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哨》的教案
作為壹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我整理的《麥哨》的教案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麥哨》的教案 篇1教學目標
1、認識“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個生字,能準確認讀。
2、感悟鄉村的歡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讀。
3、體會作者生動形象的語言,積累語言。
教學重點
感悟鄉村的歡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讀。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對田園生活的向往與熱戀。
教學準備
課件,學生課前收集田野風光的圖片和文字資料。
教學課時
壹課時。
教學過程
壹、揭題導入
同學們,妳們有過鄉村生活的經歷嗎?想了解鄉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樣的嗎?看錄象。我們就壹起來讀讀《麥哨》這篇課文,讀完後,相信妳壹定會有更美好的感受。
二、初讀課文
1、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通課文,讀準字音,標出自然段。給定時間,讀得快的多讀幾遍。
2、反饋:
⑴ 有哪些地方容易讀錯?給同學提壹個醒。
⑵ 詞語檢查。指名讀,齊讀。
應和 掠過 湖畔 襯衫 肚兜 晶瑩 鵝黃 嫩綠 芽苞 初放 麥穗
黑白 相間 裹腳 剝開 嚼碎 肺腑 此起 彼落 撩起
三、感悟課文
1、課文錄音範讀。課文幾次寫到麥哨?是怎樣描寫的?妳從中感受到什麽?讀壹讀首尾段,比較異同點。妳還從文中的哪些地方讀出歡快、柔美?
2、默讀課文,畫出妳最喜歡的部分,說說為什麽喜歡?試著有感情地讀壹讀。
⑴ 那壹張張紅撲撲的臉蛋,蒙上了壹層晶瑩的細汗,猶如壹朵朵沾滿露珠的月季花。
(這是壹個比喻句,這裏把“孩子們的臉蛋”比作了壹朵朵晶瑩剔透的月季花,這樣形象生動的語言,會產生壹種意境的美)
⑵ 金黃的油菜花謝了,結出了密密的嫩莢;黑白相間的蠶豆花謝了,長出了小指頭似的豆莢;雪白的蘿蔔花謝了,結出了壹蓬蓬的種子。
① 寫了哪些農作物?
② 讀壹讀,還有哪裏讓妳覺得美?
③ 分號前後的三個分句有什麽相同之處,這樣的句子該如何讀?讀出韻律美,讀出排比句的氣勢。
⑶ 草地柔軟而有彈性,比城裏體育館的墊子還要強,這簡直是壹個天然的運動場!(“簡直”表示完全如此,這裏運用對比、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寫出了草地的茂密、柔軟,也寫出了孩子們的玩耍是那樣地貼近自然,更寫出了作者由衷的贊嘆。閱讀時,要讀出贊嘆的語氣)
⑷ 每根麥桿都擎起了豐滿的穗兒,那齊刷刷的麥芒,猶如樂譜上的線條,壹個麥穗兒,就是壹個跳動的音符。
(把麥穗兒比作了什麽?這樣些讓妳感覺的到什麽?)
⑸ 白竹布襯衫小涼帽,繡花兜肚彩巾。全文就這壹句描寫孩子們的穿著,文字精練簡潔,念上去有些順口。這樣的句子銘記在心,多念幾遍,記在腦海裏。
四、總結,談感受
1、鄉村的生活為什麽柔美、歡快呢?僅僅是因為鄉村景色怡人嗎?
提示:請同學們展開想象,家裏的老人、孩子、父母,以及鄰居,他們和人們的“歡快、柔美”有關系嗎?
(經老師的這壹點撥,學生不難感受到人們“歡快、柔美”的背後,是老人的健康長壽,是孩子的聰明可愛,是夫妻的恩愛美滿,是鄰居的和睦友好。從孩子們歡快的神情,看到人們的歡快生活;從人們的歡快生活,聯想到整個鄉村歡快、柔美的生活。)
2、學完課文,麥哨和吹麥哨的孩子們給妳留下了什麽印象?妳有什麽話對他們說嗎?
