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企業服務 - 出手根雕

出手根雕

37年前,正在大連拍戲的遊本昌接到了妻子的電話。他的妻子說,上海電視臺欣賞他的演技,希望他拍喜劇《濟公》,希望他有空的時候可以去看演出。

遊本昌接到電話,壹時還反應過來。反應過來後,他連續三聲回應妻子“好,好,好”。

這三個“OK”把他送到濟公劇組。

現場,導演張歌問遊本昌:“妳覺得濟公長什麽樣?”

遊本昌沒忍住,連忙站了起來。對張戈說:那我就模仿?

說完,腦子裏轉了壹個大轉折,展現了小時候看的沈笑梅版濟公。他學會了沈笑梅的口音,用上海話說:老大,大家都在窩裏跑來跑去。是薩馬斯嗎? (老大,這鍋裏跑來跑去的是什麽?)

張戈聽完,對遊本昌道:“是他。”

遊本昌聽到壹陣歡樂。

?接到主演的《濟公》時,遊本昌已經52歲了,年過半百,不再年輕。在此之前,他從未演過主角,跑了30年的戲。演過79個角色,都是小人物。

?換其他小鮮肉,妳可能會提前氣喘籲籲,匆匆跑掉。他沒有。他壹直在堅持,堅持的原因是他真的很熱愛藝術。

?遊本昌從小就喜歡看電影,二姐經常帶他去看戲。他看過卓別林和 秀蘭·鄧波爾 的大部分電影。 6歲那年,他特別羨慕能在銀幕上拍電影的人。

?1951年,遊本昌18歲。高中畢業後,順利考入南京工藝美術團。由於成績優異,壹年後被推薦到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

?在山西認真學習四年後,畢業後分配到北京,在中央實驗劇院當演員。

?二

遊本昌進入中央實驗劇院後,演了壹些不痛不癢的角色。不能演主角,並不是因為他的業務能力。最大的原因是他生性不喜歡角逐角色,不說好話,不討好領導。

?和遊本昌壹起的人,比他“飛”得更早,他還在原地演小角色。

?即便如此,遊本昌也不氣餒。在他的心裏在這裏,只有小演員,沒有小角色。為此,他可以反復琢磨壹個角色。

?為了把“農奴”演好,他翻了斯特羅夫斯基原著《大雷雨》的19個譯本。只有這樣,他才能對自己的內心有信心,才能確定如何打出符合人物性格的龍套。

?在《大雷雨》中,女主人自殺後,“農奴”是最後出現的。整個場景,他沒有臺詞,只有短短的十秒鐘。經過反復揣測和分析,他終於以“瞎眼瘸腿”的身份出現在舞臺上。這場演出沒有壹句臺詞,卻被評價為“經典龍套”。他的“農奴”成為了劇中的核心。

勤於拍戲、癡迷戲曲的遊本昌,沒想過快速成名、賺快錢、成名。

命運眷顧他,是他在1983年遇到了第壹屆央視春晚的導演黃義和。

?當時,遊本昌表演了壹部名為《孫二娘開店》的啞劇。恰巧黃奕和去戲院看遊本昌的表演很有意思,就邀請他參加第84屆春晚。遊本昌聽完非常高興。默默無聞這麽多年,突然要去春晚了。春晚的本質是什麽?意味著他即將步入全國人民的視線,成為知名的明星。於是,1984年春晚,遊本昌帶來了啞劇《沐浴》。這場表演,他差點摔倒,假裝脫掉衣服,打開水龍頭沖洗身體,“洗完頭”遇到“斷水”,水回來時“溫度太高”,讓他瑟瑟發抖,飄飄然…… 整個時間不到四分鐘。但在這關鍵的幾分鐘裏,遊本長的名氣大有提升,春晚的舞臺讓他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榮耀。

