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史之亂中做了安祿山大燕國的偽官是誰
唐朝官員在安史之亂中作了安祿山大燕國偽官的肯定有壹些,唐玄宗倉皇出逃,大部分朝廷官員都沒有跟上。而叛軍入城,必然對原有朝堂公門全盤接收。
這其中自然有為了口飯繼續當官的,不過這些都不足以記錄,壹個是官小,就像不論天下怎麽變,老百姓依舊是老百姓壹樣。但是如果官做到高層,就必須要有政治態度了。而即使官不大,正統、君權天子的意識也壹直是儒生的根基,大多數人都是不會屈從叛軍的。
所以,大官小官在得知皇帝跑了之後,大都是壹個想法,跟著皇帝跑。開始是找唐玄宗,後來唐肅宗登基,大家就往靈武(好像是在這登基,記不大清了,懶得查)跑,但是總有腿腳慢的,運氣不好的被叛軍抓住。
王維和杜甫就是大官小官中的典型。
安史之亂起,王維當時任給事中,加上詩名卓著,就被安祿山盯上了。被俘後,他曾吃藥取痢,假稱患病,以逃避麻煩。但因其詩名太大,安祿山派人迎接他到洛陽,拘於菩提寺,硬委之以給事中之偽職。
而杜甫當時也被叛軍抓住,但是他官職太小(管倉庫鑰匙),加上當時的詩名不顯,所以叛軍對他根本不在意,因此他找機會就跑了,面如菜色地尋到了唐肅宗,把唐肅宗感動得不得了,授官左拾遺——這就是杜甫仕途上最大的官了,也算是亂世跑出來的機會,可惜沒做多久就被貶謫了。
壹年後,唐軍收復長安、洛陽,王維與其他陷賊之官,均被下獄,隨後押到長安,按律當死。不過因他被俘時曾作《凝碧池》抒發亡國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他弟弟刑部侍郎王縉平反有功,請求削籍為兄贖罪,王維才得寬宥,降為太子中允。
王維也算是在生死門前走了壹回,至此之後,就潛心佛學、書、詩、畫,不復有仕途之心。結果反而官越做越大,直至尚書右丞,人稱“王右丞”。
,就潛心佛學、書、詩、畫,不復有仕途之心。結果反而官越做越大,直至尚書右丞,人稱“王右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