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企業服務 - 富士康的老總是誰?哪裏的人?

富士康的老總是誰?哪裏的人?

郭臺銘,1950年生,祖籍山西省澤州縣南嶺鄉葛萬村人,1974年在臺灣創辦"鴻海企業集團",富士康科技集團公司已連續9年入選全球信息技術公司100強,現排名第二;連續四年穩居中國內地企業出口第壹名,2006年出口額達270多億美元;是世界500強企業之壹,2006年居第206位。富士康公司憑借其獨特的代工模式,為戴爾、惠普、索尼、諾基亞、摩托羅拉、蘋果、思科、IBM、西門子、阿爾卡特等世界知名企業生產電腦、手機、數碼相機和顯示器等電子產品,2006年營業收入達370多億美元。

2006年全球福布斯富豪榜,郭臺銘以43億美元身家排臺灣第二富豪。所控股的鴻海精密也成為新加坡偉創力國際之後,全球最大的電子專業合同制造商。

郭臺銘1950年出生於臺北,1966年考入“中國海專”,後進入復興航運公司上班,但他不甘心永遠靠海為生。1974年,郭臺銘向嶽父借錢與朋友合資成立了“鴻海塑料企業有限公司”。由於沒什麽經驗,壹年後賠了個精光,股東們壹壹退出。但郭臺銘不願輕言放棄,他看到黑白電視機開始在臺灣興起,於是著手生產電視機旋鈕。1977年,掘到人生第壹桶金的郭臺銘並未買房置地,而是從日本購買模具設備,建立了模具廠。事實證明,此舉極有遠見。當20世紀80年代電腦工業起飛時,鴻海以成熟的模具技術迅速進入連接器領域。1982年,他把公司更名為“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鴻海集團的營業額首次突破100億元新臺幣,1999年突破500億,2001年達到近1500億。

鴻海是靠什麽迅速崛起的呢?郭臺銘稱,鴻海是“四流人才,三流管理,二流設備,壹流客戶”。鴻海能做大,最關鍵是選客戶。在他看來,只有把產品賣給世界級客戶,才能提升企業競爭力,“要是先賣給臺灣小廠,他們的要求比較低,我們就無法進步”。為了拿到美國壹家大公司的訂單,郭臺銘曾住在壹家簡陋的小旅館裏,每天只吃兩個漢堡包。等了5天,客戶才給他5分鐘見面時間。1987年,郭臺銘為贏得康柏這個大客戶,幹脆在康柏總部旁建了壹個成型機廠,康柏只要有新設計,當天就能看到模型。在他的不懈努力下,雙方的生意大門最終開啟,而且壹做就是十幾年。索尼遊戲機在和鴻海合作之前,開出兩個條件:必須在45天內完成所有模具的設計;4周內生產100萬臺。結果鴻海提前兩周完成訂單,最終成為索尼遊戲機最重要的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