? 作品是演員的通行證。

? 春晚剛過不久,導演張歌就找到了遊本長。讓他試試“濟公”。

? 當時有幾位候選人,包括遊本昌的學生 嚴順開 (阿Q的女演員)。但最終張 戈 還是選擇了遊本昌。

遊本昌是南方人,熟悉南方的生活。他還具有很強的“上海風”,儒雅文明。

還有最重要的壹點。當張 戈 從遠處觀察遊本昌,看著他與人交談時,說話的神態和神態,正是他想象中的濟公。此外,本昌本人也信佛(6歲時,和尚說他活不到13歲,除非他皈依佛門免遭搶劫。於是他的父親將他送到改建為上海法藏寺,題為程培)

?由於種種原因,遊本昌不是“濟公”,似乎可以解釋為:遊本昌30多年沒有演過主角,“濟公”的作用是獨壹無二的。只為他保留。

?在《濟公》的戲裏,遊本昌根本不在乎錢。他沒有跟張 戈 談什麽報酬,就是直接給他,然後就直奔上海去了。

?最終,張歌付了120集。先拍了6集,拍了兩集,效果不錯。最後兩集收費150。壹***是壹千年前。

?張戈並沒有給遊本昌很長的準備時間。從準備到拍攝,只有短短的壹個月。有著多年拍攝經驗的遊本昌,心裏很是慌亂。雖然他小時候經常看沈小梅的濟公,但真正等他玩的時候,他的心裏卻是壹萬。直到有壹天,他在杭州的壹個街邊小攤上看到壹尊濟公塑像,頓時有了靈感。眼前的雕像有著尖尖的長下巴和折斷的貓扇。仿佛在告訴遊本昌這樣。

?無底的遊本昌看著這竹根雕,頓時有了感覺。於是花了25元,恭恭敬敬地請了“濟公”回家。

回到家後,做了“濟公”要穿的舊衣服,把扇子剪得支離破碎。我對著鏡子拍了張照片,很滿意。 “濟公”的形象有了具體的輪廓,遊本昌在想著怎麽演,會比較合適。遊本昌每天都在琢磨戲,比如醉酒狀態怎麽演?這是壹種知識,也是壹種考驗。既不是歪“醉”,也不是病態的“醉”,而是要“醉”得漂亮。

他想到了蓋叫天老師教的《武松打虎》。醉時應如風中荷葉,足如棉。想到這裏,我又有了壹個想法。在《濟公》的前兩集裏,妳就覺得有點接近本場了。到了第三集,他就完全融入了這個角色,就像壹個真正的“濟公”附體。

說到這裏, 遊本昌 不得不感謝那雙鞋。他在西湖三池中,月映月下。拍完日出,坐在那裏休息。導演在另壹端做準備,準備好後請他通過。過九曲橋的時候,因為鞋子太大,跑來跑去。 遊本昌 跑了,忽然覺得這是濟公的步態,踹蹌。他只是走到導演面前說:“這是濟公感覺! ”

為了拍《濟公》,遊本昌放棄了半條命。他特別珍惜“濟公”這個來之不易的角色。每天只睡四個小時。白天表演,晚上總結。 52歲的他,比很多年輕演員都要優秀。在現場,他更是瘋狂。在《濟公》中,有好幾個鏡頭印象非常深刻。壹是“濟公”吃肉。他喝著大碗,吃著大塊肉,吃得津津有味,全場看得饞涎欲滴。

?但事實上,那肘子肉全是臭的。

?肉是第壹天下午買的,放在冰箱裏。為了趕上工作,我不得不在第二天早上四五點鐘離開。將肉從冰箱中取出並放入塑料袋中。船員們在山上度過了壹整天。夏天到了,39度的高溫,手肘都發臭了。

劇本中的“濟公”意為“酒肉過腸”。遊本昌必須表現出吃大肉的性格。肉很臭,他會裝著很香的樣子吃。他“咬,嚼”以示美味。導演沒有叫停,他壹遍遍地咀嚼,吃完後,遊本昌才敢把那臭肉吐出來。還有壹幕是打“濟公”。他在沒有使用替補的情況下出手了 12 次。

