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載『維摩居士之前身為金粟如來』之發跡經,思惟三昧經?
更新1:
願使壹切眾生得清凈土如無動佛。獲神通力如維摩詰。 普願三界諸有情,證得離言真實義。嗡 嗎 呢 叭 美 吽......
更新2:
請問如果 維摩居士之前身不是 金粟如來,那又如何?
更新3:
(建議修改為----) 我們去海邊『放生』.您老是放不著.您看到旁邊有個人(善知識)很會放。 您請他教.他也樂意教您.後來您也越來越福慧具足,悲智圓滿了.試問他上輩子是誰重要嗎? 您只是要慈悲喜舍地救護到眾生不是嗎? 嗡 嗎 呢 叭 美 吽......
更新4:
請師兄開示 文殊菩薩與 維摩居士之不二法門的法要與有何異同?嗡 嗎 呢 叭 美 吽......
更新5:
末法時代人心難凈,人間如何凈
更新6:
如何切實做到 印祖所開示的:『無論在家出家。必須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成人之美。 *** 常思己過。閑談不論人非。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壹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壹起。當下就要教他消滅。常生慚愧之心及懺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工夫很淺。不自矜誇。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壹切人都是菩薩。唯我壹人實是凡夫。果能依我所說修行。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
更新7:
只管自家..... 分享: 憨山老人夢遊集卷 維摩大士遊戲園林贊 不見凈土。故不愛住。不見穢土。故不厭居。僧俗相狀。是實是虗。男女雜遝。是有是無。口大如空。舌大如口。不會說法。以默遮醜。身不是病。以病病身。茍非借用。可笑殺人。文殊未至。安排等待。及至到來。壹場敗壞。千古被瞞。見者圖度。不是世尊。大難摸索。三十二人。都被掉弄。幸有文殊。閑撕打閧。我不識渠。渠不識我。且待彌勒下生。勘破方才散夥。
問1: 相傳記載 『維摩居士之前身為 金粟如來』之 發跡經, 思惟三昧經,是否仍存梵文本? 答1 末學依 維摩經義疏內文觀之.(今未見本) 那應該其梵文本.已經早就失落不見了。 維摩經義疏卷第壹(長安弘法寺沙門吉藏撰) 有人言。 文殊師利。本是 龍種上尊佛。 凈名即是金栗如來。 相傳雲。 金栗如來出思惟三昧經。 今未見本。 問2 維摩居士之後身為何 如來? 答2 維摩居士之後身為何 如來於藏經亦沒有記載。 問3 維摩居士之前身是否為 金粟如來, 到底跟眾生修學 維摩經為何關系 答3 金栗如來是東方之佛.東方於經文所載有不動義。 如東方阿閦鞞佛(生方不動佛)。 如果維摩居士之前身是為金粟如來.那依佛經表法 而言。 更確定維摩居士是古佛再來.非只是歡喜國的 十地菩薩再來。 而是早證佛果.是助佛教化而來。 那維摩經之不二法門.更是佛法中的了義教。 那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是.壹佛壹居士.二佛並化。 那普世白衣說法.也該受到尊重。 但末法學人.自己要有能力.依法不依人.否則 誤入邪坑.枉學佛法.陷入魔道.就冤枉了~ 如是淺見供佛友您參考~ 阿彌陀佛~ 無患子 合十2011.2.10 2011-02-11 10:16:20 補充: 請問如果 維摩居士之前身不是 金粟如來,那又如何? 問得好啊~ 不管是與不是.都無關法門的修持~ 喻~ 我們去溪邊釣魚.您老是釣不著.您看到旁邊有個人很會釣。 您請他教.他也樂意教您.後來您也越來越高竿了.試問他上輩子是誰重要嗎? 您只是要釣得到魚不是嗎? 2011-02-11 19:49:25 補充: 修改的好~ 2011-02-11 19:50:23 補充: 是的~只是要慈悲喜舍地救護到眾生~ 2011-02-12 19:11:22 補充: 文殊菩薩與 維摩居士之不二法門的法要與有何異同? 答:皆入不二門為同。 二者相異如下: 文殊菩薩顯密不二.如密部藏。為其法門修持特色。 於壹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是為入不二法門。 維摩居士世間.出世間不二。為其法門修持特色。 鼓勵菩薩們必須不盡有為.不住無為.亦即入生死而無所畏.於諸榮辱.心無憂苦的不盡有為觀世間苦而不惡生死.觀於無我而誨人不倦的不住無為。 倡菩薩凈土.此壹凈土為唯心凈土. 如經說:菩薩欲得凈土.當凈其心.隨其心凈.則國土凈。 此「唯心凈土」.其實就是「人間凈土」。 維摩居士將佛法與生活結合在壹起..在生活中奉行佛法.在佛法中建設凈土。 2011-02-12 19:13:34 補充: 以上只是.就末學所知.作大致分別.非為全解~ 2011-02-16 12:51:16 補充: 問: 末法時代人心難凈,人間如何凈 答: 印祖雲.念佛人.只管自家.不管人家~ 人間凈染不幹末法. 凈明雲:隨其心凈.則國土凈~ 自己心凈.人間便凈。
參考: 維摩經義疏卷第壹(長安弘法寺沙門吉藏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