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內兩次火箭發射失利,對我國航天事業影響大嗎?
長征七號這款火箭是我國新研制的壹代中型運載火箭,其繼承了前身長二F型運載火箭的成熟技術並且應用了大量的長征五號上的新技術,新技術多達96項占比70%,而長二F型火箭是我國的壹艘載人航天運載火箭,曾經發射了“神舟壹號”至“神舟七號”飛船,足以見得其穩定性。但是還是那句話,新技術就會帶來新風險,但是2016年6月25日長征七號在文昌首飛成功。
縱觀我國的火箭家族,那真是品種繁多,我這才說了壹小部分,例如:長三火箭這個系列下,還有個長三丙子系列,這個子系列下又有很多的型號。所以我國的火箭事業發展那是經過了千錘百煉、不知多少研究人員的努力才創造了今天這麽龐大的火箭家族。兩次的失敗不能論英雄,但是我們還是希望盡快找出問題、解決問題。
所以新技術的應用都會存在壹些風險,但是為了火箭技術的發展,我們還是要不斷的革新技術,不斷地去實驗測試,出現問題或者發射中地意外其實也有助於我們找到問題,並相應地、有針對性地去解決問題。
為了使得運載能力更大,我國又在長三乙的基礎上進了改進,推出了長三乙改壹型和增強型火箭,其中改壹型目前已經停產,參與過北鬥衛星的壹箭雙星任務。增強型的型號分別為:改二型、改三型、改三Z型、遠征壹號、改五型。這幾款增強改進型長三乙火箭使得我國的GTO運載能力達到了5.5噸,地月轉移軌道運載能力3.78噸。
而4月9號發射失利的火箭就是長三乙的改三型火箭,這只是長三火箭這個大系列下的,壹個子系列長三乙中的壹個型號而已,雖然很多技術都是繼承了上壹代比較優秀的火箭技術,但是在新的系列、新的子系列、新的型號中通常會有比較大的技術革新和改進,以增加火箭的推進能力和整體的可靠性。
接下來就就是今天的主角火箭:長三乙!這款系列火箭是我國在海外開拓國際市場、進行國際商業發射的主流火箭,長三乙是在長三甲和長二E的基礎上改進的三級捆綁式火箭,也就是為長三甲增加了四個2.25米直徑的推進器,實現了壹箭多星和GTO運載能力5噸的目標。
長三退役以後,我國肯定是要擁有GTO運載能力更大的火箭,於是就是長三的基礎上研制了長三甲火箭,主要提高了三子級的直徑和發動機的推力,使得GTO運載能力提高到了2.65噸。這款火箭自1994年2月8日首飛以來到今天壹直保持了零失敗率的記錄,被稱為我國的“金牌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