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戰士們的機槍手脖子上都有個布墊,這個布墊有什麽作用?
抗戰時期,很多細心的人會發現,機槍手脖子上都有個布墊,那麽,為什麽要掛呢?這是幹嘛用的?
機槍手套墊肩的概率要比其他士兵大得多
當時生活條件惡劣以及科學技術水平低下,導致了機械裝備的短板無處不在。對於機槍這些稍微輕便易帶的裝備就需要軍隊士兵自行攜帶。自行攜帶就意味著要用手拿或者用肩膀扛。
機槍墊肩也並不是只有機槍手才可以使用,在部隊裏邊,只要是攜帶重物的士兵,是全部都可以佩戴的,只不過是當時的舊中國,物資方面十分匱乏,布套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士兵肩上的布套都是用幾層帆布重疊然後將其壹起縫制而成。而且這些墊肩也都是邊區的老百姓壹針壹線地縫制出來的,所以,在數量上並不能滿足每壹個戰士的需要。
因為墊肩還有個用途,機槍手在射擊壹段時間後,往往會暴露位置,引起敵人的註意。如果不及時扛槍轉移,就會有生命危險。此時機槍經過長時間的射擊後槍管會發熱,直接扛上去可能會燙傷皮膚,有了墊肩就可以避免燙傷了。
布墊的作用
首先就是避免了被狙殺的風險。戰場上兩軍都有壕溝,而敵人的狙擊手槍法壹般都是非常準的,此時如果機槍陣地需要轉移。如果是扛著機槍行進,很容易露頭被打死。而機槍重量比較重,人在搬運機槍的時候很容易下意識的擡頭。此時槍手可以將布墊當成捆綁材料,將機槍固定在人的背上,然後在戰壕裏面葡匐著前進。
其次,機槍陣地壹般都是重點打擊的對象,因此炮火和槍彈都比較密集。當有人重擔受傷的時候,可以用這塊布墊捂住傷口,起到壹種迅速止血的作用,這樣為後續的醫療爭取時間,有時候甚至可以救人壹條命
不過,坎肩的作用也沒傳說中的那麽厲害,這主要就是中國人挑擔子挑出來的習慣罷了,機槍手並非就壹定需要裝備這東西,某些時候可能炊事班裝備的倒還多些。紅軍、抗戰、解放戰爭、援朝時期,都有各種各樣的坎肩被裝備部隊,後來還有了軍用坎肩。隨著部隊機械化程度的提高,機槍手不需要再扛著武器長時間的跋涉,坎肩也就不再出現。
時至今日,這種布墊已經隨著工業的進步被逐漸替代了。現在的解放軍出行都是摩托車替代,而且也背上了軍用背囊,這個背囊的肩帶很寬,而且厚度和彈性大,可以緩解肩部壓力。即使長時間的背在背上,也沒有多大的壓力。所以古老的布墊就順應時代的發展,退出了歷史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