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企業服務 - 高考有機化學知識點?詳細的 謝謝拉

高考有機化學知識點?詳細的 謝謝拉

有機化學知識很簡單啊,只要上課仔細聽講,課後及時復習,就不難了啊!高考有機化學復習策略

《化學科考試說明》中有機化學部分要求

1、 了解有機化合物數目眾多和異構現象普遍存在的本質原因。碳原子彼此連接的可能形式。

2、 理解基團、官能團、同分異構、同系列等概念。能夠識別結構式(結構簡式)中各原子的連接次序和方式、基團和官能團。能夠辨認同系物和列舉異構體。掌握烷烴的命名原則。

3、 以壹些典型的烴類化合物為例,了解有機化合物的基本碳架結構。掌握各烴類(烷烴、烯烴、炔烴、芳香烴)中各種碳碳鍵、碳氫鍵的性質和主要化學反應,並能結合同系列原理加以應用。

4、 以壹些典型的烴類衍生物(乙醇、溴乙烷、乙醛、乙酸、乙酸乙酯、脂肪酸、甘油酯、多羥基醛酮、氨基酸等)為例,了解官能團在化合物中的作用。掌握各主要官能團的性質和主要化學反應,並能結合同系列原理加以應用。

5、 了解有機物的主要來源。了解石油化工、農副產品化工、資源綜合利用及汙染和環保的概念。

6、 了解在生活和生產中常見有機物的性質和用途。

7、 以葡萄糖為例,了解糖類的基本組成和結構,主要性質和用途。

8、 了解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和結構,主要性質和用途。

9、 初步了解重要合成材料的主要品種的主要性質和用途。理解由單體進行加聚和縮聚合成樹脂的簡單原理。

10、通過上述各類化合物的化學反應,掌握有機反應的主要類型。

11、綜合應用各類化合物的不同性質,進行區別、鑒定、分離、提純或推導未知物結構簡式。組合多個化合物的化學反應,合成具有指定結構的產物。

試卷內容比例:有機化學基礎 約15%。

2、有機化學試題的特點

從分析中發現五年來,(1)保留了傳統的考試熱點和重點:

仍然關註傳統的考試熱點和重點,如有機物分子式的確定、同分異構體的判斷和書寫、有機物的燃燒問題、有機反應類型的選擇和判斷、重點反應類型的套用、有機合成等。

(2)突出化學與社會、生活、環境、醫藥、新科技等的聯系;

(3)有機試題的題型及區分度保持相對穩定:選擇題註重基礎知識的考察、區分度保持在0.45左右;填空題要填寫有機物的結構簡式、化學反應方程式,試題註重能力的考察,具有壹定的難度,區分率較高,區分度壹般保持在0.70左右。

3、學生答卷中主要原因出現的錯誤

學生答題的主要錯誤體現在六個不夠

(1) 審題不夠仔細。如24題把“只能生成3種壹溴化合物”理解成苯環上的壹溴化合物只有3種。20題第(2)小問,按此裝置不能得到幹燥純凈的C2H4氣體的理由:沒有溫度計,無法控溫;或乙醇與濃硫酸位置的顛倒等,考生只需回答出其中的壹項即可。但不少考生回答:需要溫度計;或問答燒瓶上的橡皮塞為單孔,無法插溫度計……如此等等,由於沒有正面回答不能制取C2H4的原因而失分,這是很可惜的。

(2) 書寫不夠規範。如書寫有機物結構簡式時多H少H、 多O少O、 多C少C。

(3) 實驗不夠重視。如19題屬於基本實驗,但錯誤率較高。

(4) 基礎不夠紮實。第23題中給出有機化合物中碳的質量分數44.1%,氫的質量分數為8.82%,求該化合物的分子式。壹般考生都能求出碳、氫、氧的原子個數比為3.675:8.82:2.95,怎麽把它轉化為最簡整數比呢?有20%的考生束手無策。由於最簡式(或實驗式,對於該化合物而言就是分子式,因為氫處於飽和狀態)沒有寫出來,導致失分,

