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龍華烈士事跡
1917年夏,畢業於寧海正學小學。次年秋,考入杭州省立第壹師範學校。1921年10月,參加杭州文學團體“晨光社”,開始從事文學創作活動。1923年夏,從“壹師”畢業。1924年春,到慈溪縣普迪小學任教,同時從事文藝創作。1925年元旦,創作出版第壹部短篇小說集《瘋人》。不久,他到北京大學當旁聽生,經常聆聽魯迅先生講課。由於經濟困難,1926年春,離京返浙,先在杭州代課,後到鎮海中學任語文教員、教務主任。是年創作揭露舊社會黑暗的長篇小說《日時代之死》。1927年4月,國民黨反動派實行“清黨”,他參加國民黨鎮海縣黨部會議,得知校內***產黨員將遭逮捕的消息,立即告知黨員撤離,事後,被反動當局查知,為了擺脫反動當局的追捕,於同年夏返回故鄉寧海。參加由***產黨人組織的“消夏社”,參與籌辦寧海中學,並任教於該校。1928年初,在寧海中***黨組織和進步教師的支持下,出任寧海縣教育局局長,致力改革教育,清除封建勢力。同年5月,寧海中***黨組織發動亭旁起義,暴動失敗後,敵人在搜查中,得知寧海中學是黨組織的聯絡點,他因“預聞其事”受到牽連,被迫出走上海。經友人介紹結識了魯迅,並與魯迅等***同創立了“朝花社”,出版《朝花周刊》、《朝花旬刊》及《藝苑朝花》等進步刊物。1929年1月,魯迅事忙,辭去《語絲》編輯,推薦他繼任《語絲》編輯。工作之余,又創作了中篇小說《二月》、短篇小說集《希望》等許多優秀小說和詩歌,並翻譯介紹高爾基等作家的外國文學作品。1930年2月,同魯迅等人發起成立“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3月,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被選為執行委員,後任常務委員、編輯部主任,主持左聯機關刊物《萌芽》月刊的編輯工作。5月,由馮雪峰介紹加入中國***產黨。不久,他以“左聯”代表身份參加在上海秘密召開的全國蘇維埃區域代表大會。會後,向“左聯”全體盟員傳達了大會精神,魯迅親臨聽取,給予了高度評價。柔石還為這次大會寫了著名的報告文學《壹個偉大的印象》,熱情地歌頌了***產黨領導下的根據地人民。為適應革命鬥爭的需要,他還發表了短篇小說《為奴隸的母親》和詩《血在沸》。1931年1月17日,到上海東方旅社參加黨的秘密會議,因叛徒告密,與會同誌全部被捕。在獄中,備受酷刑,堅貞不屈。2月7日晚,他與同時被捕的20多位同誌被敵秘密集體槍殺於上海龍華。柔石身中十彈,壯烈犧牲。犧牲成員中有五名“左聯”成員,被稱“左聯五烈士”。魯迅聞訊,萬分悲憤。在柔石等犧牲兩周年的時候,魯迅寫下了《為了忘卻的紀念》壹文,深表懷念。
趙世炎:
中國***產黨早期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著名的工人運動領袖。他是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的主要領導人之壹。在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鬥爭中,他緊緊把握鬥爭方向,註意加強起義隊伍的組織建設。在鬥爭遭到挫折時,及時總結經驗教訓。為組織好第三次武裝起義,他和周恩來同誌壹起進行了周密的部署,並在鬥爭中身先士卒,沖鋒陷陣,打敗了反革命武裝,在中國工人運動史上寫下了輝煌的壹頁。蔣介石發動四壹二反革命政變後,他領導廣大上海工人群眾繼續堅持鬥爭。面對嚴重的白色恐怖,他臨危不懼,堅定表示:“***產黨就是戰鬥的黨,……黨存在壹天就必須戰鬥壹天,不願意參加鬥爭,還算什麽***產黨員!”1927年7月2日,趙世炎不幸被捕。在兇殘的敵人面前,他大義凜然,堅貞不屈,表現了***產黨人大無畏的英雄主義氣概。面對敵人的屠刀,高呼“中國***產黨萬歲”英勇就義,把26歲閃光的青春和滿腔熱血獻給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趙世炎是中國***產黨早期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著名的工人運動領袖。他是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的主要領導人之壹。