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任職最久的總參謀長,25歲當師長,曾指揮1個團打退3個師
解放軍總參謀長是解放軍總參謀部的首長。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爆發,這壹天後被視為建軍節,標誌著人民軍隊的誕生。然而,解放軍總參謀部,卻誕生在建軍節之前。
早在1927年5月,中央軍事部即在中央軍事部下設立了參謀科,由聶榮臻任參謀科科長,這是解放軍總參謀部的雛形。
1930年,中央軍事委員會頒布《中國工農紅軍編制草案》,根據文件規定,中央軍委設立了參謀部,由劉伯承任參謀長。
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和國成立後,正式設立中央軍事委員會總參謀部,其首長稱為總參謀部部長,由葉劍英出任。
1932年,總參謀部部長改稱總參謀長,依舊是由葉劍英擔任。
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後,中央成立革命軍事委員會,下設軍委總參謀部,肖勁光任總參謀長。
1945年,七大之後,彭老總任總參謀長,後由周總理接任。
194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成立,總參謀部依然為軍委總參謀部,葉劍英任解放軍總參謀長。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同時成立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下設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參謀部。
新中國的首任總參謀長是徐向前元帥,任期為五年(1949年—1954年);第二任總參謀長是聶榮臻元帥(在徐帥任期內代理過壹段時間總參謀長);第三任總參謀長才是大名鼎鼎的粟裕大將,任期為四年(1954年—1958年)。
解放軍總參謀長的任期通常為三到五年,但在我軍史上,有兩位總參謀長任期高達七年,壹位是開國上將楊得誌,壹位是傅全有上將。
楊得誌將軍的任期為1980年—1987年,而傅全有將軍的任期為1995年—2002年,但是,楊得誌是從1980年3月任職至1987年11月,任期為7年零8個月;而傅全有是從1995年9月任職至2002年11月,任期為7年零2個月。
所以,楊得誌將軍是我軍史上任期最久的總參謀長。
楊得誌能擔任總參謀長長達7年之久,絕非等閑之輩。
楊得誌,湖南醴陵人,出生於壹個鐵匠家庭,自幼隨父親學打鐵,後到江西萍鄉安源煤礦當工人,期間受進步思想影響,參加革命。
1928年,17歲的楊得誌參加工農革命軍第7師,跟隨部隊前往井岡山,在毛主席的影響下,迅速成長為壹員驍將。
紅軍時期,楊得誌創造了壹個以少擊眾的軍事奇跡。
1932年,蔣介石為推行其“攘外必須安內”的政策,親任“剿***總司令”,糾集63萬大軍,開始第四次軍事“圍剿”。
這壹年,楊得誌擔任紅壹師壹團團長,在壹次戰鬥中,他率領壹團堅守陣地三晝夜,多次打退敵人進攻。
有人也許認為,多次打退敵人進攻不是奇事,可妳要知道,楊得誌所面對的,是敵人持續不斷地車輪戰。這樣的進攻方式,對我軍的損耗非常大,極其考慮軍隊的戰鬥力與意誌力。
楊得誌能堅持與敵人進行三個晝夜的車輪戰,這已經非常了不起。
關鍵還在於,敵人的兵力遠在楊得誌所部之上。楊得誌只有壹個紅壹團,而敵人是三個師的兵力!
壹個團面對敵人三個師三個晝夜的車輪戰,還能將敵人打退,這就不得不說是壹個軍事奇跡。
因為這壹戰,作為團長的楊得誌,竟受到總部嘉獎,還被授予紅星獎章。
因為驍勇善戰,1936年,年僅25歲的楊得誌便已擔任紅二師師長。
抗戰時期,楊得誌的表現也非常出色。
1938年,時任八路軍344旅代理旅長的他,僅率100余人翻越太行山,越過平漢鐵路封鎖線,在滑縣與689團會合,取得全殲偽軍扈金祿部的勝利。
其後,他僅率領少量部隊,就在平漢路東、漳河以南、衛河兩岸開辟了壹片抗日根據地,發動群眾展開遊擊戰,給日寇予以沈重打擊。
解放戰爭時期,楊得誌開創了壹個軍事先例。
1947年6月,楊得誌任晉察冀野戰軍司令員,指揮石家莊戰役,開創了解放軍奪取堅固設防城市的先例,拔除了國民黨軍在華北的壹個戰略要點,使晉察冀和晉冀魯豫兩大解放區連成壹片。
1955年,新中國舉行首次授銜,楊得誌被授予上將軍銜。這完全是實至名歸。
新中國成立後,楊得誌多次擔任大軍區司令員,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中越邊境自衛還擊戰,為保家衛國、捍衛和平立下赫赫功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