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發布壹款“華為”!22萬起售,能撼動國產特斯拉嗎?
“特斯拉的牌打完了,輪到我們出牌了”。
比亞迪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趙長江,曾在微博上如是寫道。7月12日,比亞迪旗艦轎車、全球首款采用刀片電池的量產車型-漢EV以及漢DM正式上市。
這是壹款被業內視為阻擊“特斯拉”的產品,凝聚了比亞迪在新能源領域十多年的幾乎所有心血。
比亞迪總裁王傳福與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也罕見同框,為新產品“帶貨”。作為彩蛋,發布會最後,比亞迪還展示了壹款漢定制款華為P40手機。
就在7月10日,比亞迪股價收盤價89元,市值達到2430億,總市值首次超越上汽,成為A股市值最大的整車上市公司,新的中國車企“市值壹哥”。?
有著“電池大王”之稱的王傳福,顯然不會滿足於此。在發布會上,王傳福還表示:“漢,從車型規劃到正式量產,十年磨壹劍。”
而這把劍,想必是指向了“全球車企市值壹哥”——特斯拉。
華為出陣
比亞迪拔劍
“改變行業對三元鋰電池的依賴,將動力電池的技術路線撥回正道,重新定義新能源汽車的安全標準”。是當時比亞迪集團董事長王傳福所立下的Flag。
比亞迪漢使用的磷酸鐵鋰電池,在安全性和成本上相較於三元鋰電池,有著先天優勢。
此前,特斯拉也宣布采用寧德時代的磷酸鐵鋰電池,而漢這次選擇搶在特斯拉之前出手——搭載刀片電池的漢EV純電車型,分為三個版本:
四驅高性能版旗艦型?279,500?元?(NEDC?550?km)
超長續航尊貴型?255,800?元?(NEDC?605?km)
超長續航豪華型?229,800?元?(NEDC?605?km)
雖然,業內曾普遍認為磷酸鐵鋰電池的性能差於三元鋰電池,但在比亞迪漢高性能版旗艦車型上,百公裏加速達到3.9秒,擠進特斯拉的“三秒俱樂部”。續航裏程也與主流三元鋰電池產品旗鼓相當。
當然,這次發布會,比亞迪不只拿出安全和性能這兩招。
比亞迪還有壹把利刃——華為。
此前,華為提出“1+8+N”全場景生態戰略,圍繞著消費者衣食住行的全場景,提供無縫的智慧生活解決方案。在出行這壹環中,華為與比亞迪緊密合作。
“將手機百萬級應用,帶入到智能汽車當中。”
在發布會上,王傳福與余承東同框為新產品“帶貨”。余承東介紹,相比蘋果的車載系統CarPlay,華為的HiCar解決方案,不僅是簡單的將手機軟件移植到車內,更重要的是,手機能使用車輛硬件的能力,實現硬件互通。
利用鴻蒙操作系統能夠充分的應用手機、汽車上的硬件。比如,導航時手機可以使用車的GPS和慣導能力,提升導航性能;手機可以使用車的攝像頭等傳感器整合到軟件功能。
考慮到華為的鴻蒙系統是個物聯網系統,能把各網絡節點的硬件整合在壹起提供服務,這也為比亞迪漢這款車,增加了不少遐想空間。
此外,余承東還介紹稱,全球首發NSA/SA的車規級5G通信模組將會出現在漢這款車上。
之所以,華為能“快速上車”,與比亞迪的“開放戰略”密不可分。
比亞迪DiLink智能網聯系統,是比亞迪自主研發的技術+內容的服務生態體系,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開放。341個傳感器和66項控制權的開放,能夠更多地賦能給開發者和生態夥伴。
最實用的功能,NFC無鑰匙解鎖必屬其壹。比亞迪車主只需用比亞迪雲服務App關聯華為錢包,激活車鑰匙功能後,便可以用手機貼近汽車左前後視鏡,完成解鎖操作。即使在手機沒電的狀態下,照樣可以解鎖、啟動汽車。
這壹功能,在此前蘋果發布會上也曾出現,蘋果將其命名為CarKey。不過,兩者都存在壹些適配問題,比如說目前妳只能在2021款寶馬上,才能用蘋果手機無鑰匙解鎖。同樣,比亞迪漢目前也僅支持華為、小米等安卓手機NFC解鎖。
基於硬件的開放,比亞迪在智能上的玩法還有很多。比如千裏眼功能,用戶可以在比亞迪雲服務App上調用攝像頭,實時查看行車記錄儀影像、車內影像和全景影像。還有較為基礎的,遠程控車、遠程找車等功能。
在自動駕駛方面,據官方介紹,漢EV搭載的最新的DiPilot?3.0智能駕駛輔助系統,達到了L2.5級的自動駕駛輔助功能。硬件上,由3個毫米波雷達、12個超聲波雷達和5個攝像頭組成,功能包括自適應巡航、交通擁堵輔助、自動泊車等。
此外,這整套系統可實現OTA遠程升級,屬比亞迪首次。
在發布會上,比亞迪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趙長江還略帶調侃的表示:“如果我們追求的智能,在高速路上,前方白色障礙物都不能識別的智能、把人的安全至於其外的智能,又有什麽意義呢?”
