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企業服務 - 赤字對中國經濟有什麽影響?

赤字對中國經濟有什麽影響?

財政赤字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我國的財政赤字始於改革開放的1979年,當時赤字規模較小。自1998年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後財政赤字的規模急驟擴大,從1994-1997年每年600億左右增至1998年的1460億元,1999年的1803億元,2000年的2533億,2001年的2598億元,2002年的3098億(預算數)。財政赤字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已接近國際警戒線3%。

按壹般邏輯,財政收支是經濟發展的綜合顯示器,經濟好轉理應促使財政狀況改善。但時至1997年,改革以後我國財政已連續近20個年度出現財政赤字,而且何時能消滅赤字還是壹個未知數。這壹方面是舊問題和某些新的失誤的影響所造成,另壹方面,則屬於在體制變動、經濟調整和發展當中不得不為之的因素。所以,我們不能簡單地將財政赤字與經濟狀況不良聯系起來。

1980年之後,政府每年都在預算中主動打赤字對經濟的負面影響是不可否認的,它直接或間接地導致了預算約束軟化、政府職能過大、經濟效益低下、通貨膨脹、妨礙經濟穩定協調發展等問題。但總的來說,財政赤字對保持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有巨大的積極作用。如果不這樣,壹系列具體的改革措施和經濟調整、穩定、發展措施,就難以出臺。比如,1998年以來政府執行的積極財政政策就是以赤字擴大支出規模的,首先,我國絕大部分赤字支出都是用於為民間部門生產經營活動提供基礎設施的投資,這有別於多數國家的壹般情況。其次,我國目前的經濟運行處於低谷時期,由於經濟衰退引起的周期性赤字不會排擠民間投資,反而有利於拉動民間投資,啟動內需,使經濟盡快復蘇。