在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鬥爭中,他緊緊把握鬥爭方向,註意加強起義隊伍的組織建設。在鬥爭遭到挫折時,及時總結經驗教訓。為組織好第三次武裝起義,他和周恩來同誌壹起進行了周密的部署,並在鬥爭中身先士卒,沖鋒陷陣,打敗了反革命武裝,在中國工人運動史上寫下了輝煌的壹頁。 蔣介石發動四壹二反革命政變後,他領導廣大上海工人群眾繼續堅持鬥爭。面對嚴重的白色恐怖,他臨危不懼,堅定表示:“***產黨就是戰鬥的黨,……黨存在壹天就必須戰鬥壹天,不願意參加鬥爭,還算什麽***產黨員!”1927年7月2日,趙世炎不幸被捕。在兇殘的敵人面前,他大義凜然,堅貞不屈,表現了***產黨人大無畏的英雄主義氣概。面對敵人的屠刀,高呼“中國***產黨萬歲”英勇就義,把26歲閃光的青春和滿腔熱血獻給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趙世炎是中國***產黨早期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著名的工人運動領袖。他是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的主要領導人之壹。在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鬥爭中,他緊緊把握鬥爭方向,註意加強起義隊伍的組織建設。在鬥爭遭到挫折時,及時總結經驗教訓。為組織好第三次武裝起義,他和周恩來同誌壹起進行了周密的部署,並在鬥爭中身先士卒,沖鋒陷陣,打敗了反革命武裝,在中國工人運動史上寫下了輝煌的壹頁。 蔣介石發動四壹二反革命政變後,他領導廣大上海工人群眾繼續堅持鬥爭。面對嚴重的白色恐怖,他臨危不懼,堅定表示:“***產黨就是戰鬥的黨,……黨存在壹天就必須戰鬥壹天,不願意參加鬥爭,還算什麽***產黨員!”1927年7月2日,趙世炎不幸被捕。在兇殘的敵人面前,他大義凜然,堅貞不屈,表現了***產黨人大無畏的英雄主義氣概。面對敵人的屠刀,高呼“中國***產黨萬歲”英勇就義,把26歲閃光的青春和滿腔熱血獻給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
陳延年:
安徽懷寧人,陳獨秀長子,生於1898年。1915年,陳延年考入上海法語學校專攻法文,1917年考入震旦大學攻讀法科。1919年12月下旬,陳延年赴法國勤工儉學。1921年,陳延年屏棄原先信仰的無政府主義,轉而信仰馬克思主義。1922年6月,陳延年與趙世炎、周恩來壹起創建旅歐***產主義組織——中國少年***產黨,並擔任宣傳部長。同年秋,加入法國***產黨。不久,經中***中央正式承認為中國***產黨黨員。1924年10月,陳延年赴廣州工作,先後任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駐粵特派員、中***廣東區委秘書兼組織部長、中***廣東區委書記。1925年6月,陳延年和鄧中夏、蘇兆征等人領導了震驚中外的省港大罷工。陳獨秀對國民黨右派采取妥協退讓的政策,陳延年堅決反對,表示雖然和陳獨秀是父子關系,“但我是***產黨員,我堅決反對妥協退讓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1927年4月,陳延年接任中***江浙區委書記。同月,中***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選他為中央委員和政治局候補委員。1927年6月,中***中央撤銷江浙區委,分別成立江蘇省委和浙江省委,陳延年任中***江蘇省委書記。6月26日,陳延年遭國民黨軍警逮捕。敵人為了得到上海中***黨組織的秘密,對陳延年用盡酷刑。但陳延年以鋼鐵般的意誌,寧死不屈。敵人無計可施,遂將他殺害。陳延年犧牲時,年僅29歲。
彭湃:
生於1896,廣東海豐人。中國農民運動的傑出領袖。出身地主家庭。1917年東渡日本求學,1918年入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科,積極參加中國留學生的反帝愛國活動。1919年參加早稻田大學激進青年組織——建設者同盟。十月革命後,開始研究社會主義學說。1920年和留日學生組織赤心社,學習俄國革命經驗。1921年5月回國,不久參加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同年7月創辦社會主義研究社和勞動者同情會,積極宣傳社會主義思想。10月接任海豐縣勸學所長(後改為教育局長)。1922年創辦《赤心周刊》與《陸安日報》,宣傳革命思想。同年6月開始從事農民運動。7月在海豐縣赤山創建農會。1923年月當選為海豐縣總農會會長。同年5月海豐縣總農會擴展為惠州農民聯合會,任會長。7月又改組為廣東省農會,被推選為執行委員會委員長,成為廣東農民運動的先驅者之壹。1924年初轉為中國***產黨黨員,同年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任國民黨中央農民部秘書。7月廣東革命政府在廣州創立農民運動講習所,他曾擔任第壹屆和第五屆農民運動講習所主任。1925年,先後任中***海陸豐特別支部書記,中***廣東區委委員、農委負責人,國民黨廣東省黨部執行委員兼農民部長。同年2月和10月,隨軍參加兩次東征戰役。1926年發表《海豐農民運動報告》。同年5月在廣東省第二次農民大會上當選為第二屆常務委員。6月在毛澤東主辦的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講授東江農民生活狀況和開展農民運動的經驗。10月任中***汕頭地委常委、省農會潮梅海陸豐辦事處主任。11月任中***中央農民運動委員會委員。1927年3月到武漢,任中華全國農民協會臨時執行委員會委員兼秘書長。同年4至5月,出席中***五大,當選為中央委員。大革命失敗後,參加八壹南昌起義,任中***前敵委員會委員。隨後在中***八七會議上被選為臨時中央政治局委員。11月領導海陸豐農民第三次武裝起義,建立第壹個紅色政權——海陸豐蘇維埃政府。12月廣州起義時,被任命為廣州工農民主政府人民土地委員。廣州起義失敗後,繼續領導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余部在海陸豐地區堅持鬥爭。1928年7月在中***六大上,繼續當選為中央委員,在六屆壹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會後中***東江特委和潮梅特委合並為東江特委,被指定為書記。同年冬,調到上海,任中***中央農委書記兼江蘇省委軍委書記。1929年8月24日,由於叛徒告密,不幸被捕,30日壯烈犧牲於龍華的上海警備司令部內。中國工農紅軍曾建立彭(湃)楊(殷)軍事政治學校,以誌紀念。
歐陽立安:
1914年3月出生於湖南省長沙市。他的父親歐陽梅生是中國***產黨早期黨員,母親陶承也長期為黨和革命工作。大革命失敗後,歐陽梅生積勞成疾逝世,歐陽立安被黨組織送到武漢、上海做工。1929年春,15歲的歐陽立安進入上海申新五廠做工,跟隨中***上海滬中區委書記何孟雄從事工人運動,擔任區委交通員。同年冬,加入***產主義青年團,並擔任***青團滬東區委委員。在此期間,他多次參加上海各界工人舉行的抗議罷工、遊行示威等。在鬥爭中,他毫不畏怯,勇往直前,經受了壹次又壹次嚴峻的考驗。1930年春,經何孟雄介紹,16歲的歐陽立安加入了中國***產黨。1930年6月,歐陽立安作為中國青年工人代表,隨劉少奇赴莫斯科參加赤色職工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和少***國際的有關會議,並參加了蘇聯十月革命13周年紀念活動。這使他開闊了視野,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政治信念。他說:“今天的俄國是列寧的布爾什維克黨領導工農打出來的。我們中國***產黨也要領導工農打倒帝國主義,打倒封建主義,打出壹個新中國。”同年11月底回國後,黨組織任命歐陽立安擔任***青團江蘇省委委員和上海總工會青工部部長。1931年1月17日,歐陽立安在參加中***江蘇省委的壹次會議後,與滬中區委書記等同誌被反動軍警逮捕。面對兇殘的敵人,面對酷刑的逼供,他毫無懼色,視死如歸,嚴守黨的機密,堅信自己的信仰。他義正詞嚴地說:“中國革命壹定會勝利,我是***產黨員,就是筋骨變成灰,也還是百分之百的***產主義者,我為主義,為人民而死,死而無怨!”1931年2月7日晚,歐陽立安與何孟雄等20多名***產黨員高呼著“打倒帝國主義!”“中國革命成功萬歲!”“中國***產黨萬歲!”的口號,在龍華監獄英勇就義。歐陽立安年僅17歲。新中國建立後,歐陽立安的母親陶承撰寫了長篇革命回憶錄《我的壹家》,成為廣大青少年喜愛的優秀讀物,歐陽立安壹家的英勇事跡和獻身精神,成為激勵人們奮鬥的精神力量。