(5) 思維不夠靈活。以第24題為例,已知A是芳香族化合物,只能生成3種壹溴代物,有的考生運用中學階段鑒別二甲苯三種同分異構體的方法:在苯環上壹溴代物僅有壹種的是對二甲苯,有兩種的是鄰二甲苯,有三種的是間二甲苯,在這種思維定勢的誘導下,認為A是間二甲苯。殊不知這裏是命題者設下的“大陷阱”。據統計,掉入“陷阱”的考生約占1/5。這部分考生掉入“陷阱”後,不能自拔,由A下推B為間苯二甲酸,C為間苯二甲酸二丁酯,D為間苯二甲酸酐,壹“陷”到底。如果考生從酚酞的結構反推D應該是鄰苯二甲酸酐,再推知A,應是鄰二甲苯,再考慮鄰二甲苯的三種壹溴代物是什麽呢?原來還有壹個溴取代了甲基上的氫原子。如果考生在應試時,運用正向思維的同時,再用用逆向思維,“正逆結合”不就避免了不應有的失誤了嗎?

(6) 表述不夠科學。如第19題(1)從試劑瓶中取出無水醋酸,某生回答“向其中加入少量冰塊,然後進行過濾,再對所得固體微熱,即可得無水醋酸。”第20題(2)回答不能制乙烯的理由,答曰“該反應放出大量的熱,易堵住導管口”,如此等等錯誤的答案,不勝枚舉。

三、有機化學復習的策略

(壹)遵循考綱,結合實際,制定復習計劃

1. 遵循“教學大綱”和“考試說明”

2. 結合教學實際和學生實際制定復習計劃和實施方案

(1)確定復習目標:復習知識、訓練思維、提高能力。

(2)策劃復習安排:三周左右時間,大體分“講”、“練”、“評”三個環節。

(3)選擇復習方法:基礎過關、講練結合、專題討論。

(二)復習知識,使有機知識系統化和條理化

1. 以結構為主線,突出知識的內在聯系

劃分知識板塊。根據有機化學知識重點和考試熱點可以分成如下六個復習板塊。

(1)同系物及同分異構體

(2)官能團的性質及有機化學反應類型

(3)重要有機物的實驗室制法

(4)有機化合物燃燒問題

(5)有機合成

(6)有機高分子化合物和蛋白質

2. 聯成知識網

有機化學知識點較多,在復習中通過分析對比、前後聯系、綜合歸納,把分散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網絡化。

3. 歸納零星知識,將分散的知識條理化

壹些有機物的物理性質

壹些有機實驗知識

在講評練習時組織討論,總結出易理解易記憶的壹些經驗規律

(三)訓練思維,指導解題思路與技巧

1. 培訓思維方法和科學的思維品質

2. 指導解題思路和如何抓住關鍵突破

3. 指導解題技巧和訓練發散思維

(四)備考復習中應該註意的幾個問題

1. 在復習教學中必須高度重視自學能力的培養。

2. 關註社會、生活、環境、醫藥、新科技等方面的知識

3. 表達能力的訓練

4. 重視創新能力的培養

四、有機化學總復習知識要點

(壹)碳原子的成鍵原則

1、飽和碳原子;

2、不飽和碳原子;

3、苯環上的碳原子。

[應用]利用“氫1,氧2,氮3,碳4”原則分析有機物的鍵線式或球棍模型;

(二)官能團的重要性質

1、C=C:①加成(H2、X2或HX、H2O);②加聚;③氧化

2、C≡C:①加成(H2、X2或HX、H2O);②加聚;③氧化

3、 :①取代(鹵代,硝化,磺化);②加成(H2)

[延生]①引入氨基:先引入

②引入羥基:先引入

③引入烴基:

④引入羧基:先引入烴基

4、R—X:

5、醇羥基:

6、酚羥基:

①與Na,NaOH,Na2CO3反應

2 —OH+2Na→2 —ONa +H2↑

—OH +NaOH→ —ONa +H2O

—OH +Na2CO3→ —ONa +NaHCO3

[註意]酚與NaHCO3不反應。

—ONa —OH +NaHCO3(NaHSO3,Na+)

②苯酚在苯環上發生取代反應(鹵代,硝化,磺化)的位置:鄰位或對位。

[檢驗]遇濃溴水產生白色渾濁或遇FeCl3溶液顯紫色;

7、醛基:

氧化與還原

[檢驗]①銀鏡反應;②與新制的Cu(OH)2懸濁液***熱。

8、羧基:

① 與Na,NaOH,Na2CO3,NaHCO3溶液反應

② 酯化反應:

③ 酰胺化反應 R—COOH+H2N—R/→R—CO—NH—R/+H2O

9、酯基:水解

R—CO—O— + 2NaOH→RCOONa+ —ONa

10、肽鍵:水解

(三)官能團重要性質的應用

1、定性分析:官能團 性質;

常見的實驗現象與相應的結構:

(1) 遇溴水或溴的CCl4溶液褪色:C═C或C≡C;

(2) 遇FeCl3溶液顯紫色:酚;

(3) 遇石蕊試液顯紅色:羧酸;

(4) 與Na反應產生H2:含羥基化合物(醇、酚或羧酸);

(5) 與Na2CO3或NaHCO3溶液反應產生CO2:羧酸;

(6) 與Na2CO3溶液反應但無CO2氣體放出:酚;

(7) 與NaOH溶液反應:酚、羧酸、酯或鹵代烴;

(8) 發生銀鏡反應或與新制的Cu(OH)2懸濁液***熱產生紅色沈澱:醛(甲酸及甲酸酯);

(9) 常溫下能溶解Cu(OH)2:羧酸;

(10) 能氧化成羧酸的醇:含“—CH2OH”的結構(能氧化的醇,羥基相“連”的碳原子上

含有氫原子;能發生消去反應的醇,羥基相“鄰”的碳原子上含有氫原子);

(11) 能水解:酯、鹵代烴、二糖和多糖、酰胺和蛋白質;

(12) 既能氧化成羧酸又能還原成醇:醛;

2、定量分析:由反應中量的關系確定官能團的個數;

常見反應的定量關系:

(1)與X2、HX、H2的反應:取代(H~X2);加成(C═C~X2或HX或H2;C≡C~2X2或2HX或2H2; ~3H2)

(2)銀鏡反應:—CHO~2Ag;(註意:HCHO~4Ag)

(3)與新制的Cu(OH)2反應:—CHO~2Cu(OH)2;—COOH~ Cu(OH)2

(4)與鈉反應:—COOH~ H2;—OH~ H2

(5)與NaOH反應:壹個酚羥基~NaOH;壹個羧基~NaOH;壹個醇酯~NaOH;

壹個酚酯~2NaOH; R—X~NaOH; ~2NaOH。

3、官能團的引入:

(1) 引入C—C:C═C或C≡C與H2加成;

(2) 引入C═C或C≡C:鹵代烴或醇的消去;

(3) 苯環上引入

(4) 引入—X:①在飽和碳原子上與X2(光照)取代;②不飽和碳原子上與X2或HX加成;③醇羥基與HX取代。

(5) 引入—OH:①鹵代烴水解;②醛或酮加氫還原;③C═C與H2O加成。

(6) 引入—CHO或酮:①醇的催化氧化;②C≡C與H2O加成。

(7) 引入—COOH:①醛基氧化;②羧酸酯水解。

(8) 引入—COOR:醇酯由醇與羧酸酯化。

(9) 引入高分子:①含C═C的單體加聚;②二元羧酸與二元醇(或羥基酸)酯化縮聚、二元羧酸與二元胺(或氨基酸)酰胺化縮聚。

(四)同分異構體

1、概念辨別(五“同”:同位素、同素異形體、同分異構體、同系物、等同結構);