3、拓展閱讀詩歌《麥哨》:
麥哨(詩)
春的原野
鼓起渾圓的唇
期待
麥稈的壹頭傳出
悅耳的清脆
碧野之間
若有所思的人
淹沒,看天
渾然壹體
壹支悠揚的樂聲
傳來
仿佛跋涉的路
足以酣睡百年
我呼吸的節律
感觸年少情懷
如歌
在青春的另壹面
春天的少年再次鼓起腮幫
春天的少年和著麥哨
拌著亙古的聲調
喜悅滿眼
4、摘抄自己喜歡的詞句。
《麥哨》的教案 篇2教學目標:
1、認識“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個生字,能準確認讀。
2、感悟鄉村的歡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讀。
3、體會作者對田園生活的向往與熱戀。
教學重點 :感悟鄉村的歡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讀。
教學難點 :體會鄉村生活的歡快、柔美,和我們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現代人相比較,他們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樂、幸福、自由的主人。
教學準備: 《牧童短笛》的音樂,掛圖或課件,識字卡片
教學課時 :壹課時
〖妳正在瀏覽《老百曉在線》提供的文章
壹、初讀課文
1、直觀激趣
播放課件,觀看鄉村生活的場面,讓學生對鄉村生活的情趣有壹個直觀的認識,有助於學生接下來理解課文的意境。
2、範讀激情
教師配樂範讀全文。要求學生閉目靜聽,全身心地感受課文的美好意境。
3、初讀感受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自學新詞,讀通課文,初步感受課文大意。
4、互助識字
相互交流生字學習情況,出示生字“畔、兜、穗、裹、嚼、肺、腑、撩”,要求每位學生至少選擇壹個生字(越多越好)準備參與交流,多音字的分析(和、應),形近字的比較(“俯”和“腑”)。發揮學生主體性,引導學生從自己的實際出發,說說自己曾經見過的字,自己容易寫錯讀錯的字,自己發現很特別、很有趣的字,(盡量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
二、感悟文章
1、步入“歡快、柔美”的課堂
《麥哨》是壹篇十分優美的散文,讀起來很有情趣,很有味道,令人陶醉。課文有兩個詞語特別重要,只要我們抓住並真正理解了這兩個關鍵詞,就可以說理解了整篇課文,到底是哪兩個詞語呢?
學生快速地默讀課文後,請同學們來猜壹猜,看看誰是老師“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2、理解“歡快、柔美”的情態
(1)教師板書“歡快、柔美”,然後問學生:“歡快、柔美”是什麽意思?課文中是誰在什麽環境下“歡快、柔美”地幹什麽?
(2)學生“歡快、柔美”地自由朗讀課文最後壹自然段。第壹次感受人們的“歡快、柔美”。
(3)妳平時在生活中見到過哪些人、在什麽時候、在什麽地方、什麽情況下是“歡快、柔美”?
從文本向生活拓展,使學生認識到“歡快、柔美的生活”是建立在壹定的環境下和壹定的基礎上的,需要壹定的條件,不是每個人隨隨便便就能過上“歡快、柔美”的生活。
3、領悟“歡快、柔美”的內涵
(1)播放《牧童短笛》,師生壹起齊讀最後壹自然段。
(2)妳喜歡這樣的生活嗎?找出妳喜歡的部分,說說理由,朗讀出感受。
(3)鄉村的生活為什麽柔美、歡快呢?僅僅是因為鄉村景色怡人嗎?
提示:請同學們展開想象,家裏的老人、孩子、父母,以及鄰居,他們和人們的“歡快、柔美”有關系嗎?
(經老師的這壹點撥,學生不難感受到人們“歡快、柔美”的背後,是老人的健康長壽,是孩子的聰明可愛,是夫妻的恩愛美滿,是鄰居的和睦友好。從孩子們歡快的神情,看到人們的歡快生活;從人們的歡快生活,聯想到整個鄉村歡快、柔美的生活。)
4、提升“歡快、柔美”的意境
(1)教師告訴學生,有壹位詩人讀了《麥哨》這篇課文之後,激動不已,將鄉村的歡快、柔美生活,用28個字概括成壹首精美的小詩:
碧湖,綠田,孩子;清風,炊煙,農家;青山,翠柳,稻花;夕陽西下,幸福人,樂開花。
(2)引導學生反復吟誦,細細品味。
(3)最後告訴學生這首小詩的作者就是老師自己,希望同學們展開想象,課後也寫壹首精美的小詩。
板書:(簡筆畫:壹副鄉村圖)
《麥哨》的教案 篇3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從優美的語言中感受鄉村孩子純樸自然、歡快的童年生活。
3、體會作者生動形象的語言。
教學重難點
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感受鄉村孩子純樸自然、歡快的童年生活。
難點:體會作者生動形象的語言、鄉村生活的歡快。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壹、播放課件
1、觀看盛夏田園風光。
2、說說感受。
3、妳想了解鄉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樣的嗎?