孫炳文:
四川南溪人,1885年生。1908年考入京師大學堂。不久,孫炳文接受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失敗後,孫炳文受到袁世凱的追捕,回到四川老家。1917年,經人介紹,孫炳文結識了時為滇軍將領的朱德,救國救民的***同誌向使他們成為莫逆之交。孫炳文和朱德反復討論了國內政治形勢,最後決定到馬克思的故鄉德國考察學習。1922年10月,孫炳文和朱德在德國柏林由周恩來介紹,加入中國***產黨。 1925年,以五卅運動為起點,掀起了大革命高潮。革命形勢的迅速發展,急需大批的革命骨幹力量,中***中央號召旅歐黨員回國參加革命。孫炳文於同年秋回國,先到北京,年底到革命的中心廣州,任國民革命軍政治部秘書、黃埔軍校和廣東大學教授。1926年6月,孫炳文任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秘書長。同年7月,北伐戰爭開始後,他任總政治部後方留守處主任。1927年春,蔣介石加緊反***步伐,陰謀發動反革命政變,孫炳文在黃埔軍校的演講中予以堅決揭露。4月16日,孫炳文在取道上海前往武漢時,由於叛徒的告密,被敵人逮捕。敵人對孫炳文誘以高官厚祿,遭他嚴正拒絕。4月20日,孫炳文在龍華被敵人殺害。時年42歲。
汪壽華:
1901年出生於浙江諸暨。1917年秋考入浙江省立第壹師範學校。“五四”運動爆發後,他積極參加學生運動,經常閱讀《新青年》等進步刊物,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 1920年,汪壽華在上海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1921年4月赴蘇聯學習,1923年加入中國***產黨。1925年,汪壽華奉命回國,參加了在上海召開的黨的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並先後擔任中***江浙區委(上海區委)委員、常委、區委農工部主任委員、區委職工運動委員會書記,上海總工會代理委員長,是“五卅”反帝愛國鬥爭的主要領導人之壹。1926年10月至1927年3月,汪壽華先後參與指揮了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裝起義時,中***中央和中***江浙區委成立了有陳獨秀、周恩來、羅亦農、汪壽華等參加的“特別委員會”,全面領導和指揮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裝起義。3月22日,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勝利後,建立了上海特別市臨時市政府,汪壽華當選為臨時市政府委員,並在全市工人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上海總工會委員長,在工人中很有威望。 蔣介石進入上海後,加緊策劃反革命政變。在烏雲壓城、大革命面臨失敗的危急關頭,汪壽華領導上海總工會接連采取了壹系列的反擊措施,戳穿國民黨右派的陰謀和借口,表示了革命到底的堅強決心。蔣介石為掃清發動反革命政變的障礙,買通和唆使上海的流氓頭子杜月笙,假意約請汪壽華。在形勢日益危急的情勢下,黨組織估計到可能的危險,開會討論是否赴約。為了摸清敵人的底細,揭露敵人的陰謀,更好地團結工友們與敵人進行鬥爭,汪壽華堅定地表示:“為了黨和工人階級的事業,我寧願犧牲壹切!” 1927年4月11日,汪壽華毅然前往杜月笙寓所。進入杜宅,汪壽華即被殘忍的敵人打昏後裝入麻袋,運至楓林橋活埋。次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了震驚中外的“四·壹二”反革命政變。汪壽華是中國***產黨早期工人運動的傑出組織者和領導人,犧牲時年僅2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