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企業服務 - 文言文形容農民

文言文形容農民

1. 描述鄉村生活的文言文

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遊。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臯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2. 有哪些描寫村莊古落的詩詞古文

1、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陸遊《遊山西村》)

譯文:不要笑話農家的酒渾,豐收之年有豐足的佳肴款待客人.壹重重山,又壹道道水,疑惑無路可行間,忽見柳色濃綠,花色明麗,壹個村莊出現在眼前.妳吹著簫,我擊著鼓,結隊喜慶,春社祭日已臨近,布衣素冠,簡樸的古風依舊保存.從今日起,如果允許乘著月光閑遊,我這白發老翁也要隨夜乘興,拄著拐杖,敲開柴門.

2、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裏雨如煙。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翁卷 《鄉村四月》)

譯文:山坡田野間草木茂盛,稻田裏的水色與天光相輝映。天空中煙雨蒙蒙,杜鵑聲聲啼叫,大地壹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四月到了,沒有人閑著,剛剛結束了蠶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3、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高鼎 《村居》)

譯文:農歷二月,村子前後的青草已經漸漸發芽生長,黃鶯飛來飛去。楊柳披著長長的綠枝條,隨風擺動,好像在輕輕地撫摸著堤岸。在水澤和草木間蒸發的水汽,如同煙霧般凝集著。楊柳似乎都陶醉在這濃麗的景色中。村裏的孩子們放了學急忙跑回家,趁著東風把風箏放上藍天。

4、蠶生春三月,春桑正含綠。女兒采春桑,歌吹當春曲。(南北朝民歌《采桑》)

譯文:春天三月春蠶漸生,春日的桑葉發出綠芽。女子正在采桑葉,吟唱著春天的曲調。

5、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希。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陶淵明《歸園田居》)

譯文:我在南山下種植豆子,地裏野草茂盛豆苗豌稀。清晨早起下地鏟除雜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鋤歸去。狹窄的山徑草木叢生,夜露沾濕了我的衣。衣衫被沾濕並不可惜.只希望不違背我歸耕田園的心意。

6、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紳《憫農》)

譯文: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誰想到,我們碗中的米飯,粒粒飽含著農民的血汗?

7、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孟浩然《過故人莊》)

譯文:老朋友預備豐盛的飯菜,邀請我到他好客的農家。翠綠的樹林圍繞著村落,蒼青的山巒在城外橫臥。推開窗戶面對谷場菜園,手舉酒杯閑談莊稼情況。等到九九重陽節到來時,再請君來這裏觀賞菊花。

8、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王維《渭川田家》)

譯文:村莊處處披滿夕陽余輝,牛羊沿著深巷紛紛回歸。老叟惦念著放牧的孫兒,柱杖等候在自家的柴扉。雉雞鳴叫麥兒即將抽穗,蠶兒成眠桑葉已經薄稀。農夫們荷鋤回到了村裏,相見歡聲笑語戀戀依依。如此安逸怎不叫我羨慕?我不禁悵然地吟起《式微》。

3. 形容“底層人民辛苦”的文言文有哪些

1. 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觀刈麥》。

2. 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賣炭翁》。

3. 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村居苦寒》。

4. 唐代詩人杜甫的《石壕吏》。

5. 唐代詩人李紳的《憫農》。

1. 《觀刈麥》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早期作品。此詩描寫了麥收時節的農忙景象,對造成人民貧困之源的繁重租稅提出指責,對於詩人自己無功無德又不勞動卻能豐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現了壹個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義精神。在寫作手法上,詩人將全景式刻畫與特定人物描寫相結合,夾敘夾議,使全詩成為壹個有機的整體

2. 《賣炭翁》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新樂府》組詩中的壹篇。此詩以個別事例來表現普遍狀況,描寫了壹個燒木炭的老人謀生的困苦,通過賣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宮市”的腐敗本質,對統治者掠奪人民的罪行給予了有力的鞭撻與抨擊,諷刺了當時腐敗的社會現實,表達了作者對下層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很強的社會典型意義。全詩描寫具體生動,歷歷如繪,結尾戛然而止,含蓄有力,在事物細節的選擇上和人物心理的刻畫上有獨到之處。

3. 《村居苦寒》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作。此詩寫酷寒季節農民生活的艱辛,與自己的溫飽相對照,深感不安和自愧,表達了對勞動人民的深深同情,也反映了自己作為壹個基層官吏享受俸祿的慚愧不安之情。全詩語言通俗,敘寫流暢,不事藻繪,純用白描,詩境平易,情真意實。

4. 《石壕吏》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別”之壹。這首五言古詩通過作者親眼所見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統治者的殘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引起的戰爭給廣大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此詩在藝術上的壹大特點是精煉,把抒情和議論寓於敘事之中,愛憎分明。場面和細節描寫自然真實。善於裁剪,中心突出。詩風明白曉暢又悲壯沈郁,是現實主義文學的典範之作。

5. 《憫農》是唐代詩人李紳所寫。《憫農二首》,題壹作《古風二首》,是中唐詩人李紳年輕時所作的五言古詩。 是寫勞動的艱辛,勞動果實來之不易,流傳甚廣。

4. 文言文,《農夫耕田》

農夫耕田

農夫耕於田,數息而後壹鋤。行者①見而曰:“甚矣,農之情也!數息而後壹鋤,此田終月不成!”農夫曰:“予莫知所以②耕,子可示我以耕之術乎?”

行者解衣下田,壹息而數鋤,壹鋤盡壹身之力。未及移時③,氣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聲,且仆於田。謂農夫曰:“今而後知耕之難也。”

農夫曰:“非耕難,乃子之術誤矣!人之處事亦然,欲速則不達也。”行者服而退。

譯文:道路旁有壹大塊田,有個農民在田裏耕種,他喘幾口氣才揮壹下鋤頭。有個過路人見到農民就說:“妳這個農民啊太懶了!田地這麽大,妳喘幾口氣才刨壹下,就是到了年終也幹不完呀!”農民聽了,揚手招呼過路的人說:“我壹輩子種地,快要老死在這上面了,可是到如今也不懂得怎樣種地,妳何不給我做個樣子教我耕種的方法呢?”過路人於是脫下外衣走到田裏,忙忙地,喘壹口氣連刨幾下,每鋤壹下都使出全身力氣。幹不到壹個時辰,他的力氣用盡,豆大的汗珠像下雨似的向下淌,壹口接壹口喘粗氣,連話也說不出來,並且倒在田裏。他慢慢地對農民說:“從今往後,我算知道種田的難處了!” 農夫說:“種田有什麽難的呢?不過對於妳這樣快速耕種的人來說,恐怕就顯得難些吧。妳喘壹口氣連刨幾鋤頭,這樣幹下去,幹活時間常常是很少的,而停下來休息的時間卻常常是很多的;我喘幾口氣刨壹鋤頭,幹活時間常常是很多的,而停下來休息的時間常常是很少的。用妳所常常多的來比我常常少的,再用妳所常常少的來比我常常多的,哪壹個快哪壹個慢呢?哪壹個輕松哪壹個疲勞呢?” 過路人心悅誠服地離開了這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