? 遊本昌給他套上了壹層薄薄的防護墊,這群人心疼他,輕輕壹擊,卻沒能挺過去。打不通,只好挨打。最後遊本長“求饒”,讓集體表演成真,讓他過壹次,快點解脫。因為之前的真假,最後壹次實拍打完的時候,遊本昌躺在地上,根本起不來。經過幾天的疼痛,我能夠跛行緩慢行走。

除了被打,秦香府裏還有壹塊屍體的碎片。

雖然是有緩沖的,但也要扔兩米多。當時,他的妻子帶著女兒去上課,女兒看到父親的辛苦,哭了。

遊本昌連忙安慰女兒,說這些都是拍戲,都是“假的”。是不是假的,遊本昌最清楚。

苦是苦,但《濟公》的拍攝反響很好,掀起了前所未有的熱潮。

其他人模仿了家裏的香蒲,把它切成泥狀。孩子們還學會了從身上擦泥來治療人的疾病。這場“濟公熱”甚至傳到了國外。壹位家長非常激動地拉著遊本昌的手說:“太謝謝妳了!我的孩子現在開始對傳統文學感興趣,因為他看到了濟公。有趣。 ”

“濟公熱”遠不止這些。在此期間,甚至犯罪率也下降了很多。

“濟公”可謂名利雙收。

? 而遊本昌本人則憑借《濟公》壹角獲得“第四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男主角”。他的壹口肉後來被編入了北京電影學院編的教科書,供後人觀察。

《濟公》之後,遊本昌徹底愛上了《濟公》。

在他看來,“濟公”不再是壹個稱號,而是壹種文化——濟公濟公,天下即公。 “濟公”對他的世界觀和藝術影響很大。這不僅僅是壹個角色,更是他的榜樣和精神導師。

為了弘揚這種文化,遊本長創作了《濟公》、《濟公活佛》、《濟公遊記》的續集。

《濟公活佛》於1989年上映,《濟公遊記》於1998年上映,近十年來,只限於這些片子。期間,《濟公遊記》還是自導自演,集資演出,好在反響不錯,賺了100多萬。

1991年,遊本昌的妻子楊慧華被查出癌癥。遊本昌拒絕了所有的電影合同,並悉心照顧了四年。最後,在他的悉心呵護下,妻子奇跡般地戰勝了晚期癌癥。

但影視圈就沒有那麽幸運了,因為遊本長的拍片預約被拒絕了很多,所以後來人們就不再找他了。結果,它閑置了20年。

遊本昌是個佛教徒,所以他去學校教書和表演。他養花草,收藏“濟公”塑像。他家有20多尊“濟公”雕塑。如果妳不愛,他會拒絕。如果妳愛它,妳必須自己賠錢。

遊本昌本人酷愛啞劇,想發揚光大。他為大型啞劇系列《 遊先生啞然壹笑 》出錢。播出後的反響很平庸,他賺的壹百萬多就用光了。後來,他沒有放棄,拍攝了《 了凡 》。但這些都不是主流商業電視劇。名氣雖好,卻無利可圖。兩場比賽後,他失去了財產。賠錢拍戲,他不後悔。

2009年,76歲的遊本昌為了拍攝《弘壹大師》,在大光明寺受戒,常懷法師給他取名定暢。定向首先是壹個體驗角色,其次是他對佛教的信仰。

得到五戒的遊本昌,似乎離“濟公”又近了壹步。

2011年,遊本長正式排練話劇《弘壹大師:最後的勝利》。這部劇壹聽名字就沒有商業價值,也沒人投資。遊本昌賣掉了自己的房子,自己組建了“遊本昌藝術團”,招募了24名演員排練。

這部劇很貴。第壹年,《弘壹大師》只有3場演出,卻花費了近百萬的場地費和人工費。第二年演了七場戲,還是賠錢。

第三年,反應好壹點。 《弘壹大師》曾在美國和加拿大演出60多場。

? 遊本長會意地笑了笑。

如今,88歲的遊本昌,無欲無求,悠然自得。

今年,距離他出演濟公已經36年了。

他的生命幾乎是晚開花的。

? “濟公”造他,他造“濟公”。

? 兩者合二為壹,真與假,假與真。

他這壹生沒有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