6月1日,在中國臺灣高速公路上,壹輛開啟Autopilot輔助駕駛系統的特斯拉Model?3,徑直撞上已側翻在路的白色貨車。
顯然,這番話劍指特斯拉。
“國產車市值壹哥”
劍指“全球車企市值壹哥”
2009年,比亞迪在西安策劃了今天廣為人知的“王朝系列”,漢名列其中。
在這次發布會上,趙長江表示,“漢不僅奠定了中華文明的地理版圖,也奠定了中華民族的文化性格。”當下,漢這款產品也背負了更重的使命。
制圖:汽車之心?數據來源:EV?Sales
從市場競爭來看,在2015年-2018年的新能源產品爆發期中,比亞迪銷量壹直占據高地。但自從去年特斯拉Model?3的銷量爆發,讓比亞迪頗有壓力。
比亞迪漢EV售價區間從22.98到27.95萬元,覆蓋了20-30萬元的主流“戰場”,同時與特斯拉國產Model?3的27萬-34萬元價格區間短兵相接。此外,還與小鵬P7的價格範圍高度吻合(其中兩款長續航車型22.99-27.69萬元)。
在今年1-5月的銷量排行中,比亞迪秦ProEV雖然以“國產之光”的身份,帶領國產新能源車企追趕特斯拉,但要追上Model?3的銷量仍有壹段距離。而趙長江也曾明確表示:“漢超過特斯拉銷售量的機會非常大。”
在發布會上市之前,據官方數據顯示,漢的訂單數量已經突破2萬臺,其中線上訂單12000多臺,線下訂單也超過8000多臺。
制圖?Clean?Technica?數據來源:EV?Volumes
股市裏的反應,也側面印證了市場對漢這款產品的期待。
發布會前的交易日,7月10日,比亞迪AH股逆市齊漲,總市值超過上汽集團,成為國內市值最大的車企。發布會後第二天,7月13日,比亞迪股漲10%報97.9元,封上漲停板,並帶著A股汽車板塊壹齊攀升。
巧的是,昨晚特斯拉的市值又“破紀錄”了。
7月13日,特斯拉股價高開高走,大漲超過16%,創下1794.99美元的歷史新高,市值更是突破3200億美元。就在很多人咂舌之際,特斯拉收盤股價抹去所有漲幅,相當於壹天振幅500億美元。
面對特斯拉這樣的“奇俠”,比亞迪早年的單槍匹馬戰術顯然已經過時。從今年初,比亞迪開始不斷召集各路“豪傑”,與“全球市值壹哥”特斯拉決戰江湖。
眾所周知,新能源汽車的成本構成中,最大頭當然是動力電池,第二高的就是IGBT。作為與動力電池電芯齊名的“雙芯”之壹,占整車成本約5%左右的IGBT,正在變得越來越重要。
動力電池,拿訂單、搶市場。
今年3月29日,比亞迪正式推出刀片電池,官方稱其續航裏程達到了三元鋰電池的同等水平,並通過嚴苛的“針刺測試”來證明其產品極高的安全性。
“可能會有越來越多的主機廠希望和我們進行合作,我們也有這樣的能力能夠非常快速的去提升我們的產能,去滿足更多的電池需求。”弗迪電池副總經理兼深圳上海開發中心總監孫華軍,在媒體溝通會上表示。
在上月中旬,比亞迪銷售公司副總李雲飛表示,目前幾乎能想到的車企都已經和比亞迪有所接觸,其中有幾家國際車企已經進行匹配測試了。
實際上,比亞迪電池從早年的“自家特供”到“對外供貨”,與爭奪市場份額有關。近年來,寧德時代發展勢頭強勁,壹度占據行業市場份額之首。尤其是,國產特斯拉將寧德時代納入電池供應商後。“中國電池大王”的爭奪,也愈演愈烈。
而在比亞迪的開放戰略下,比亞迪電池的拆分上市也已提上日程。比亞迪總裁王傳福此前就曾多次透露,將在合適的時候進行比亞迪電池的IPO。據此前透露,預計將於2022年左右獨立上市。
芯片,拿融資、解決卡脖子。
除了電池,在新能源領域,IGBT的應用也非常重要。比如,特斯拉Model?S使用的三相異步驅動電機,其中每壹相的驅動控制需要使用28顆塑封的IGBT芯片,三相***需要使用84顆IGBT芯片。
而且長期以來,IGBT被壟斷在少數外資IDM(Integrated?device?manufacturer)手上,比如英飛淩Infineon、富士電機、三菱等外資企業。就比如,與比亞迪漢對標的小鵬P7,正是采用的英飛淩950?IGBT模塊。
而當下,比亞迪正借著“芯片潮”快速擴張。
今年4月14日,比亞迪發布公告稱,對旗下深圳比亞迪微電子有限公司進行業務重組和更名,成立比亞迪半導體。
5月26日,比亞迪半導體宣布完成19億元A輪融資,投資者包括紅杉瀚辰、紅杉智辰等14位戰略投資者。僅僅20天後,比亞迪又宣布完成A+輪融資,引入韓國SK、小米、聯想等30位戰略投資者,完成7.99億元A+輪融資。
華為、小米、聯想入局...顯然,比亞迪正在不斷擴大它的戰隊。
寫在最後
比亞迪漢,壹***有61家核心零部件供應商,其中只有9家為外資品牌,剩下23家屬於比亞迪旗下,其余29家為國產品牌,其中不乏福耀、科大訊飛、華為這樣響當當的企業名字。由此可知,漢這款車有近85%的零部件是“全中國制造”。
或許,這就是為什麽,華為願意為比亞迪站臺的原因。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