那我們就壹起來讀讀《麥哨》這篇課文。(出示課題),理解:麥哨——它是壹種用麥桿做成的哨子。它能發出悅耳的聲音。妳們想知道它的聲音是怎麽樣的嗎?讓我們壹起讀壹讀這篇課文吧!
二、初讀課文
1、生自由讀課文,要求:
讀通課文,讀準字音,標出自然段。給定時間,讀得快的多讀幾遍。
2、讀後交流:
⑴ 麥哨的聲音是怎樣的?“嗚卟,嗚卟,嗚……”指導讀,理解省略號在這裏的作用。
⑵ 剛才只是說了麥哨的聲音,誰能用幾個詞語來概括的說說麥哨發出的聲音的特點嗎?
理解壹聲呼,壹聲應[妳呼我應]、忽高忽低[此起彼落]兩組詞語的意思。
比較首尾兩段的相同之處,體會作者語言的優美。
在朗讀中體會兩段間的不同之處,念好最後壹句“傳得很遠、很遠……”體會那悠揚的麥哨聲由近及遠的在田野中蕩漾開去。
三、細讀課文,品味語言
1、默讀課文,畫出妳最喜歡的部分,試著有感情地讀壹讀。
2、課件出示句子:
⑴ 那壹張張紅撲撲的臉蛋,蒙上了壹層晶瑩的細汗,猶如壹朵朵沾滿露珠的月季花。
⑵ 金黃的油菜花謝了,結出了密密的嫩莢;黑白相間的蠶豆花謝了,長出了小指頭似的豆莢;雪白的蘿蔔花謝了,結出了壹蓬蓬的種子。
⑶ 草地柔軟而有彈性,比城裏體育館的墊子還要強,這簡直是壹個天然的運動場!
3、老師指導朗讀。
4、把妳最喜歡的、感受最深的部分讀給大家聽。
四、談感受
1、學完課文,麥哨和吹麥哨的孩子們給妳留下了什麽印象?妳有什麽話對他們說嗎?
2、點名談談感受。
五、欣賞田園詩篇
村夜
霜草蒼蒼蟲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絕。
獨出前門望野田,
月明蕎麥花如雪。
鄉村四月
綠遍山原白滿川,
子規聲裏雨如煙。
鄉村四月閑人少,
才了蠶桑又插田。
四時田園雜興
晝出耘田夜績麻,
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
也傍桑陰學種瓜。
宿新市徐公店
籬落疏疏壹徑深,
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
飛入菜花無處尋。
《麥哨》的教案 篇4設計理念
經典的文本語言是壹條絕美的長徑,連著讀者的心,作者的情,文中的境。讓同學以文本語言為通道,壹路“讀、聽、賞、抒”,便擁有壹路的風景,最終到達文本所描繪的唯美境界,發生情與美的***鳴,用個性的語言與情感構築起屬於自身的壹片新的意境。
教學目標
1、認識“畔、兜、穗”等8個字。
2、自主讀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田園風光的美好和鄉村小朋友憨厚自然、歡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感受語言的豐富與優美,積累文中的優美語言。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教學課件(包括放大的課文插圖和課文重點語句段落)
課時布置
壹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第壹課時
壹、聽田園牧歌
1、板書課題:
給這兩個字分別組壹個合適的詞,想想麥哨是什麽?(用麥稈做成的哨子)
2、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聽聽吹響麥哨的聲音是怎樣的?看看課文幾次寫到“麥哨”?是怎樣描寫的?
3、交流:
讀通相關段落(課文第壹、二、七、八自然段)。讀準多音字“和”、“應”。(提示:這兩個字意思相近,可以組成壹個同樣意思的新詞“應和”。)
4、讀了課文,誰能來模仿吹響麥哨的聲音?
(提示:吹得短促,吹得悠長,與同桌合作“應和著”吹壹吹,忽高忽低)
5、變化豐富的麥哨聲就像壹曲曲風格不同的田園牧歌,俺們聽著有什麽不同的感受?