2、判斷取代產物種類(“壹”取代產物:對稱軸法;“多”取代產物:壹定壹動法;數學組合法);

3、基團組裝法;

4、殘基分析法;

5、缺氫指數法。

(五)單體的聚合與高分子的解聚

a) 單體的聚合:

i. 加聚:①乙烯類或1,3—丁二烯類的 (單聚與混聚);②開環聚合;

ii. 縮聚:①酚與醛縮聚→酚醛樹脂;②二元羧酸與二元醇或羥基酸酯化縮聚→聚酯;③二元羧酸與二元胺或氨基酸酰胺化縮聚→聚酰胺或蛋白質;

b) 高分子的解聚:

i. 加聚產物→“翻轉法” (2) 縮聚產物→“水解法”

(六)有機合成

c) 合成路線:

d) 合成技巧:

(七)有機反應基本類型

1、取代;2、加成;3、消去;4、氧化或還原;5、加聚或縮聚。

(八)燃燒規律

1、 氣態烴在溫度高於100℃時完全燃燒,若燃燒前後氣體的體積不變,則該烴的氫原子數為

4;若為混合烴,則氫原子的平均數為4,可分兩種情況:①按壹定比例,則壹種烴的氫原子數小於4,另壹種烴的氫原子數大於4;②任意比例,則兩種烴的氫原子數都等於4。

2、烴或烴的含氧衍生物

CxHy或CxHyOz 耗氧量相等 生成CO2量相等 生成H2O量相等

等質量 最簡式相同 含碳量相同 含氫量相同

等物質的量 等效分子式 碳原子數相同 氫原子數相同

註釋:“等效分子式”是指等物質的量的兩種有機物耗氧量相同,如:

CxHy與CxHy(CO2)m(H2O)n或CxHy(CO2)a(H2O)b

推論:① 最簡式相同的兩種有機物,總質量壹定,完全燃燒,耗氧量壹定,生成的CO2量壹定,生成的水的量也壹定;

② 含碳量相同的兩種有機物,總質量壹定,則生成的CO2的量也壹定;

③ 含氫量相同的兩種有機物,總質量壹定,則生成的水的量也壹定;

④ 兩種分子式等效的有機物,總物質的量壹定,完全燃燒,耗氧量壹定;

⑤ 兩種有機物碳原子數相同,則總物質的量壹定,生成的CO2的量也壹定;

⑥ 兩種有機物氫原子數相同,則總物質的量壹定,生成的水的量也壹定。

(九)有機化學信息題的突破

在有機化學復習中,特別要重視對高考有機化學信息題進行專題研究,使學生學會對題給信息進行吸收處理的能力。通過典型例題,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信息加工的要點,能自如地進行吸收處理,去偽求真、去繁求簡、去輔求主,使問題得到解決,達到訓練和發展思維的目的。

在有機化學總復習階段,不能搞大運動量訓練,關鍵找準典型試題,講練結合,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有效的訓練。以下七種處理信息的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有效提高信息加工水平。

1.將陌生信息處理成熟悉→ 通過聯想熟悉化

例1:新近發現了烯烴的壹個新反應,當壹個H取代烯烴(I)在苯中,用壹特殊的催化劑處理時,歧化成(Ⅱ)和(Ⅲ):

對上述反應,提出兩種機理(a和b)。

機理a,轉烷基化反應。

機理b,轉亞烷基化反應:

試問,通過什麽方法能確定這個反應機理?

