,包括支持敘利亞問題美方立場,鞏固美法“傳統盟友”關系。
2014年2月10日,奧朗德展開訪美行程,成為近20年來首位正式訪問美國的法國總統,奧朗德和奧巴馬就伊朗核計劃、氣候變化、貿易和對抗伊斯蘭極端主義威脅等壹系列問題舉行會談。在與奧朗德舉行的聯合記者會上,奧巴馬表示,兩國領導人建立了“在10年前還難以想象的雙邊關系”。奧朗德還表示,他與奧巴馬已經解決了關於美國國家安全局對歐洲盟友進行監聽所引發的爭議與分歧。
2012年6月,向歐盟理事會提交了壹份總額達1200億歐元的名為《歐洲增長公約》的文件,為的是能夠在6月底開幕的歐盟峰會上討論這壹提案。借助這壹“增長公約”,奧朗德希望能夠在歐洲範圍內開征金融交易稅,加大高新技術行業、公***事業基礎設施等行業的投資,並輔以促進年輕人就業的措施。6月29日的歐盟夏季峰會上,歐盟各國領導人批準了奧朗德的“增長與就業契約”,答應投資1200億歐元作為“財政契約”的補充。
2016年7月,奧朗德踏上歐洲巡遊旅程,尋求加強英國公投脫歐後歐盟27個成員國之間的聯系。他訪問了葡萄牙、捷克、奧地利、斯洛伐克和愛爾蘭,此舉旨在給“歐盟27壹個新助推”。奧朗德此行將借機爭取左傾的南歐國家如葡萄牙的支持,並與奧地利和輪值主席國斯洛伐克修好。
2016年8月22日,奧朗德與德國總理默克爾、意大利總理倫齊舉行峰會,討論英國公投脫歐後的形勢、恐襲威脅及難民危機等議題。奧朗德表示,英國脫歐後各國疑歐陣營乘勢崛起,針對極右勢力,他認為歐盟可作為各成員國經濟的後盾,保障貿易往來,消除不確定因素,為歐盟未來註入生機。
自2012年5月當選總統以來,奧朗德先後在巴黎接待了十幾位非洲國家元首;10月,訪問了塞內加爾和剛果(金)暨出席在剛果(金)首都金沙薩舉行的第十四屆法語國家組織首腦峰會;12月中下旬,訪問了阿爾及利亞。
在兩次訪非期間,奧朗德承認法國歷史上曾對非洲殖民和參與殘忍的奴隸貿易,甚至承認在阿爾及利亞有過“血腥的鎮壓和屠殺”,但同時又聲稱,他到非洲去既不是為了道歉,也不是為了反省,而是為了帶去信任、友誼和團結的信息,為了結束過去“法非特殊關系網”和陰暗的秘密外交,翻開歷史新壹頁,“著眼未來”並與非洲國家建立平等的夥伴關系。訪問阿爾及利亞期間,奧朗德與阿蔔杜勒-阿齊茲·布特弗利卡總統簽署友好合作宣言,宣布法國與阿爾及利亞建立“平等、尊重、平衡、團結”的全面戰略夥伴合作關系。
奧朗德表示,法國“作為坦誠的夥伴”,根據“普世價值”的重要原則明確向非洲國家“發出信息”、“提出要求”,使非洲國家都能夠尊重民主、人權、實行良政、反對腐敗,從而將“民主化進程進行到底”。他強調“沒有民主,就沒有真正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奧朗德表示,這“不是幹涉,而是要求”。
在非洲當前面臨的安全和反恐等問題上,奧朗德反對與占據馬裏北部的極端恐怖主義組織進行談判,拒絕向綁架法國人質的馬格裏布恐怖主義組織妥協,奧朗德表示支持馬裏和剛果(金)維護領土和主權完整,支持非洲聯盟和西非國家經濟***同體等地區組織自主解決安全問題。
奧朗德贊揚非洲國家經濟取得的快速進步和良好的發展前景,並宣稱撒哈拉以南非洲是法國政策的“重中之重,因為它涉及法國財政預算的壹半以上”。為此,法國和非洲***同致力於發展,希望雙方成為首要夥伴和盟友。
奧朗德承諾,法國將在國際舞臺上積極充當非洲的代言人,捍衛非洲的利益;法國提供創新資金,如積極推動歐盟國家設立金融交易稅,並將稅金的10%用於幫助發展中國家;法國將推動國際社會重點幫助非洲國家解決疾病、安全、糧食危機等問題。
此外,奧朗德政府還以法郎區為依托,***同創造就業和增長,建立更加穩定的歐非經貿關系;法國還將采取單邊措施,簡化人員流動和交流的手續,幫助更多的非洲青年赴法,進行職業培訓;推動法非之間的非政府組織、青年、婦女合作與發展等。
2015年11月30日,奧朗德在巴黎氣候大會上表示,法國願意在接下來4年內,向非洲國家提供20億歐元的資金,以幫助發展可再生能源,從而替代對氣候有害的化石燃料能源。奧朗德在講話中表示,從2016年至2020年,法國將向非洲大陸提供價值60億歐元的電力供應。