(短促的麥哨聲是壹曲歡快的樂曲,悠長的麥哨聲是壹曲柔美的樂曲,而相互應和著的麥哨聲就像壹曲合奏曲。)
6、有感情朗讀描寫麥哨聲的段落。
7、學習寫法:
麥哨聲壹呼壹應,妳呼俺應,此起彼伏,歡快柔美。妳還發現什麽也前後呼應著?
(小結:課文首尾兩次寫到“麥哨”。妳呼俺應,讓俺們壹直沈溺在麥哨所吹響的田園牧歌裏。)
〖設計意圖
“麥哨”的聲音是課文的線索,緊扣文題初讀課文,能快速理清課文脈絡。其後,讓同學聯系文中“和、應、歡快、柔美”等詞對 “嗚卟嗚卟”的麥哨聲展開想象,能有效掌握學習語言的實質性目標。同時,那歡快而柔美的麥哨聲在課堂裏吹起壹股清新的風,使同學仿佛置身於田園之中。
二、賞田園畫意
1、為什麽小朋友們的麥哨聲吹得那麽歡快、那麽柔美?請同學們自由讀讀課文的其他段落,去欣賞鄉野生活裏的“歡快”與“柔美”的畫面。
2、同學自讀自悟,把“歡快”與“柔美”標註在相關的句子邊。
3、隨機交流所欣賞到的“樂”與“美”和畫面,邊交流邊指導朗讀,讀出相應的感受。
小朋友們衣服美:“白竹布襯衫小涼帽,繡花兜肚彩頭巾。”(看圖品味:碧藍的湖水邊,茵茵綠草地上,小朋友們玩耍割草,就像是綠草地上盛開了無數美麗的花兒,好壹幅色彩艷麗的畫。隨機板書:碧湖,綠田,小朋友,色彩斑斕的`畫)
田野裏花果美:“前幾天,田野裏還是鵝黃嫩綠……就是壹個跳動的音符。”哪些顏色映入妳的眼簾?(圈劃:鵝黃嫩綠、濃陰、金黃、黑白相間、雪白、淺黃色)這些顏色是壹起出現的嗎?(圈劃:前幾天、轉眼間)這是壹幅怎樣的畫面?(好壹幅千變萬化五彩紛呈的畫。隨機板書:油菜,蠶豆,稻花)
田園裏豐收樂:“前幾天,田野裏還是鵝黃嫩綠……就是壹個跳動的音符。”哪些詞語讓妳看到了豐收的景象?(圈劃:到處、密密的、壹蓬蓬、豐滿、齊刷刷。)重點品味“擎”。(與舉、托相比,“擎”字更顯出果實的豐滿,突出麥子的自豪與獻禮般的鄭重。)妳又從哪裏感受到了豐收的歡樂?跳動的音符奏出的是什麽樂曲?(好壹曲歡慶豐收的歌。隨機板書:歡慶豐收的歌)
小夥伴遊戲樂:男小朋友跑到鋪滿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頭……這簡直是壹個天然的運動場。看圖想象說話,在這天然的草墊子上,小朋友們會怎樣快樂地遊戲?(例:只見小牛來了個倒豎蜻蜓,還倒立著“走”起路來,兩條腿在空中壹顛壹顛的,引得妞妞直拍手。哎喲,不好了,他手壹軟支撐不住,壹頭栽倒在草地上。不過,沒事,那柔軟的“墊子”讓他樂得打起滾來。)難怪“那壹張張紅撲撲的臉蛋,蒙上壹層晶瑩的細汗,猶如壹朵朵沾滿露珠的月季花。”(隨機板書:翻跟頭,豎蜻蜓,小夥伴們樂開花)
茅茅針滋味美:“……壹股甘甜清涼的滋味很快從舌尖直沁肺腑!”草地是天然的墊子,那茅茅針呢?(是天然的綠色飲料)
4、小結並整理板書。(見板書)
〖設計意圖
以“歡快、柔美”為重點,讓同學自主讀悟,能有效地延續第壹層面對“麥哨”的解讀,掌握課文的主旨,尋找到解讀感悟的突破口,並搭建起壹個有效的學習空間。在學習中抓重點詞句品詞想象,使同學對語言的感悟,既有***性又有個性,從而真正品味到文本語言所流淌著的濃濃的情趣。
三、抒田園詩情
1、同學們,剛才俺們品味著課文,仿佛看到了鄉間田野裏即將豐收的景象和小朋友們玩耍嬉戲的情形,那快樂美好的田園生活壹定給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假如妳再仔細讀讀課文,壹定會發現課文中的好多詞句也像麥芒壹樣齊刷刷的,也是那樣的美。
