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搭載贛鋒固態電池電動車完成交付
業內人士預計,到2030年左右,固態電池穩態市占率有望達到20%,遠期也將顯著提升鋰用量的市場空間。根據主要車企的規劃,部分搭載固態電池的產品將於2022年實現量產。
產業化加速
贛鋒鋰電稱,首批量產的電動車中,固態電池采用了固體電解質隔膜等固態材料,從材料體系維度徹底提升電池安全性和能量密度。在多次測試中,在針刺、擠壓或高溫等惡劣條件下,固態電池均保持優異安全特性。
業內人士表示,贛鋒鋰電此次推出的固液混合鋰電池是壹種介於液態鋰電池與全固態鋰電池之間的電池形態,即半固態鋰電池。該款混合固液鋰電池的模組采用鋁合金框架加上下高精度拼縫激光焊接技術,減少冗余結構設計,成組效率提升86%以上。
東風集團副總經理尤崢表示,東風-贛鋒高比能固態電池示範運營全球首發,將率先在我國打響固態電池產業化第壹槍。
前景被看好
固態電池因具備高能量密度,被市場看好。根據規劃,至2020年鋰電池能量密度要達到300Wh/kg,2025年為400Wh/kg,2030年為500Wh/kg,而液態電池能量密度上限或為350Wh/kg,難以滿足能量密度提升的最終要求。此外,傳統液態鋰離子電池容易發生電解液泄露、電極短路等現象,且液態鋰離子電池使用金屬鋰作為負極提升能量密度,容易發生鋰枝晶的問題,安全性的問題受到詬病,固態電池可以有效解決這些問題。
興業證券研報表示,液態電池還是長期主流,按照現有技術路徑,穩態下固態電池有望用於消費、軍工等成本不敏感的領域,車用動力領域預計主要裝載在高端車型上。預計到2030年左右,固態電池穩態市占率有望達到20%,對現有液態電池體系影響有限;且固態電池不改變現有正負極材料體系。
固態電池遠期將提升鋰用量的市場空間。鋰礦巨頭雅寶曾披露,全固態電池采用金屬鋰作為負極,鋰單耗存翻倍空間。
需要指出的是,固態電池技術發展仍面臨不少困難,包括供應鏈重塑和降本空間。此外,固態電解質導電率僅為電解液十分之壹,快充效率不佳,影響實際應用。
多家公司爭相布局
近年來,包括豐田、日產、寶馬、戴姆勒、大眾、福特等海外知名車企以及包括上汽、長城、蔚來、北汽等壹批國內車企均在加快布局固態電池業務,以期實現將相關技術和產品更快投入市場。
2022年將有多款半固態電池落地。其中,2021年1月9日,蔚來 汽車 發布了蔚來智能電動旗艦轎車ET7,並將搭配150kwh半固態電池包技術,預計將於2022年四季度推出。國軒高科2021年半年報披露,公司同步推進的三元半固態電池,正進入關鍵研發階段。
眾多上市公司積極布局固態電池業務。當升 科技 2021年12月7日公告稱,公司與衛藍新能源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合作布局固態鋰電池。協議約定,2022年-2025年衛藍新能源向當升 科技 采購不低於2.5萬噸固態鋰電材料,未來***同布局和發展固態鋰電業務,積極開展雙方***同投資建設固態鋰電及其關鍵材料生產基地的可行性研究。格林美表示,公司看好固態電池的發展前景,2019年起就壹直在積極準備固態電池需要的高鎳前驅體前沿制造技術,以應對固態電池的商業化市場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