軍事方面
2012年12月21日,由法國起草的2085號決議得到聯合國安理會批準,向馬裏派駐由非洲主導的國際支助團3300人,幫助馬裏軍隊提高作戰能力,收復北部失地,減小地區內恐怖主義的威脅。
2013年1月10日,反政府武裝大舉進攻科納鎮,馬裏過渡總統特拉奧雷緊急致函聯合國秘書長和法國總統請求援助。奧朗德11日宣布法國於當天下午出兵,向馬裏政府軍提供支持。1月12日晚,他在愛麗舍宮總統府發表電視講話宣布,法國在西非國家馬裏開展軍事行動的目的是恢復馬裏的領土完整和打擊“威脅到整個西非地區的恐怖主義侵略”。
2015年11月16日,奧朗德表示“法國處於戰爭狀態”,發誓將摧毀“伊斯蘭國”組織。就在奧朗德發出“戰爭聲明”的同時,法國軍方開始了對敘利亞北部城鎮拉卡發動空襲,10架颶風戰鬥機和幻影2000戰鬥機***投下了16枚炸彈。奧朗德甚至還不惜動用了最具威懾力的武器,11月18日,法國惟壹的核動力航空母艦“戴高樂”號啟程開赴波斯灣,參與到對“伊斯蘭國”的打擊。
人物榮譽
個人作品
個人生活
家庭背景
奧朗德的父親是壹名耳鼻喉醫生,熱心於身邊的社會問題,曾兩次名列魯昂市政選舉的名單,可惜所代表的並非社會黨這樣的傳統左翼勢力,而是極右政黨,最後都在競選中落敗。奧朗德的母親則是壹名社工,她的政治觀念偏左,八十多歲時還代表社會黨競選戛納議員。
感情經歷
1970年代,奧朗德與同為政治人物的女友塞戈萊納·羅亞爾同居,之後生有4個孩子,於2007年總統大選後分手。
2006年,奧朗德與資深政治記者女友瓦萊麗·特裏耶維勒開始***同生活。2014年1月25日,宣布分手。
2015年6月18日,奧朗德與法國演員朱莉·葛耶的戀情公布。
人物評價
恐怖襲擊、抗議和幾段戀情,這就是奧朗德的總統任期。(法新社評)
奧朗德是壹位“失敗的總統”。他雖然在放棄連任的電視講話中指出自己是“為了國家利益”,而事實上,正因為他在任內政績不佳才導致法國的局面。奧朗德在執政期間曾放出豪言,稱解決不好失業問題就不謀求連任,而法國的失業率仍常年徘徊在9%-10%左右。糟糕的政績帶來了極低的支持率,奧朗德如果參與2017年總統大選,幾乎沒有可能戰勝其競爭對手。(法國媒體《20分鐘》評)
奧朗德曾立誓要做壹個“團結的總統”,讓所有人都參與到建設“法國夢”的進程之中。事實上,奧朗德也未食言。他全面啟動金融改革、大刀闊斧實行減赤計劃、改變社保制度碎片化現狀。在改革過程中,奧朗德還力圖重塑法國經濟競爭力。奧朗德的背後是法國社會黨,該黨對內強調團結,執行溫和、求實政策,對外反對種族主義,推動世界多極化進程。作為黨首,奧朗德的政策帶有明顯的傳統左翼色彩,但也滲透壹定的自由主義精神。
奧朗德曾被譽為“歐洲羅斯福”,但幾年過去了,法國最根本的經濟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解決。恐怖主義危機與難民問題也成為壓垮他的最後稻草。即便曾經備受肯定,奧朗德執政最後的日子中,收獲更多的仍然是這個國家的質疑與民眾的失望。(中國網-中外觀評)
人物爭議
2016年8月,法國《世界報》發表兩名記者寫的文章,文中他們回憶與奧朗德2014年的壹次會面,當時奧朗德正等待美國總統奧巴馬決定是否對敘利亞發動空襲。文章描述奧朗德在愛麗舍宮辦公室桌上放著標有“機密”字樣的文件。
後來,這篇文章被收錄到這兩名記者所著《總統不該說的話》壹書中。作者在書中還講述,他們2012年4月至2016年7月與奧朗德見面60多次。作者還公開了這份包含詳細行動計劃文件的部分內容。這兩名記者在書中還說,奧朗德2015年10月曾告訴記者,他授權實施4次刺殺行動,但壹個月後又改口,稱並沒有正式下令實施行動,只是建議這麽做。
2016年11月初,保守派立法委員勒魯什根據法國憲法第68條提交了彈劾奧朗德的申請。11月21日,法國首都巴黎的檢察官表示已著手調查奧朗德在辦公室會見記者時桌上隨意擺放機密文件是否危害國家安全。11月23日,議會以13票對8票的投票結果否定了這次對奧朗德的彈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