分析:題給信息非常陌生,學生初次見到的確難以入手,給學生提示:酯化反應機理是通過什麽方法測的?想必定有同學自然會聯想到比較首席的信息18O同位素跟蹤測酯化反應機理。通過類似的方法就將壹個陌生的信息轉化成熟悉信息,從而找到了問題的突破口。

用標記同位素化合物進行下列反應。

若按a:

若按b: CH3CH=CHCH3+CD3CD=CDCD3→2CH3CH=CDCD3

分析產物組成即可區分兩種機理。

2.將抽象信息處理具體信息 → 抽象信息具體化

對於強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以現實生活中的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立意命題,解題時首先運用類比轉換法,將實際事物轉化為某壹理想模型,將題給信息通過聯想、類比、模仿、改造,轉換成自己理解和記憶的信息,並與自己原有知識體系發生聯系,從而使陌生的信息熟悉化,抽象的信息具體化。

例2:A,B是式量不相等的兩種有機物,無論A,B以何種比例混合,只要混合物的總質量不變,完全燃燒後,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的質量也不變。符合上述情況的兩組有機化合物的化學式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A,B滿足的條件是 ___________。

解析:A,B兩種有機物式量不相等,無論A,B以何種比例混合,只要混合物的總質量不變,完全燃燒後產生的CO2的質量也不變。可推知A,B中含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相等,凡能滿足這個條件的每壹組化合物都是本題的答案。

(1)烴類:據(CH)n,寫出C2H2和C6H6;據(CH2)n寫出C2H4和C3H6等。

(2)烴的含氧衍生物類:據(CH2O)n寫出CH2O和C2H4O2,CH2O和C3H6O3等。

(3)糖類:當(CH2O)n中的n=6時,寫出CH2O和C6H12O6(葡萄糖)也是壹組。

以上多組化學式均屬同壹類型—最簡式相同。還應有壹類,雖最簡式不同,但符合含碳元素質量分數相等的組合,如:CH4中含C75%,將其式量擴大10倍,則含C原子數為10,含C仍為75%,其余(160-120)=40應由H,O補充,故可以得到C10H8O2,由此得出CH4和C10H8O2為壹組。若要寫出CH4與C9的組合,據C占75%,可知其余部分占25%,25%為75%的1/3,C9為12×9=108,108/3=36,這36應由H、O補齊,推知H為20,O 為16,即得到C9H20O(飽和壹元醇)。

3.將潛隱信息處理成明顯信息 → 隱含信息顯明化

例3:CS2在O2中完全燃燒,生成CO2和SO2,現有0.228克CS2在448毫升O2(標

況)中點燃,完全燃燒後,混和氣體在標況下的體積為( )。

(A)112ml (B)224ml (C)336ml (D)448ml

分析:這道題數據充分,有的同學看到題就開始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首先判斷哪個反應

物過量,然後壹步壹步求解。如果仔細審題,就會發現此題有壹隱含信息,即CS2燃燒前後,氣體體積沒變,若找到這壹信息,就可確定燃燒後混和氣體體積與CS2無關,馬上得到答案為D。

4.將復雜信息處理成簡單信息 → 復雜信息簡單化

例4:把m摩爾C2H4 和n摩爾H2混合於密閉容器中,在適當條件下,反應達到平衡時

生成p摩爾C2H6,若將所得平衡混合氣體完全燃燒生成CO2和H2O需要氧氣 A. (3m+n)mol B.(3m+ )mol C. (3m+3p+ )mol D. ( -3p)mol

分析:(m摩爾C2H4和n摩爾H2混合於密閉容器中)→ C原子2m摩爾,H原子(4m + 2n)

摩爾→平衡混合氣體中C原子2m摩爾轉化為CO2需要氧氣2 m,H原子(4 m+2 n)轉化為H2O需要氧氣m+ ,所以選B。

5.將文字信息處理成符號信息 → 文字信息符號化

例5:A、B都是芳香族化合物,1 mol A水解得到1 mol B和1 mol 醋酸。A、B的分子量都不超過200,完全燃燒都只生成CO2和H2O,且B分子中碳和氫元素總的質量百分含量為65.2%(即質量分數為0.652)。A溶液具有酸性,不能使FeCl3溶液顯色。由此可推斷:A的分子式和B的結構簡式可能是( )