2、同學自讀,尋找有規律的詞句,交流美的語句,誦讀積累喜歡的詞句。(通過師生對讀、同桌對讀等形式讀出句的節奏美,積累詞句)
壹聲呼,壹聲應 玩累了,喊渴了 密密的 鼓鼓的 嚼嚼,吮吮
妳呼俺應,此起彼落 壹張張 壹朵朵 壹蓬蓬 那麽歡快,那麽柔美
白竹布襯衫小涼帽,繡花兜肚彩頭巾。(重疊與對稱)
金黃的油菜花謝了,結出了密密的嫩莢;黑白相間的蠶豆花謝了,長出了小指頭似的豆莢;雪白的蘿蔔花謝了,結出了壹蓬蓬的種子。(排比句)
3、作者用極富詩情畫意的語言為俺們制作了壹部田園風光片。其實那讓人向往的田園景色何止這壹些呢?詩人劉定安用壹首首短詩向俺們展示了江南田園美景。(同學自由誦讀)
驚飛油菜地裏/幾只鷓鴣/哨音竟沾住了幾片白羽─—《麥哨》
又是壹場雨/好多人被淋濕/濕潤的清晨和黃昏/原上草色迷離/雨傘長出葉子/蘑菇戴上鬥笠/炸雷翻滾在牛角上/少年心事在風裏飛─—《在雨季》
像俺來時壹樣/油菜花在拂曉開放/凝露的風/在三月的輕煙裏/吹過有夢的村莊─—《三月》
4、課外作業:
請同學們選用這壹單元中欣賞的詞句,嘗試著寫幾句詩,贊美田園景色。
〖設計意圖
在理解和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同學發現語言規律,並熟讀積累,定能使文本豐富的語言浸潤同學的心靈。另外,作為本單元最後壹課的學習,引入拓展閱讀,嘗試寫作練習,把學習的視角引向了更廣闊的天地,使得文已盡,而學無盡意未盡。
板書設計
麥 哨
碧湖,綠田,小朋友,壹幅色彩斑斕的畫;
油菜,蠶豆,稻花,壹曲歡慶豐收的歌;
翻跟頭,豎蜻蜓,麥哨聲聲,小夥伴們樂開懷!
〖設計意圖
本板書概括了課文所描繪的景與情,有助於同學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掌握課文脈絡主旨。其次,詩化的板書與本文意境相統壹,增添了幾分詩情畫意,並為同學最後的課外創作提供了有效的範例。
特別建議
本公開課教案布置了“理解─—感悟─—積累─—運用”等學習步驟,如何讓這四局部連貫成壹個學習語言的整體,讓同學得到有效發展,還需在教學中重點掌握以下幾點:
1、公開課教案中的“理解─—感悟─—積累─—運用”等環節,理解感悟是基礎,積累運用是目標,四者缺壹不可。但在時間上掌握哪壹局部為重點,偏重於哪壹局部的學習,需要根據同學的基礎而定。如同學自主讀悟的能力較強,那麽教師可引導同學當堂熟讀積累,並把課外創作練習交流引入課堂學習中。如同學自主讀悟存在壹定的困難,那麽教師必需在學習引導上作壹番努力。
2、課文描繪的情景對於城鎮同學來說,有壹定的距離感,在理解感悟課文時,更需要激發同學的想象,通過對比、教師語言描述介紹鄉土風情等手段讓同學有所體會。
3、本課是略讀課文,基於有本單元前幾課的學習,只布置了壹課時。但因本文文質兼美,尤其是許多語句值得同學去品味積累,所以如需要,可以放慢教學節奏,布置兩課時的教學時間,使每壹環節的學習紮實有效。如布置壹課時教學時間,可以在四個環節中有所偏重,有所取舍,從而做到重點突出,學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