A.C8H8O2; B.C8H8O4;

C.C9H8O4; D.C9H8O3;

解析:題給信息:結構方面,A是具有酸性的芳香化合物,因其可水解為B和醋酸可推斷其應為酯類,由於A不使FeCl3顯色,則A的酸性只能是來源於-COOH,即A中除了含酯基外,還應有羧基結構。而其水解產物B中也必然有羧基結構,註意到B與CH3COOH形成酯A,則B中還有-OH結構。

分子量的限制條件,考慮到B中既有-OH又有-COOH,則分子中至少應有3個氧原子,由題給信息可知B中氧的質量分數為: 1-0.652=0.348

令其分子中含3個氧原子,則其分子量應為M(B) = 138g。

考慮B與CH3COOH酯化為A,則A的分子量為138+42=180,符合A、B分子量不超過200的條件,且B中氧原子只能是3個,否則不符合A的分子量不超過200的條件。

至此,可確定B分子式為C7H6O3,與CH3COOH酯化生成的A的組成應為C9H8O4;對照各選項,(C)為正確。

從中看出:關於有機物轉化關系的信息題中,量關系限制也是題給信息的壹個重要方面,要註意結構與量關系的結合,綜合考慮多元化合物的轉化關系。

6.將文字信息處理成圖示信息 →文字信息圖示化

例6.有機合成上通常通過下述兩步反應在有機物分子碳鏈上增加壹個碳原子。

應用上述反應原理,試以乙炔,甲醇、HCN等物質為主要原料,通過六步反應合成

解析:合成有機物要以反應物,生成物的官能團為核心,在知識網中找到官能團與其它有機物的轉化關系,從而盡快找到合成目標與反應物之間的中間產物作為解決問題的突破點,主要思維方法:

A.順向思維法:思維程序為反應物→中間產物→最終產物

B.逆向思維法:思維程序為最終產物→中間產物→反應物

實際解題過程中往往正向思維和逆向思維都需要應用。

解題思路:

①學習試題中信息得知醛經過兩步反應(HCN、H2O)使醛基(-CHO)變為[-CH(OH)COOH] 得到羥基羧酸。

②用逆向思維方法,對最終產物逐步深入分解

③用正向思維方式和知識網解決乙炔制取丙烯酸的方法。從知識網中得知乙炔水化得乙醛,運用信息乙醛經2步反應得羥基丙酸,最後把分析結果正向表達,寫出化學方程式。

7.信息由大化小→實施分別實破

有機推斷題不僅註意思維上既有整體性又有靈活性,在分析問題時要註意技巧由大化小。

例7:化合物A(C8H8O3)為無色液體,難溶於水,有特殊香味。A可發生如圖示的壹系列反應,圖中的化合物A硝化時可生成四種壹硝基取代物。化合物H的分子式C6H6O;G能進行銀鏡反應。

回答(1)有機物可能的結構式

A:___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__

K:__________________

(2)反應類型:(I)_________ (II)________ (III)__________

分析:把整個信息分解成三塊:

第1塊:可知K為三溴苯酚,D為苯酚鈉(C6H5ONa)。

第2塊:G必為甲酸甲酯從而確定C為甲醇CH3OH。

第3塊:苯環上兩個取代基只能互為鄰位或互為間位。

高考化學總復習是壹個系統工程,要制好復習的進度,力求讓所講的每個知識點讓學生真正掌握。第壹輪復習不能趕進度,以學生的掌握為前提,打好知識點復習的“殲滅戰”。註重培養學生的觸類旁通、舉壹反三的思維能力,不要把大量的精力、時間花費在題海戰和難題戰方面,要精選例題,透徹分析,引導探究,註重方法。尤其註重訓練學生答題的準確性和規範性。對化學基本概念、化學用語要爭取準確無誤,會做的題爭取不失分,文字表達要規範簡要,能切中要點。註重訓練學生的學科素質,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